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时序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时间序列分析法并将其引入到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预测当中,建立了ARMA(2,1)模型并编制了应用程序,对现场观测数据进行了等时性和平稳性处理,应用逆函数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软岩巷疲乏支护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南仓矿-650 m巷道发生了严重的变形与破坏,为了设计合理的修复支护方案;通过对破坏巷道地段的泥质软岩进行了微观的物理实验,即对该巷道围岩的成分进行扫描电镜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以及透射电镜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出围岩具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巷道的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围岩信息。  相似文献   

3.
底板软岩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包括底板、巷道及围岩在内的整体分析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底板应力分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底板应力分布及巷道的变形特点,考察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受采动影响下底板软岩巷道合理的维护参数,并分析了底板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对底板巷道的维护、修护及确定巷道的合理位置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软岩流变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描述工程软岩的复杂流变特性,提出了2种非线性元件——蠕变体(CYJ体)和裂隙塑性体(L体).并将它们和描述衰减蠕变特性的开尔文体(K体)、描述瞬弹性的虎克体(H体)及圣文南体(S体)相结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复合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了其流变本构方程;讨论了该复合模型在恒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特性及恒加载速率下的流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能描述软岩在低应力时的弹性和粘弹性(稳定蠕变),而且能描述软岩在较高应力时的弹性、塑性、粘弹性和粘塑性(不稳定蠕变).  相似文献   

5.
应用特征值法分析了围岩变形形态与支护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确定最优支护时间的原理和方法.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福希 《科技信息》2010,(29):I0381-I0381
鹤煤五矿三水平延深轨道下山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向下延深,巷道支护难度增大,围岩稳定性差,顶板破碎、底鼓严重,该矿结合本矿地质条件,采用锚网喷+锚+U36型钢棚联合支护形式,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提高了掘进速度,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明确地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与稳定性的对应关系;采用微分方程描述方法,建立了软岩全程应力应变过程中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分析了软岩的蠕变过程和对应阶段的稳定性,讨论了蠕变过程中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应的稳定性;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应不同的蠕变过程。广义弹性摸量小于零时,对应第三阶段蠕变。在第二、三阶段蠕变,系统状态均是非稳定的。利用软岩在第三阶段蠕变的对应加速蠕变特性,可为预测、预报系统的失稳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扎赉诺尔煤业公司铁北矿巷道支护状况差、随时都可能发生顶板事故、安全生产没有可靠保障、矿井健康发展将受到制约的生产实际状况,指出了巷道支护改革的必要性,对软岩巷道的特性、矿压显现特点、巷道围岩破坏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论述了软岩巷道支护应遵守的原则与采取的措施和改革方法,阐述了适合铁北矿的巷道支护方法,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明灰色建模的方法后,以马鞍山矿软岩巷道收敛变形实测数据为例建立了灰色微分方程,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实施灰色预测,继而为二次支护时间的确定及支护效果的评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龙口海域软岩巷道在围岩应力达到峰值后,围岩破坏加剧、变形迅速增加,呈现出强烈的流变特性,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在典型地层选取岩样,使用岩石流变扰动效应三轴实验仪进行流变实验,并根据流变测试结果对流变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FLAC对大面积堆载作用下的软土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控制场地安全环境的关键位置处某一点的位移,以位移发生急剧变化时刻对应的堆载高度作为评判软土地基稳定性的指标.根据工程实践,这一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ART1神经网络在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自适应共振理论(ART)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隧道围岩分类,改进了ART1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通过自适应的学习记忆过程,建立了分类模型,有效地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利用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分类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ART1神经网络模型性能良好,对隧道围岩分类的精度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围岩智能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明垭子软岩隧道为工程依托,结合现场围岩岩性应用理论分析得出隧道围岩变形的理论极限位移,通过FLA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现场施工引起的隧道围岩变形值,根据位移评判依据来评判隧道的稳定性,通过现场监测分析明垭子隧道围岩的变形特点。研究结论对软岩隧道的安全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监控软岩巷道围岩注浆定常能量法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以及施工工艺原理,并论述定常能量法设计和监控巷道围岩注浆施工工艺要点和该法具有的优越性.定常能量法为促进和发展注浆施工工艺的监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区深埋隧道塌方机理,以乐西高速大凉山2号隧道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塌方段围岩稳定性,对隧道塌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处治措施,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段处于泥砂岩地层与灰岩地层交界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松散破碎,裂隙水的渗流使围岩稳定性降低导致隧道塌方;塌方段拱顶沉降量为177.02 mm,拱腰水平收敛量为68.21 mm,围岩变形量较大;围岩塑性区出现在上中台阶掌子面,应变最大值为3.027×10-2,将发生塑性破坏。采用大管棚+双层超前小导管补强支护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处治效果良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平行三孔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时,围岩应力场经过多次扰动叠加发生重分布,不再是单个隧道的简单叠加.利用强度储备法求得极限状态下的隧道围岩各点的安全系数,绘出开挖断面附近围岩的点安全系数分布图,并对不同净距与埋深对围岩极限状态的破坏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净距的增大,洞周达到强度极限的围岩范围增大,围岩自身稳定性不断提高;埋深较小时,边洞的拱顶变形小于中洞,而当埋深大于25 m时,三洞的沉降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多种围岩分级方法,结合SVM理论与隧道开挖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采用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结构、节理风化状况、地下水状况、嵌合程度和地应力状况作为隧道围岩分级评价指标。采用一对一法构建多类分类器,将大量经过专家修正过的隧道围岩分级数据作为多分类SVM的训练学习样本,采用高斯核函数进行计算,结合汶马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期围岩分级实践,建立了多分类SVM隧道围岩分级模型,实现不同条件下的围岩分类的合理识别。汶马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快速、较为准确地进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相似文献   

18.
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粘弹性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圆形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粘弹性力学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对粘弹性本构模型的改进,引用对数函数来描述岩石蠕变的本构模型.通过等代圆半径算法,把一般深埋隧道简化为圆形隧道,使其适应一般断面形状的隧道,最后给出了铁山坪隧道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某大跨软弱围岩隧道的三维模型。结合监控测量数据,研究了隧道开挖扰动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拱顶下沉计算值与实测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20d时趋于稳定。隧道开挖卸荷扰动影响范围在掌子面前方约1.2倍洞跨,掌子面后方拱顶沉降最终稳定时距掌子面距离约为1.5倍洞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