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核糖体DNA序列中一段基因为目的片段,对内蒙古地区15个地点的75个亚洲小车蝗样本进行了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与GenBank中已知蝗虫的核糖体DNA序列的对比、剪切得到288bp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目的片段序列中共检测到19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6个置换(11个颠换和5个转换)和3个碱基插入,占碱基总数的6.60%;目的序列显示出一定的GC偏好性.15个种群的FST在0.050 6~0.402 8之间,均值为0.149 5;基因流(Nm)在0.231 2~5.933 6之间,均值为1.988 0,表明15个小车蝗种群间存在遗传分化,基因交流处于中等水平.正镶白旗小车蝗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在15个种群中最大,分别为0.028 0和8.000 0,表明正镶白旗种群相对于其他14个地理种群的种内变异度最高.在所测的75条序列中共有8种单倍型,其中正镶白旗和四子王旗小车蝗独享的两个单倍型与其他单倍型差异较大,表明正镶白旗和四子王旗的部分小车蝗个体的遗传变异度较大.Mantel检验表明,15个小车蝗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30℃、35℃及75%RH条件下,研究四纹豆象和绿豆象中一种豆象的雄虫及卵对另一种豆象成虫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种豆象雄虫及卵的存在导致另一种豆象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下降幅度绿豆象明显大于四纹豆象,说明在两种豆象的产卵竞争当中,四纹豆象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白骨壤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白骨壤种群在不同年龄级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300,期望杂合度为0.180,化非常低,遗传分化系数为0.024,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2.4%来自不同年龄级的白骨壤。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0.005和0.995,基因流流畅,Nm=10.39,白骨壤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分化远小于空间动态上的白骨壤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旧金山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于1991年被引入中国渤海湾地区后广泛传播。为探讨旧金山卤虫引入至河北省黄骅市后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状况,本研究通过采集33个旧金山卤虫卵样品进行COⅠ基因扩增与测序,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储存的两个旧金山卤虫美洲本土种群(大盐湖种群:29个样本;旧金山湾种群:37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骅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0.000 87)明显低于大盐湖种群(0.002 78)和旧金山湾种群(0.003 20),黄骅种群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0.523)也明显低于大盐湖种群(1.680)和旧金山湾种群(1.946)。在单倍型分析中共产生9个单倍型类型,黄骅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324,明显低于大盐湖种群(0.475)和旧金山湾种群(0.480),且3个种群的主要单倍型类型并不相同。在3个种群的总遗传变异中,有61.0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3个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而仅有38.9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各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因此本研究认为相对于旧金山卤虫大盐湖种群和旧金山湾种群,黄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黄骅种群与大盐湖种群、旧金山湾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黄骅种群并非直接从大盐湖种群和旧金山湾种群引种、繁衍而成。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采自陕西省黄龙县和河北小五台山两个地区的褐马鸡种群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上述两个地区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的全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中搜索的马鸡属的其它三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质历史背景和本研究得到的上述两地区褐马鸡与蓝马鸡的遗传距离分析,研究认为由于0.15 MaBP黄河切穿三门峡后东流入海以及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来连续的褐马鸡分布区域分隔,并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地理种群.研究还指出褐马鸡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极低,并建议褐马鸡和蓝马鸡应为同种不同色型.  相似文献   

6.
飞蝗五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2个亚种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1个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6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56条.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不同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东亚飞蝗种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36.09%和33.85%.用UPGMA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innaeus)关系较远.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东亚飞蝗与亚洲飞蝗之间的遗传距离.由Mantel软件检验得出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系数r〈0.7,表明这5个种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同时,还结合等位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上述东亚飞蝗4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表明RAPD可检测出更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R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不连续系统垂直板聚丙烯配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在井冈山的长柄双花木5个种群的5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测出的多态位点百分数P=62.70%,平均等位基因数4=1.6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数Ne=1.55.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13,其Gst=0.09,表明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种群间分化的时间为4.10-65.32万年,基因流Nm=2.30.  相似文献   

9.
10.
疣蝗5个种群间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DNA分子水平上对疣蝗5个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23个引物中有6个引物出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总带数为66条,其中53条具多态性,占80.3%,平均每个引物8.9条。利用Nei & Li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用该法检测到的遗传差异从南向北是连续性梯度差异,因而建议所研究地区疣蝗是一个单型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数据库中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全部热激蛋白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一种中央区具有典型α-晶体蛋白质结构域的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shsp27(Gen Bank编号FK669241.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了四纹豆象4龄幼虫经不同温度(4、15、30、37℃以及4℃低温处理24 h后回复30℃)胁迫处理24 h后,shsp27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4龄四纹豆象幼虫中,低温(4、15℃)与高温(37℃)胁迫处理后shsp27的相对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30℃恒温培养组)均有上调响应,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程度略强,低温回复处理组的相对表达量也略高于对照组,但上升不显著,初步认为shsp27基因表达与四纹豆象耐寒热的适应性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东亚飞蝗、大垫尖翅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6个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分化.在所检测的13个基因座位(Ak、Ck、G3pd、Gpi、Hk-1、Hk-2、Idh-1、Idh-2、Ldh、Mdh-1、Mdh-2、Mdph、Pgm)中,有2个基因座位(G3pdh和Mdh-2)在6个种群中均为单态(0.95标准);5个基因座位(Gpi、Hk-1、Hk-2、Mdph和Pgm)在6个种群中均为多态;其余的基因座位至少在一个种群内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除Gpi和Mdh-1在多数种群符合哈-温(H-W)平衡期望值,其余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哈-温(H-W)平衡(P<0.05).从A、P、Ho和He值可知,中华蚱蜢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次是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而大垫尖翅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均较高.根据Roger's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的聚类分析符合传统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油蒿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lsia ordosica 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其中285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油蒿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6%,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84.6%~90.9%之间.(2)油蒿的种群间分化较小Gat=0.1364,86.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各种群的遗传一致度都在96%以上(3)聚类分析显示,地理分布近的种群被聚到了一起,反映了油蒿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理种群杂色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采白海南三亚、香港和福建平潭3个野生杂色鲍种群,以及1个种源来自台湾的九孔鲍养殖群体共4个群体的6种同工酶系统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0%),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个群体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纯合子过剩、杂合子不足,遗传变异量偏低.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以及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大,遗传距离均小于0.01.属于种群差异水平.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缙云山华南黑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种群分化和保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缙云山不同生境下的8个华南黑桫椤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该种的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可塑性较大,繁殖器官的变异小于营养器官,聚类分析表明8个种群间总体上无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珠江流域广西境内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采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广西地区中华圆田螺10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3-0.923,其中有9个为高度多态性位点,有3个为中度多态性位点。10个地理种群的香农信息指数(I)为0.415-1.226,观测杂合度(Ho)为0.231-0.540,期望杂合度(He)为0.239-0.608,说明这些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75%,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2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48,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基因流(Nm)为0.391-21.807,除河池都安(HCDA)种群和百色那坡(BSNP)种群外,其余8个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Nm>1.000)。种群结构分析发现,BSNP种群与玉林陆川(YLLC)种群的遗传距离较远(D=0.047),遗传分化程度较高(Fst=0.277)。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HCDA种群和BSNP种群单独为一支,表明这两个种群与其他种群亲缘关系较远。Mantel分析发现,地理距离不是影响各种群间遗传距离大小的主要原因。综上,广西地区中华圆田螺种质资源良好,其中HCDA种群和BSNP种群仍保持着较好的野生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合木是典型的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种,等位酶和RAPD分析都表明,四合木在种群水平上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0%和83%,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为0.244和0.31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52和0.135,说明大部分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分化很低,四合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生境的恶劣条件形成的,其基因组DNA存在较高的变异性,各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但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讨论了两种方法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病原种群分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leiner & Buhrer) Nickle]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有助于揭示该病在我国大面积流行蔓延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笔者从松材线虫的形态学分化、致病性分化、遗传分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病原种群分化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杂色山雀(P arus varius)为东亚特有鸟类、分布呈片段化.为了深入了解杂色山雀中国大陆各地理种群遗传水平现状,分析了杂色山雀8个地方种群49个样本的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1143bp)和部分ND5基因序列(957 bp),所测样品全长共2.1 kb.结果显示:T、C、A、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5%、37.4%、28.9%、12.2%,A+T含量(50.4%)略高于G+C含量(49.6%);发现17个变异位点,其中单变异位点为7个,简约信息位点数为10个;检测到14个单倍型,8个地方种群共享一个单倍型(Hap-1),说明这个单倍型是个较古老的单倍型,也反映了这几个群体间的分化是不显著的.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22 3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8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663 83,总体上看,杂色山雀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五个种群的Nm值为5.282 21~17.33645,Fst值为0.002 07~0.086 47,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和TCS网络图进一步分析表明杂色山雀遗传多样性较低、基因交流非常频繁、种群间的分化不显著.中性检验显示偏离中性期望值,表明种群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过群体急速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热带树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de Laubenfels分布在海南的12个天然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cpDNA) trn L-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868~876 bp,显示出长度多态性.碱基组成A T含量较高,百分比值为64.17%~64.95%.通过统计简约算法共鉴定出30个单倍型.根据种群间分化度FST(=0.00)、基因流Nm(介于1.92~2.50)、AMOVA(24.17%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P>0.05)以及邻接树中单倍型的分支式样,发现海南的陆均松种群尚未发生遗传分化.另一方面,依统计简约算法构建的单倍型网图具"星状"特征,而且邻接树中多数单倍型合并于树的顶端.这些基因谱系结果提示海南陆均松种群在近期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Tajima的 D 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也支持这种推测.结合地质和古孢粉学证据,认为残存于"避难所"的陆均松种群在全新世时,伴随全球气候转暖,在海南岛内可能实行了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