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涵出发,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存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才是提高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认真学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努力理顺高专办学的新思路。“现代化”要求发展高等教育 ,必须充分认识“高职”的“现代化”教育职能 ,要从手段上努力改革 ,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从发展战略上看 ,我校必须通过改革加强高职的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河南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批学贯中西、国学文化底蕴丰厚的大学学人,在当时全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热潮的大背景下,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河南省情需要的“本省化”措施,在招生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留给当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全面振兴仍在路上,其面临的真正约束是“西部意识”的思想约束。因此,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需要破除“西部意识”,突破思想约束。要坚持追求卓越,切实提高西部高等教育定位站位,确立西部高等教育志存高远、对标一流的发展意识,激发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通过建构信息化时代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新生态、加快推进西部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强化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制度供给、增强西部高等教育自主发展能力等举措,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是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旗帜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党员、干部和教职工 ,以及广大学生 ,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人才为己任 ,努力拼搏 ,把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推向新的水平。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努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首先是必须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学 ,始终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办学宗旨 ,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  相似文献   

6.
区域中心城市是高等教育集聚地。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力、财力支持,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功能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以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分析宁波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及发展思路,认为宁波高等教育应以“开放办学,提高质量,强化服务,创新体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后至今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本土化”的美学转型。当前文学的“本土化”美学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土化”叙述方式的探索;二是“本土化”文化蕴含的再现;三是“本土化”语言关感的重焕。但是,因为年轻作家“本土化”能力的欠缺,文学的“本土化”美学持续显示出难以持续之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国梦”。因此,“中国梦”与“五位一体”之间属于总任务与总布局的关系。除此之外,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以下两种:从横向看,它们是外延上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从纵向看,它们是目标追求与路径实现之间的关系。辩证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民幸福、国家强盛和世界发展来说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人本"视野为出发点,从学生培养中西合璧、人本为上,师资构建海纳百川、固本正元,精神气质崇尚真理、平等自由三个角度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发展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反思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大学课堂的思辨性,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提升大学课堂的思辨性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创建自由的课堂,在争辩中感受思辨的魅力;创建有“故事”的课堂,在情节中体味思辨的乐趣;创建有“问题”的课堂,在问答中获取思辨的真谛。而所有的这些努力,都必须建立在教师有效的思维引导与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1.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研究3.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研究4.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热点前沿问题及争鸣研究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回眸6.“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回顾/“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体西用”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清末以降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是以先进知识分子对现代化问题的认知、选择和规划为基底的。而“中体西用”也正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之最早的反应模式。这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文化难题。超越西方现代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裂的困局 ,寻求一条“科技”与“道德”协调、“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健全的现代化道路 ,无疑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孜孜探索和努力构建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多年后的今天,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仍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只有继续全面深入地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西部高等教育论坛以“提升西部高等教育水平,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旨,探讨了西部高等教育的“自强”之道与“助力”之策。论坛从西部高等教育“振而不兴”的困境出发,从政府、高校和价值层面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以内部“自强”为目标,针对3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部分专家学者以历史和域外经验作为参照,探讨如何为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论坛在反思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同时,对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在日益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与本土化的关系,防止被同化或完全西化。同时,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应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二者不能对立起来。中国高等教育只有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与“人”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人地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人地物质关系与人地精神关系。“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事物,在人地关系方面以人地精神关系为主体,这明显不同于以人地物质关系为主的一般地理事物。对“世界遗产”人地关系的这一认识既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也对“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自然一文化遗产”项目,人地精神关系的重要地位在泰山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黄琳 《科技资讯》2008,(34):183-183
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课”教育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及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增强时代感,从根本上实现“两课”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本土化理论是从新的视角 ,通过社会学本土化从地区性向世界性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及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经历的本土化过程的更为开阔的眼界 ,对社会学中国化所作的新的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和目的、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社会学本土化与社会学西方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关系等等 ,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 ,这就是“建构本土特色”与“超越本土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对当下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多种意义的“服务”进行“清理”,揭示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的二重属性。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应当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为人民服务二重整合,公共部门预算与市场机制的教育服务二重整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与社会服务职能二重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