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梁淑芳 《科技信息》2010,(21):277-277,356
文学翻译是一项特别艰巨的任务,需要译者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本文拟通过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证明要做出高品质的翻译,译者必须扮演好这些角色。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在以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角色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试从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个体教学者变为与其它教师协作的合作者;从单纯以本学科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研究者变为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联络者和开发者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在以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角色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试从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个体教学者变为与其它教师协作的合作者;从单纯以本学科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研究者变为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联络者和开发者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在以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角色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试从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个体教学者变为与其它教师协作的合作者;从单纯以本学科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研究者变为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联络者和开发者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莫言早期形成自我文学风格的阶段,以及后来将作品推介给西方主流文化媒体阶段,译者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译者的角色身份为我们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方法,译者用自己的翻译行为实现了他对个人身份、社会身份和集体身份的认同,译者与作者共同努力,缔造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陈大维 《科技信息》2010,(26):I0154-I0154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功能理论这一视角来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沁园春·雪》英译文的关联翻译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恒元先生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英译文在文化缺省的处理、美学情感的传递和深远意境的再现三个方面体现了关联翻译理论的某些特点.译者使用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文化缺省问题,较好地把握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美学情感的传递方面,译者基本反映了原文的风格和比喻的诗歌效果;在叠字、联绵词、数量词、颜色词和领字等翻译方面,译者比较准确地理解了原文的浪漫描写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的动态过程——翻译行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语言,文化,审美,转换,时代性)出发,运用翻译实例分析探讨了翻译行为者——译者——在上述方面的个体差异与文本多样性形成的联系,进而指出了译者与翻译评论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对江苏省内数家企业的简介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应该了解中英文企业简介之间存在的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对源文进行主观能动性的改造,提高翻译质量,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企业形象、业绩、文化内涵,吸引投资或潜在客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理解是翻译的基石,文本意义的实现,既离不开文本自身,也离不开作者的意图与读者的阐释。理解不是消极的阐释,而是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界融合”。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是原文文本和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者。本文从分析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的关系入手,论述了译者对原文文本阐释的多维度性与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两次接受过程,第一次接受过程是译者本身与原作之间的交流,译文读者与译文的交流和对话是第二次接受活动,这只有在翻译完成之后才能实现.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存在,预测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是明显的,他不仅充当原作的特殊读者,而且是阐释者和文学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的传统角色是隐身。不过译者的隐身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韦努蒂反传统而推出异化翻译,其目的是使译者在译本中“现身”。可是,中外翻译实践表明,韦氏的这种让译者现身的抵抗式翻译也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对译者在文化翻译中所扮演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来看,译者在归化和异化的中间地带的适度现身更能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理解阶段,译者的认知图式对原文的理解并不总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有时也具有消极作用;译者的认知图式与原文文本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在表达阶段,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头脑中的认知图式,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来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或帮助译文读者建立新的图式,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翻译学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逐步受到国内外翻译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了翻译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而当翻译进入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强调,他们成为了文本的操控者和改写者。获得了与作者平等的地位。本文正是基于此现象,试从翻译这一动态过程中译者的中介作用视角切入,探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主体,直接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翻译产品等各个环节。文本外部的文化规范与其内部的语言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必须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系统规范因素,在彰显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译者主体性发挥有受其决定论影响的倾向。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为视角,从译者惯习和场域出发,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1):104-106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文化信息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力不可避免地要受其所属意识形态的支配和制约。在此笔者运用福柯的“话语”和“话语权力”理论从译者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两个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对译者话语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翻译伦理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是译者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基于伦理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及翻译职业化对译者的要求,借用安东尼·皮姆的译者职业伦理思想、翻译研究范式,提出加强翻译伦理教育是顺利实现翻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韦努蒂的《译者的隐身》一书从解构主义的观点入手,对十七世纪至今流行的一种通畅翻译、透明的译文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出了质疑。本文主要从译者的前见、译者的文化身份、译者的性别和译者的意识形态四个方面入手对译者在翻译中的现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各个阶段所做的工作以及所扮演的相应角色,旨在说明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译者一个公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18-2021年郝玉青和张菁合译的《射雕英雄传》四卷英译本的出版,是近些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外译的初步成功,离不开两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文章从接受美学视角,以《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全四卷)为例,对武侠小说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展开研究,以期为未来武侠小说的翻译提供借鉴,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发现:译者具有原文读者与译文作者双重身份;作为原文读者,译者主体性体现在对原文的选择与理解上;作为译文作者,译者主要从结构、语言与文化三方面观照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合理应对召唤结构,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