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牙本质及其与偶联剂CGE(N)-R相互作用的表面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固体荧光测定考查了用自制偶联剂CGE(N)-R型处理前、后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光谱下显示,牙本质小管及其小孔,以脱钙后更为清晰。电镜下能直接观察到偶联剂晶体被牙本质吸附的状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后的牙本质的荧光峰位红移达11-31nm,由此给出了偶联剂与牙本质之间化学结合的明确信息。为牙本质与偶联剂结合机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4-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甲亚胺(NA1)及其衍生物。化合物NA1和4-(4-甲基-1-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亚胺(NA2)分子内的脂肪胺作为电子给体,通过双碳链向萘酰亚胺进行光致电子转移,使得N-甲基-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荧光猝灭;脂肪胺质子化或季铵化后,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断、荧光恢复。这类化合物的荧光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的荧光分子开关功能。  相似文献   

3.
偶联剂对PBO纤维/树脂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5种偶联剂及其中的最佳偶联剂的质量分数对聚苯撑苯并二口亚唑(PBO)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O纤维经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基体间的相容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PBO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其提高的幅度与偶联剂的极性、化学结构及质量分数无有关,最高可达61.3%。  相似文献   

4.
聚硅烷的光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溶液和甲基环己基硅烷-甲基苯乙基硅烷共聚物(简记为:Copolymer)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光光照时间的增加,这两种聚硅烷溶液的荧光光谱峰位依次蓝移,荧光强度依次降低,并用UV光谱,GPC,XPS及IR光谱 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PMCS和Copolymer溶液,结果表明,这两种聚硅烷溶液的荧光光谱峰位蓝移及荧光强度降低,与聚硅烷发生了光降解和光氧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核磁共振和稳态荧光等方法研究了2,5-二苯基1,3,4-二恶唑(PPD)和2,5-二苯基1,3-恶唑(PPO)分子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测定了包合物的组成和结合常数,发现疏水作用是形成PPD(或PPO)-β-CD包合物的主要作用力,直链脂肪醇(正丙醇-正戊醇)的加入使得PPD(或PPO)分子从β-CD内腔排斥到水相中,实验结果表明:恶唑类分子能否与环糊精形成纳米管聚合物,立体选择性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1×10-5mol/L5,5-二苯基-2,2-联唑(POOP)、反-1,2-双[2-(5-苯基唑基)]乙烯(POEOP)、4,4-双[2-(5-苯基唑基)]-1,1-联苯(POBOP)在含不同浓度卤代烃的1,4-二氧六环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计算出CH3I、PhI、PhBr对POEOP、POOP、POBOP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研究发现,卤代烃分子越小,卤原子核电荷数越高,其猝灭荧光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环已酮、苯乙酮、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丙烯胺的反应,反应生成N-甲亚基-2-丙烯-1-胺类化合物(2a、2b、2c),2c在二甲亚砜溶液中,叔丁醇钾催化下反应生成N-(4-N′,N′-二甲基氨基)苯甲亚基-1-丙烯-1-胺3c。  相似文献   

8.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烟草植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冻融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GL2-GS导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pTOK233),两个质粒发生同源重组,形成一个元载体pTOK233-GS,农杆菌菌株LBA44024(pTOK233-GS)经叶盘法转化烟草,筛选具有卡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诱导成苗、PCR扩增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90%的再生存在,在荧光显微镜下,使用蓝色激发光观察再生植株的徒手切片和压片发现,80%以上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热透镜检测多环芳烃蒽过程中的荧光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热透镜技术对紫外光作用下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环芳烃蒽的检测,以蒽的苯-乙醇(1:4)溶液为研究体系,选用CH3I作为荧光淬灭剂,得出了淬灭后热透镜信号与蒽的浓度值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论证了热透镜技术对蒽的浓度测定的可行性。从理论上计算了使用淬灭剂淬灭光的方法所增加的热透镜信号比例,它与体系的荧光量子产额有重要联系,研究中还得到一种测量荧光量子产额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8-羟基喹啉铝(Alq3)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其发光性质与溶液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降低,其荧光光谱的峰位发生蓝移,发光强度降低,而半高宽则一直在增大,但由于在浓度较高时,乙醇溶液中Alq3分子大部分以范德瓦尔斯力相结合,只出现少量的聚体,所以峰位移动幅度不大;但当浓度降低到某一数值后,峰位将不再变化,另外,在浓度很大时,观察到有荧光淬灭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麻纤维热处理、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和异氰酸酯处理进行表面改性,并对改性黄麻纤维布进行热压工艺处理,最后采用VARTM成型工艺制备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热处理和碱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未得到明显改善,而通过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将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布通过热压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复合材料中黄麻纤维体积含量,而且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8.6%,71.4%和50.2%.经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6.3%,34.0%和50.3%.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固溶工艺处理后的00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在恒温的热拉伸试验机上进行超塑性测试,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超塑性扩散连接实验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固溶处理金相及连接试样界面孔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由于固溶处理温度不同,α相和γ相体积比(xα/xγ)不同.超塑性拉伸测试中,在同一变形条件下,随着初始xα/xγ的增大,延伸率和峰值应力相应增大.固溶温度为1350℃的试样,在960℃、1×10-3s-1条件下拉伸,延伸率达到1186%;超塑性扩散连接在1100℃温度下进行时,压力加载形式不同,扩散连接界面结合机理不同,但加载形式对试样的界面剪切强度影响不大.在连接过程中,界面孔洞闭合情况和滞留位置与晶界迁移的相对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型有机桥基梯形聚乙烯基硅氧烷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逐步偶联聚合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反应性侧基的梯形聚有机硅氧烷。此合成方 法采用N,N′二(1,1-二甲基-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M)为模板,将具有三官能团 的有机硅单体联结成梯形模板单元,然后在N—H…O〖FY=,1〗C型氢键作用下水解缩合,得 到一种具有高规整性的梯形聚硅氧烷。通过XRD和29Si-NMR,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规整的梯形结构。上述含有反应性侧基的梯形聚有 机硅氧烷可以作为潜体进一步制备其它功能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腈(BA-MAA-AN)三元共聚物,使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进行表面处理,运用TEM、FTIR、XPS等仪器对处理后的纳米氮化硅粉末的结构及表面特性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氮化硅处理后,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良好,大分子改性剂包覆在其表面,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硅烷偶联剂对粘土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硅烷偶联剂对粘土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改善填料与橡胶基体界面的物化性质,提高补强度。本文应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硅烷偶联剂对高岭土、伊利石等粘土矿粉的表面改性作用。指出这些粘土矿粉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在铝羟基振动频带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偶联剂分子的水解基团与粘土表面的活性基团发生键合,使粘土表面有效改性。这种改性的粘土填料对橡胶有较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稀土溶液(RES)和偶联剂对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评价了改性前后PBO与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RES和偶联剂都能够提高PBO纤维与TPI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从而提高PBO/TPI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而且RES改性处理的方法更有效,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经过RES处理的PBO/TPI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最优.这是由于经RES改性处理后PBO纤维表面O/C的比率较大,表明RES改性处理PBO纤维表面的含氧活性官能团浓度较高,从而有效提高了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前文[1~3]阐述了利用直接键连原子间核自旋偶合常数1JAB与原子的杂化轨道S成份和原子净电荷之间的如下线性关系:1JAB=KAB(S%)A(S%)B+(KAQA+LA)(S%)A+(KBQB+LB)(S%)B+LAB.(1)计算了N-B键的偶合常数1JNB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1)式应用于讨论N=N双键及N=C双键的偶合常数1JN=N和1JN=C.1计算结果利用与前文相同的最大键级杂化轨道方法和MNDO方法,对一系列的含有N=N双键,N=C双键的化合物分别进行了计算,计算…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on the film forming of galvanized steel treated with cerium salt wa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nversion films was analyzed by electro interstitial scanning (E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70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mpactness and homogeneity of cerium conversion films, and the process of film forming is promoted b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tervalent and tetravalent cerium oxide. The impedance value of the cerium conversion film, especially modified with KH-570,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metal, which reveal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dd silane coupling agent to the film-forming solu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nversion film.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NY4-1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及在铝与聚乙烯粘结过程中的作用原理。使用偶联剂,可成功地解决塑料通信电缆粘结护层中铝与聚乙烯牢固粘结的难题,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塑料通信电缆的防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已二酸-1,4-丁二醇酯(PBA2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一缩二乙二醇(DE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在预聚体中引入可室温交联的硅烷偶联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单组份自交联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探讨了硅烷偶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预聚体质量分数的1.5%时,胶黏剂对塑料薄膜PET/CPP的粘接强度显著提高,由改性前的1.3N/15mm增大至1.7N/15mm;复合薄膜经过沸水煮后,T剥离强度由1.0N/15mm变为1.5N/1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