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塔中志留系可划分为层序1、层序2和层序3三个三级层序,每一个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1海侵体系域可细分为相带l和相带2,即,砂泥岩薄互层岩相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岩相。相带l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遗迹化石丰富,以进食迹和居住迹为主,纵向上,由下到上,丰度、分异度和生物扰动指数逐渐降低。相带2反映了潮下带高能环境,遗迹化石的丰度和分异度都比较低,只发现少量居住潜穴;层序1高位体系域反映了潮上带泥坪沉积环境,纵向上构成一个向上变细的序列。泥坪中以进食迹和居住迹为主,相时于海侵体系域相带2,属种组成明显不同,丰度和分异度也显著提高。在高位体系域内部,由下到上,丰度和分异度逐渐降低,生物扰动指数逐渐下降。综上所述,在同一层序内部,不仅不同体系域中遗迹化石组成、丰度及分异度存在差异,而且同一体系域内部遗迹化石特征也存在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分为下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塔塔埃尔塔格组、经历碎屑岩潮坪(局部发育扇三角洲)—内陆棚(泻湖)沉积演化.研究成果对于塔里木盆地储层展布及储盖组合具有参考价值,便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3.
 在沉积学、矿场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古生物遗迹、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灰色含沥青粉砂岩、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灰色中细砂岩、灰白色细砂岩及灰色含砾中细砂岩、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发育低角度冲洗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流水波纹、楔状交错层理、大量的同生泥砾及泥质条带,砂泥岩薄互层,低砂地比且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逐渐降低的现象以及大量的生物扰动现象都反映了一种低能的潮坪沉积环境。在研究区柯坪塔格组主要识别出潮间带,潮下带,发育朝下砂坝、潮间下砂坪、潮间中砂泥混合坪等微相,并结合分析化验资料讨论了不同沉积微相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塔中隆起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指导塔中隆起的勘探实践,研究了该区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大面积分布.自晚加里东以来,曾经有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次向志留系砂岩充注.大面积分布的沥青都是寒武系的烃源岩第一期充注后遭到破坏的产物,现今的可动油以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晚期充注油气为主,有部分寒武系源岩的贡献.油气聚集在区域盖层之下的多种类型圈闭中.针对潮坪相沉积的薄砂层、大面积叠置分布、输导体系沟通砂体含油气的特点,认为提高勘探成效的基本对策是开展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围绕断层和火山通道,依靠直井寻找油砂层,依靠水平井滚动勘探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岩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告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系统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烃源岩,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了塔中地区的生、排烃数量。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主要发生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几次构造运动期间,聚集的油气曾遭受过严重的破坏,塔中地区的构造演化对塔中地区的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烃源岩生排油时间较早,因此对现今已发现的油藏贡献不大,而晚排出的天然气有利于聚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生排油延续时间较长,对塔中的油气聚集有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指导在塔中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志留系黑油 ,通过分析塔中低凸起的演化过程、油气显示分布特征、沥青砂的成因、油气的运聚规律 ,结合宏观的地质背景 ,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 ,本区志留系主要存在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型、构造背景岩性型、地层超覆型、沥青封堵地层型 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矿物的成因、性质及其变化机理,沉积岩中含放射性元素矿物主要有四种成因类型:残留矿物、新生表生矿物、沉积矿物及成岩矿物。含放射性元素矿物在沉积岩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沉积空间上,含放射性元素矿物主要有四个富集区:近物源区和风化氧化带,沼泽泥炭煤发育区,有胶体沉积或重砂富集的湖海滨岸区,富泥、富有机质的深水区及富钾岩的沉积区。以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实例,说明了这些规律在地层对比及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显示丰富,成藏条件复杂,研究其油气成藏模式对推动塔中油气勘探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志留系沥青砂和可动油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可动油气主要来自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混源,可动油气主要存在晚海西期和喜山期两期成藏,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有限运移;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来源于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沥青砂岩为油气边运移边破坏的产物;塔中志留系油气为两期成藏、两期改造的多点垂向输导,有限侧向输导成藏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化石生态和沉积学特征 ,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类及其沉积环境 ,认为存在 4种遗迹化石组合 :①Palaeophycus Planolites遗迹组合 ,由进食潜穴、滤食居住潜穴和觅食迹组成 ,包括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Skolithos,Ophiomorpha和Taenidium等遗迹属 ,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 ;②Skolithos遗迹组合 ,由居住潜穴组成 ,常见遗迹属有Skolithos,Ophiomorpha ,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和Cylindrichnus,代表了前滨或潮下带砂坪沉积环境 ;③Planolites Taenidium遗迹组合 ,以进食潜穴和居住潜穴为特征 ,主要组成分子有Taenidium ,Plano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Arenicolites和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 ,指示了具有周期性风暴影响的过渡带沉积环境 ;④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 ,主要由觅食迹组成 ,其中以Helminthopsis和Zoophycos遗迹属最为常见 ,表明了低能的滨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之一,主要为一套滨岸或潮坪、滨外陆棚相沉积,在沙雅隆起、北部坳陷和塔中低凸起均有较广泛的分布,其沉积中心位于满加尔坳陷的草1井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地层由薄变厚,岩性由粗变细,泥岩颜色由紫变灰,笔石化石增多.志留系自下而上分为4个岩性段,下砂岩段是盆地内著名的沥青砂分布层位,构成三套储盖组合.志留系具有近源聚集油气的优越条件、良好的储集岩发育背景、多种圈闭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志留系油气勘探的主攻领域应在轮南地区、环哈拉哈塘周缘地区、塔河油田南部、孔雀河斜坡、塔中隆起北斜坡以及巴楚隆起南缘地区.加强海西期古构造研究,寻找海西期以前形成的型圈闭是志留系大中型油气藏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和演化期次 ,利用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的方法 ,研究了该套沥青砂岩中沥青的表观特征、显微特征、沥青反射率和荧光特征 ,以及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序列、成岩阶段划分等 ,认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有灰黑色至褐灰色干沥青、软沥青和稠油 .宏观上 ,有均匀分布 (块状 )和非均匀分布 (斑状 ,又分为顺层状、透镜状、裂缝状等 )二种 .微观上可分为充填状和侵染状 .砂岩的成岩序列为 :机械压实 (颗粒塑性变形 )→粘土膜形成及转化→石英自生加大、铝硅酸盐溶解→连晶状方解石沉淀→石英压溶加大→方解石向铁白云石转化→绿泥石沉淀 ,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 :早成岩 A亚期、早成岩 B亚期、晚成岩 A亚期和晚成岩 B亚期 .沥青反射率 BRo反映了沥青的形成受热作用影响不大 ,BRo大小实际上反映生物降解程度的强弱 ,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是由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而造成的 .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等资料证明 ,沥青砂岩的形成是烃类多期次注入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的宏观与微观评价相结合 ,能更好地对盖层封油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盖层岩石发育的沉积环境、盖层岩性、厚度分布 ,揭示了泥岩盖层平面上的延展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统计志留系已发现的沥青砂岩及各种油气显示分布与盖层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盖层对油气封堵作用的有效性 ;结合盖层样品实际突破压力测定 ,建立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指数与评价标准 ,对盖层的封油气能力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红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中亚段两套泥岩盖层具有较强的封油气能力 ,对志留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南2气藏气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南2凝析气藏天然气属富氮湿气,烃类气体体积分数一般为78.86%~87.67%;甲烷68.92%~76.67%,重烃气体为9.17%~14.01%,非烃气体氮气为13.89%~21.07%,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分别为-38.6‰~-36.2‰和-30.9‰~-34.7‰.根据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的特征,认为英南2凝析气藏的天然气来源于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干酪根形成的原油裂解气,同时应用ln(C2/C3)-ln(C1/C2)及δ13C2-δ13C3与ln(C2/C3)判识模式也印证了英南2气藏气源为原油裂解气,气藏凝析油中存在高含量的金刚烷,指示原油经历了裂解,裂解程度为80%~90%.  相似文献   

16.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 ,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 ,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 ,C2 3 三环萜烷为主峰 ,相对低值C2 7/C2 9甾烷等为特征 (第I类 ) ,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 ;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 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 0 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 7/C2 9甾烷、甾烷 /藿烷、Ts/ (Ts+Tm)、三环萜 /五环萜值等为特征 (第Ⅱ类 ) .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 .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 ;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 .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其可能来自相同的烃源岩但成烃与成藏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及其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的古生代原型盆地是叠置于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之上的克拉道盆地.盆地内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古隆起,它们是:塔中稳定古隆起、塔北残余的古隆起、塔东残余古隆起、巴楚活动古隆起和塔南活动古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古隆起,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不同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古隆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预测资源量占盆地内总资源量的近一半.在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首要的勘探目标是塔中稳定古隆起及其北斜直线和塔北残余古隆起及其南北斜坡,前者的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后者的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第二勘探目标是巴楚活动古隆起及其南斜坡,塔东残余古隆起及其西斜直线和塔南活动古隆起及其西南斜坡。它们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侏罗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第三系.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进一步挖掘轮古西区古溶岩探区潜力 ,利用常规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同位素等测试手段 ,对该区古岩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轮古西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基质具有低孔低渗特点 ,多属非有效储层 ;古岩溶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和裂缝 .洞穴规模变化大 ,主要分布于距古风化壳面深度为 0~ 2 0 0m范围内 ,中、大型洞穴多分布于古岩溶剖面中下部 .各岩溶相带中 ,表层岩溶带的洞穴最发育 ,其次为水平潜流带和季节变动带 ,垂直渗流带洞穴较不发育 .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 ,以发育立缝和低角度缝为主 ,高角度缝和水平缝发育次之 .纵向上 ,季节变动带和水平潜流带的裂缝最为发育 ,表层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的裂缝发育程度较低 .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及洞穴型 4种 .其中 ,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储层的产能好 ,是该区的重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构造的油气运聚过程,预测有利的油气分布区,本文以过乌参1井剖面为地质模型,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征建立油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模拟实验揭示:温宿凸起是油气运聚的目标指向区,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性砂岩层易于成为油气运移的运载层及有利储集层;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在温宿凸起北部边界出现的变质岩分布带,有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屏障,寻找油气时应该避开,有断层沟通的潜山及砂体才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