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了几种典型的预应力度定义,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计算公式,力学概念以及适用范围。给出了以预应力度表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探讨了预应力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延性、挠度等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度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延性、变形等性能的关系式。提出预应力度可用于预应力工程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南京新世纪广场工程,进行了一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变形能力、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及其破坏机制作了研究.提出了有关此类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研究及建议远不够系统,本文强调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抗震能力概念,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别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车金玲 《工程与建设》2011,25(4):448-450
通过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抗震设计中的延性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延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变化对延性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在相对受压高度相同的情况下,预应力度和张拉控制应力对延性系数的影响范围在0~0.2内,对比相对受压区高度时可以忽略考虑,其他的几个因素对延性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带窗洞砌体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砌体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及耗能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预应力改变了砌体结构材料特性,提高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中,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结构及构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防止构件出现脆性破坏。混凝土是脆性材料,通过主筋及箍筋的合理配置可以获得足够的延性;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抗震规范对混凝土柱所作的规定中,约束钢筋的用量不足于对轴心受压柱提供足够的延性,达不到延性设计的目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批预应力混凝土 (大部分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延性试验资料及试验结果 ,并将其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 ,进而推荐了关于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转角延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对2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应力比率、配筋指数、钢绞线的延伸率等参数对试件裂缝、变形、受弯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并与规范(GB50010—2002)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受拉区仅配置预应力钢绞线的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可以控制,且钢绞线延伸率大小对其破坏形态有直接影响,并建议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钢绞线的延性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2片混凝土灌芯纤维石膏板进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试验,初步探讨这种抗侧力构件的破坏特征、变形能力和延性等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灌芯纤维石膏板受力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结构通过纤维石膏板的开裂耗散能量,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借助ADINA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分别对混凝土芯柱和纤维石膏板以及组合墙体进行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吻合较好,有限元模型正确合理,可以较真实地模拟结构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对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是保证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和结构延性的发挥.通过本文阐述的观点和验算过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1.
区域约束混凝土改变了构件的破坏形态,即使在小偏压情况下,也能保证构件为延性破坏;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相比,区域约束混凝土有效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及承栽力,从而减小构件截面,降低材料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结构安全度.就短柱正截面承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延性可以消除部分地震力,同时避免桥梁的整体破坏,而预应力结构的延性比较差,当前条件下往往被忽视,这不利于分析桥梁的抗震能力,深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及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性能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利用开源有限元程序OpenSees对预应力横梁进行分析,通过OpenSees对空心矩形预应力混凝土截面进行滞回曲线分析,可以有效的模拟截面在推倒条件下力和位移的反映情况,有效分析延性性能。  相似文献   

13.
设置了4个再生保温混凝土剪力墙对照组进行拟静力试验,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再生保温混凝土剪力墙模型建立和分析,研究再生保温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比低周往复荷载下剪力墙构件应力云图和钢筋Mises应力云图,将试验结果与模拟分析相结合,深入研究轴压比、剪跨比、暗柱配筋率及箍筋约束对于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采用的混凝土及钢筋计算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偏差不超过10%,是较为可靠的计算模型;再生保温混凝土比一般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高1.2%~4.7%,因剪跨比不同再生保温混凝土延性系数比普通混凝土高5.1%~12.8%,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高剪跨比构件拥有更好的抗震性能,且剪跨比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在加载前期大于加载后期;轴压比从0.14增加至0.3过程中,承载力的提升约为35%,但承载力提升使构件的延性和抗震能力均下降;增加暗柱配筋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和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理论分析推导出了钢筋混凝土(R.C.)预应力混凝土(P.C.)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转角(动)延性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取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受力复杂、施工困难的特点,提出了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中采用钢纤维局部增强的方法来改进其抗震性能,并将其命名为边框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结合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和剪跨比对边框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承载力、位移和延性的影响,并与整体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相应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内掺加钢纤维对于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力和延性均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其中位移延性最大可提升约102.8%.相对于整体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采用边框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而且并未牺牲整体钢纤维剪力墙太大承载力和位移延性.  相似文献   

16.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根剪跨比为3,十字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研究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主要分析了实验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并探讨了体积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给出了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与体积配箍率的关系式. 实验结果证实十字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体积配箍率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构件的抗震性能的改善具有非常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 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关于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10个“⊥”形试件在固定轴向荷载和水平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主要研究了强度等级为C80级的高强混凝土柱箍筋加密区的受力性能.试验的主要参变量为轴压比、含箍特征值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试验考察了构件的破坏形态,对柱加密区的箍筋应变、纵筋应变、纵筋锚固粘结滑移及截面曲率等进行了量测和分析;研究了轴压比、含箍特征值等对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箍筋的约束作用和高轴压比对构件延性的作用情况;给出了位移延性比和极限位移转角的经验公式以及相应不同抗震等级和不同轴压比下的最小含箍特征的建议值;分析了混凝土保护层与截面面积比对构件延性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不同计算方法对试件的正截面强度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讨论了箍筋及底梁的约束对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从而可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危险的柱铰耗能机制。文章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设计方法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旨在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合耗能机制"能够得以实现;最后对2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章介绍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定的耗能机制,且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构件的变形能够得到控制,因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