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青海湖叶绿素a(Chl-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8年对青海湖Chl-a和主要环境因子浓度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Chl-a浓度分布特征与水体中营养元素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海湖Chl-a浓度较低,符合贫营养水体特征。(2)青海湖5月、7月、8月和9月底Chl-a浓度水平分布空间差异大,且季节变化显著;Chl-a浓度垂直分布大致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季节变化显著。(3)青海湖Chl-a浓度水平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青海湖Chl-a浓度垂直分布与水层深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紫外线强度在青海湖Chl-a浓度垂直分布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为青海湖Chl-a浓度的卫星定量遥感、青海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定量估算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入了解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因素,有助于提高对地球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为了研究青海湖面积的时序特征,选取了2000—2019年Landsat影像,利用归一化水指数进行面积提取;结合青海湖湖区气象数据,分析青海湖面积变化与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温度的响应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模型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对青海湖未来3年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青海湖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4年面积为20年最低;青海湖湖区东岸面积变化明显;青海湖面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且呈现滞后性,与温度和蒸发量相关性不大;预测2020—2022年青海湖面积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敏感性数值试验的方法,选取发生在青海湖及其附近区域的2次降雪过程,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对比分析了青海湖水体分布改变前后局地大气动力和热力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在局地近地层有明显的"湖陆风"特征;青海湖水体对局地降雪过程的降雪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青海湖水体面积的变化对于改变局地大气的湿度场、动力场、温度场有重要的作用;受大气日变化特征的影响,青海湖水体对降雪的影响机制在白天和夜晚存在差异;青海湖水体的存在,影响的水平范围约为30 km;在垂直方向上,青海湖水体会使白天的边界层高度降低约900 m,夜间增高约300 m.  相似文献   

4.
湟鱼(Crymnocypris przewal-skii)又名青海湖裸鲤,是仅生长在青海湖的特有鱼种。去年9月笔者有机会到西宁出差,8月时就已听到关于青海湖湟鱼产卵难的消息,到西宁后找到8月出版的当地报刊,实际情况比当初了解的要严重得多。问题还得从青海湖说起。青海湖坐落在青海省刚察县,面积4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特殊生态功能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基因较为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采用青海湖流域环湖几个主要入湖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要素历年实测资料序列,统计分析青海湖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分布规律以及年内年际间的变化规律;这些统计分析有助于掌握青海湖流域入湖河流的水文特性,为地方及其流域在空间上、地区上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等提了一定的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地指出了青海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青海湖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根据本区生态条件、市场需求、周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原则,认为本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应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通过借鉴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事的成功举办经验,指出深刻挖掘青海湖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加上政府重视,一定能拓宽青海湖的旅游市场.文章详细规划了游客宿营地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遥感影像为依托,根据历史及现有的遥感影像数据生成各时期青海湖范围水涯线,结合其他矢量数据以及统计数据,设计并实现了“青海湖面积动态监测系统”.系统能够将青海湖面积变化以多种方式客观、科学的展现出来,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位持续下降,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正在变咸变碱。这不仅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将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产生不良影响。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16克/升。同时,由于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且钙、镁、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平衡,平均pH值已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为了遏制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认为气候干暖化、入湖水量、人类活动三方面主要因素形成了青海湖流域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的起源和花斑裸鲤的种群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分析,探讨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起源关系及其进化模式.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支持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3个mtDNA谱系的划分.形态上具有高鳃耙变异的个体未形成特有的进化枝,证明了第一鳃弓外鳃耙变异并不具有系统发育意义.对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进化枝扩散模式的网络分析表明,黄河独有的单倍型A1是一个创立者单倍型,全部青海湖裸鲤的样品来自于它的辐射,而青海湖裸鲤可能仅仅起源于黄河花斑裸鲤两个主要支系中的一个.Fs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暗示了青海湖裸鲤和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青海湖裸鲤谱系多样化发生在大约0.2734Ma前,并且在约0.0658Ma前发生了一次局部的种群扩张,而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可能在约0.0693Ma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瓶颈效应”.我们还发现种群扩张存在于主要由青海湖裸鲤组成的亚枝A1和由黄河花斑裸鲤独有的亚枝A21中,估算的最近共同祖先年龄(TMRCA)分别为(0.2308±0.01)Ma和(0.1319±0.015)Ma,这一估算与青海湖和黄河分离的“共和运动”地质年代大致相符.这些结果说明了晚更新世末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青海湖、黄河和柴达木盆地鱼类多样性演化及其生物地理学格局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维数,对青海湖流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湖流域的主体湿地景观是高寒沼泽.(2)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的面积波动明显,景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3)1987~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逐渐迅速减少,景观破碎度以及景观分维度明显增加.(4)2000~2010年湿地景观面积增加迅速,景观的破碎度显著减少,景观聚合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湖流域1961-2010年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气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温率最大达到0.40℃/10a;存在较为明显的4次增温期,特别是最近一次增温期,持续时间长,最大增幅达0.1℃/a.降水量虽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存在三次明显的增多期,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88-1989年间.在季节变化上,气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尤其以冬季和秋季增温趋势最明显;降水的季节增幅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夏季,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9.3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表明青海湖流域目前正处于增温增湿阶段.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丰水期(7-10月)的TM影像数据,同时结合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和地面调查资料,依据青海湖流域湿地分类体系,采用湿地类型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近10a青海湖流域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湿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3.99%,10 a来湿地总体比较稳定,总面积变化不大,而湿地类型之间的变化较明显,主要是永久性咸水湖、永久性河流、内陆盐沼、洪泛区平原和沼泽化草甸之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行为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研究,即对旅游区资源类型与景观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现状与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目标市场与地域吸引范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示范区、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形象标志景区带动旅游景点的整合营销等6点有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类似干旱区大型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防止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掠夺式开发对中国众多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方法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殊的多重复合型区域,在定性分析其特殊性及其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基础上,运用集中系数法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可知在青海湖风景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畜牧业和旅游业;而第二产业则发展空间不大。结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经济空间秩序、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和加强区域整治与宏观调控4条途径来实现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引导,以解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促进其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隐湖泊,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按河流与湖水动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将其三角洲为2种类型:鸟足形(河探型建设性)三角洲、扇形(河浪探型)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浪控型破坏性)三角洲,前者沿青海湖断隐盆地长轴发布,是湖区最大和最典型三角洲,后者沿盆地短轴分布,形成规模小且发育不齐全,鸟足形三角洲发育完整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后三角洲有个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由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洪泛平原、泥沼、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组成,与国内外其它湖三角洲相比,以发育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为其特征;平直滨岸形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部分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发育(属滨岸沉积);湖泊三角洲的形成受气候、构造、地形、河流作用与湖泊作用相对强度以及注入河水与盆地湖水在河口地区的混合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囊谦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研究程度较低 ,倘处于地层格架建立阶段。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地层的岩相特征、沉积体系、古流向等。指出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环境 ,沉积体系不对称分布且相变迅速 ,物源区单一性 ,古流向的变化表明了盆地的不断加大及控制盆地的扎曲断裂的持续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鄱阳湖水文特征,建立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研究将频率95%对应的水位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根据鄱阳湖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得到对应的鄱阳湖湖区面积为1 503.9 km~2。通过折算将水面蒸发转换成湖面蒸发,得到湖面净蒸发量为483.09 mm,湖区年最小生态耗水为7.3亿m~3。采用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计算出湖生态需水,运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逐月最小流量法、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等,对出湖河道生态需水进行计算,并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更适合确定鄱阳湖出湖最小生态流量,得到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77.1亿m~3,最终得到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84.4亿m~3。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生态保育、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