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1,(Z1):14-15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是水稻生产大省之一,有3/4左右的而积是单季中稻,所以主攻单季中稻丰产高效技术符合安徽省生态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推动安徽省水稻产量提高和生产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由于安徽自然条件的限制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安徽水稻生产多年来出现单产上升缓慢、总产徘徊、效益不高的局面.研究证明,现有单季中稻的主推品种,产量潜力基本上都在亩产600公斤以上.2008年,安徽省水稻单产为415.7公斤/亩,其中单季稻为440.1公斤,除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外,主要因为播种过早或偏迟、育秧质量差、栽插偏稀、田水过深、不烤田或推迟烤田、穗肥基本不施等栽培因素引起.因此,解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限制产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将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麦是安徽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500万亩以上,位居全国第3位,在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气候变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安徽省多次大规模暴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威胁。小麦赤霉病危害严重且复杂,建立科学防控体系已成为确保全省小麦健康稳定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从中籼区试结果看安徽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杂交中籼稻是安徽水稻的重头戏 安徽是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常年220万公顷左右的水稻种植面积中,籼稻占80%以上,其中又以杂交中籼为主.尽管安徽杂交水稻面积较大,但水稻平均单产却相对较低,据报道,安徽粮食作物及小麦、甘薯、玉米、大豆的单产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唯有水稻低于全国平均亩产18.8千克.近年来徘徊在400千克左右,低于邻近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尤其2003年中稻抽穗灌浆期间遭受盛夏异常高温热害,全省杂交中籼稻平均亩产仅387千克,比全国的平均亩产468.16千克低17.34%.值得注意的是同年全省21.33万公顷两系杂交中籼平均亩产却高达495千克,略低于全国两系稻507.75千克的水平.由此认为安徽水稻单产的提高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其中杂交中籼稻是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2007年,安徽省科技厅等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再获佳绩,稻麦最高单产分别达到845.3公斤/亩、648.8公斤/亩,为安徽粮食连续4年获馄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度全省粮食预计总产将超290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已成为全省稻麦生产的样板。为全面提升安徽水稻、小麦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一支撑。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1,(z1):52-55
淮北地区是我国北纬33°小麦产业带的重要部分,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近年淮北地区旱茬小麦面积保持在2100万亩左右.该区生态条件适宜,旱作茬口,产量较高,是安徽省小麦主攻高产和优质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起,安徽省提出小麦主攻淮北,自那时起,该区小麦高产技术推广工作基础较好,各类高产攻关活动活跃.“十一五”时期全省小麦纳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组织“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由涡阳、蒙城、太和和灵璧4县人民政府承担,所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科技局实施,并由“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组专家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位于全国最大的麦区——黄淮冬麦区的中心地带,小麦常年播种7500万亩,居全国首位。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小麦就以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高、为国家做贡献最大而闻名全国。河南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小麦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全国小麦生产中有很大的代表性,研究解决河南小麦生产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对全国有很大的推  相似文献   

7.
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兵团农牧团场种植结构的调整,148团2009年种植滴灌春小麦面积2万亩,单产一般在550~700kg/667m2。为了促进垦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现将148团春小麦单产  相似文献   

8.
《应用科技》1997,(4):33-34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高产栽培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使小麦的产量徘徊不前.无论是沿黄灌区还是雨养农业区,干旱缺水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节约用水,增加保灌面积和增强抗旱能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小麦单产,是当前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除不断研究并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示范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此经多年研  相似文献   

9.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6,(6):15-15,F0004
6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得振奋人心的消息: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首战告捷。据省统计局、省农委测产,预计全省3000多万亩小麦总产95亿公斤以上。比大丰收的去年又增长17.6%;亩均单产300多公斤。单产、总产均有望创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 990万亩左右,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河南省又是粮食加工大省和加工强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面粉产量1.233亿吨,其中,河南全省面粉产量为4 584.1万吨,占全国面粉产量的37.2%,产量居全国之首,小麦加工产业的发展在河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4,(23):61-61
2014年“粮食科技丰声科技工程”安徽省项目区高产攻关田水稻长势良好,单产创历史新高。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镇水稻百亩连片攻关田采用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植株健壮、秆青籽黄、亩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超大、结实正常、无病虫害危害。经专家实测,百亩连片攻关田平均亩产为932.4公斤,其中最高产田亩产产量高达962.6公斤,这一产量不仅刷新了安徽省百亩连片水稻单产纪录,而且创造了超级杂交稻在低海拔地区高产新纪录。专家指出,2014年的水稻高产纪录是在水稻生产生长期间遭遇低温目照少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实现的,表明安徽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技术日臻完善,在助推水稻持续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四三团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沙湾县境内,地处北纬44°10′—44°20′,东经85°10′—85°54′,这里远离海洋,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10℃的有效积温高达3400—3500℃左右.光合积累效率高,无霜期150天以上,又是灌溉农业,具备种植玉米的优越气候.近几年我团玉米吨粮田不断扩大,90年吨粮田面积96亩,总产10多万公斤,单产1119.4公斤.91年吨粮田面积400亩,总产40.32万公斤,单产1008公斤.92年吨粮田面积3045亩,总产328.9209万公斤,单产1080.2公斤.93年吨粮田面积3372亩,总产343.7856万公斤,单产1038公斤.除去化肥、农药、种子、水、肥费用,机耕费等,亩利润为194.02—217.1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吨粮田玉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秋季雨量较充沛,昼夜温差比北方小,适宜生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2008~2015)>将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列为我罔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域.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义兼做油料的大豆,在安徽常年种植1000多万亩,近儿年发展到1400多万亩,面积处于全国的第2位.发展大豆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5年安徽省谷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LMDI分解法、数理统计和GIS技术,定量探究了安徽谷物增量格局、种植面积和单产对谷物增量的贡献率,对增产的各地级市谷物增量构成和贡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年间安徽省谷物产量增加了733.72×10~4 t,玉米、小麦和稻谷增产幅度分别为78.12%、45.94%、6.35%,谷物增量贡献最大的是小麦,比例达60.54%;2)从谷物增量贡献量来看,小麦优势地位明显,玉米增幅大增产贡献提升较快;从增量空间格局来看,安徽省13个地级市因小麦主要贡献导致增产,2个地级市因玉米主要贡献导致增产,只有1个地级市因稻谷主要贡献导致增产;3)种植面积增加引起的增量占谷物总增量的35.14%,由单产提升贡献的增量占谷物总增量的64.86%,时序上,谷物种植面积贡献率总体呈下降,单产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4)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6市对安徽谷物增量的贡献达66.53%,是安徽省谷物生产的主力。  相似文献   

16.
<正> 棉花是新疆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棉花生产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新疆经济的振兴和棉农致富.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区棉花生产稳步增长,面积、单产、总产不断增长,与七十年代末相比,1991年面积达820.41万亩,年均递增10.7%;单产78.0公斤/亩,年均递增23.1%,已分别跃居全国面积第四位,单产第一位,总产第三位,增幅之大发展之快,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棉花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收购品级和纤维长度的显著提高.1990年与1979年相比,平均收购品级陆地棉由2.17级提高到1.37级,平均收购绒长由26.9毫米上升到29.1毫米.品级高,纤维长是新疆棉花质量方面的优势,做为全国的优质棉基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棉花纤维内在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和提高,出现了含糖超标,强力不足,马值偏低等问题.特别是纤维含糖高,造成纺纱过程的“三绕”现象,即绕皮辊、罗拉和垫圈,严重影响纺织工效和产品质量.国内外客商对此反映强烈,这不仅降低了新疆棉花的声誉,而且成为商品棉基地建设,扩大棉花生产和深加工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韦瑛 《甘肃科技》2001,17(5):40-40
武威地区位处河西走廊东端,土地肥沃平坦,灌溉条件良好,交通运输便利,是全省主要的瓜类生产基地。据统计,2000年全区果用瓜种植面积达到6.24万亩,总产量达到13.31万吨。耔用瓜面积(含荒地面积)约25万亩,总产量2500—3000万公斤,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由于地居沙漠绿洲,具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沙质等得天独最的条件,民勤县生产的黑瓜耔和黄河蜜质量上乘,曾获泰国曼谷国际博览会金奖和省优质农产品奖,畅销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十多家、地区及内地一些大中城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瓜类生产真正…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1,(Z1):38-42
江淮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除沿江的安庆市和巢湖市还有少量双季稻外,大部为中稻,主要与油荣、小麦组成两熟复种制度,主栽品种多为杂交中籼稻该区常年中稻播种面积2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近六成,足安徽省水稻生产的主体,也是提升水稻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11,(z1):27-30
“安徽水稻丰产高效集成技术辐射”课题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实施.课题在全省水稻、小麦主产区选择典型县(市、区)建立水稻、小麦丰产高效技术辐射区,有效组织农科教单位科技资源和地方农技推广力量,创新粮食科技推广组织方式、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果的大规模应用转化,全面提升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安徽大豆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秋季雨量较充沛,昼夜温差比北方小。适宜生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2008~2015)》将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列为我国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域。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又兼做油料的大豆,在安徽常年种植1000多万亩,近几年发展到1400多万亩,面积处于全国的第2位。发展大豆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