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士楚 《广西科学》1998,5(4):318-320
应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木榄幼苗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面积与叶片长度、叶片鲜重与叶片长度、叶片鲜重与叶片面积、基径与株高以及根、茎、枝、叶和全株生物量与株高之间存在着显著分形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生境和树干胸径的角度研究分枝格局,以揭示树木的结构复杂性程度与生长策略差异,为冀西北山地森林林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西北地区白桦纯林和3个典型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胸径和生境对白桦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树干胸径对白桦分枝长度、基径和枝生物量的影响显著线性增长(p<0.05),且影响程度随分枝逐级减小(对分枝长度逐级影响为0.504>0.125>0.063>0.034>0.033;基径为0.037>0.014>0.011>0.006>0.005;生物量为0.414>0.025>0.007>0.003>0.002);(2)不同生境间的各级枝长、枝径和枝生物量都满足:混交林Ⅰ(白桦-落叶松)>混交林Ⅲ(白桦-杏树-杨树-樟子松)>白桦纯林>混交林Ⅱ(白桦-云杉);(3)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枝长、基径、生物量和分枝密度均优于其他林型,以最大限度获取空间资源,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是最适合冀西北白桦生长的生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小叶榕叶片挥发物的抑菌活性,该文以小叶榕叶片挥发物吸收液和叶片研磨物为材料,通过平板计数法和涂布密封法检测其对指示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叶片研磨物中的有效抑菌成分。结果显示:小叶榕叶片挥发物吸收液和叶片研磨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应与叶片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新叶的抑菌效果高于老叶;叶片中所含的有效抑菌成分主要是己烯醛和己烯醇类,两者比例的不同可能是造成新叶与老叶抑菌效应差异的原因。本研究证实了小叶榕叶片挥发物的抑菌活性,为小叶榕抑菌效用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元宝枫实生苗枝干生长的影响,优化元宝枫绿化苗木修剪技术.建立4年生元宝枫实生苗修剪样地,采取重剪、轻剪和不修剪3种修剪方式,连续3年观测样本苗木的树高、树冠、地径、胸径、树冠长度、枝级枝数、枝长、枝粗.用观测值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结果表明:(1)经修剪的苗木生长指标明显高于未修剪苗木,未修剪样本组内数值差异显著,呈两极分化态势;苗木地径以轻剪苗木平均值最大为6.25 cm.生长指标变异系数以轻剪处理后苗木地径变异性最大,系数为33.12%.(2)轻剪样本评价为优的比例最高.(3)优树留冠长度与枝下高比例为:1.1~1.4.研究得出元宝枫重剪适宜于5年内幼苗,以调整主干与侧枝生长关系.修剪树冠长度与枝下高控制最优比例为1.0~1.5.5年后中龄苗木适宜轻剪,促进粗生长和树冠发育.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慈竹在有母株和无母株条件下发笋的根茎数、竹笋成活率、竹笋基径和幼竹发枝的差异,以探讨母株对克隆繁殖和幼竹发枝的贡献.结果表明,母株对慈竹根茎发笋和竹笋成活影响显著.有母株时,样方中发1笋和2笋的平均根茎数都显著大于无母株时的平均根茎数.有母株竹笋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无母株的相应情况.1级和2级母株的存在对竹笋基径和幼竹发枝都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显示,从笋期到幼竹期,母株对慈竹克隆后代的贡献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昆明地区滇青冈萌生灌木群落优势种滇青冈萌枝的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和生长量的研究,特别是滇青冈每个根桩上的萌枝数和萌枝群体生物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高生产力优化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群落结构每个根桩上保留5个萌枝,每平方米保留2.2个萌枝,可使萌枝群体的生物量最大,建立优化的群落结构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去密留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萌地灌木群落的优势,才能大幅  相似文献   

8.
桂东南丘陵地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秆、枝和叶片含水量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箭竹叶片的含水率最高,秆的最低;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中,秆所占比例最大,可达60.31%~65.34%,枝次之(19.28%~21.87%),叶(15.11%~1782%)所占比例最少。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云南箭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及秆高与胸径和地径进行模型拟合。其中秆、枝和叶的生物量与胸径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C=0.318D1.753,WB=0.135D1.412,WL=0.140D1.216。应用上述相关数学模型估算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各器官生物量。通过对胸径、地径和生物量的比较,认为鸡足山的云南箭竹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细基江蓠繁枝变型(新变型)的生长与比重的关系,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的适宜比重为1.005—1.015,最适宜的比重为1.010。比重在1.020以上时,生长下降。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的小枝(长为1cm和3cm)也是在1.010时生长最好。但1cm小枝的增长率和单应长度上长出的分枝数目、长度都比3cm的小枝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幂函数生物量模型,对喀斯特森林不同林分环境中136株 2~9年生光皮桦幼树的地上部分、树干、枝和叶生物量的分配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林缘木生物量地上部分、干、枝、叶的估测模型,模型的拟 合优度均在090以上。对比分析表明地径模型最客观反映林木生物量变化规律,该模型适用的地径范围为04~80cm。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了生物量的研究在建立群落优化结构中的应用,对昆明地区滇石栎萌生灌木群落的结构现状、滇石栎萌枝的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和生长量的研究,特别是每个根桩上萌枝数量和萌枝群体生物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根桩上保留4-7个萌枝,每公顷面积内保留14000 ̄24500个萌枝,可使萌枝群体生物量达到最大,此即较优化的群落结构,建立优化的群落结构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去密留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蒸腾扩散系数, 对几种亚热带城市典型植物的蒸腾降温潜力进行评估, 并对小叶榕进行持续观测, 定量地研究其蒸腾降温特征和节能减碳效益, 得到如下结论。1) 在研究区域内的几种典型植被中, 小叶榕作为乡土树种,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最强的蒸腾降温潜力。2) 单株小叶榕的日均蒸腾水量为32.48 kg, 总体上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特点; 同时, 小叶榕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尤其是在热岛效应严重的夏季夜间, 其蒸腾降温作用使得观测区域86%的时间为无热岛状态。3) 单株小叶榕每年通过蒸腾降温作用间接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442.10 kg。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平坝县斑苦竹为试材料,对不同龄级斑苦竹生物量分配规律、构件生物量与调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龄级斑苦竹各构件含水率不同,构件的含水率随竹龄的增大而下降。地上生物量与龄级相关,Ⅰ龄级的地上生物量较小,其他龄级的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构件生物量在各龄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秆构件生物量随龄级增大而增大,自Ⅱ龄级后趋于稳定。枝和叶构件生物量随龄级增大而增大。不同构件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不同,其中,秆构件所占比例最大,枝和叶构件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斑苦竹各构件生物量与胸径估测模型用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选取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和呼和浩特市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和白杆4种典型针叶林,利用PC-2型太阳辐射记录仪进行UVB辐射日进程测定,以获得4种典型性针叶林的UVB屏蔽效应;对4种林分UVB屏蔽效率与枝下高、郁闭度等冠层特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林分对UVB辐射均产生显著消减作用,其屏蔽效应分别为:落叶松(91.2%)、白杆(90.2%)、油松(88.9%)、樟子松(88.2%);但林分类型和时间段的不同对UVB的屏蔽效应均无显著影响.(2)UVB屏蔽效应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635,与冠层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66,而与林分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地区广泛分布着一层全新世海侵形成的软土层。本文作者用不同长度的PVC管 ,在该软土层中进行取样 ,并在室内分别用薄样 (常规样 )和样柱进行了压缩实验。薄样的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的压缩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且压缩量变化最大的区间是在 0~ 15 0KPa。为此 ,对不同长度的样柱均施加 15 1KPa荷载。结果却发现 ,样柱的总压缩量与样柱的长度呈正相关关系 ,而压缩比则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压力在向下传导过程中是逐渐衰减的。  相似文献   

17.
选用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3个树种在崇左市石山地区进行造林试验,3年后调查分析造林绿化效果.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净生长量,厚荚相思分别达到4.4m、7.1cm和2.8m,分别为台湾相思的2.0倍、2.4倍和1.6倍,为小叶榕的6.3倍、2.6倍和3.1倍.厚荚相思的石山造林绿化效果极显著地优于台湾相思和小叶榕.而且厚荚相思林下植被总盖度、枯落物等生态环境比后两种优良.厚荚相思是崇左市石山地区人工造林绿化的优良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遮阴条件下3a栲树幼苗(Castanopsisfargesi)枝、叶构件动态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幼苗枝、叶构件逐月变化,在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生长缓慢,而叶调落量在春、秋季各有一次高峰,这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现存叶数、枝构件数目和总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可见,适当遮阴有利于栲树幼苗的生长;但遮阴对枝构件大小级分布趋势影响不大,均为“金字塔”型,这表明幼苗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9.
枝径与叶面积协调生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同树种同一个体、不同个体、不同树种等的不同龄枝、不同类型枝的枝基断面参数与叶面积间的协调生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树种同一个体枝基横断面积参数较直径参数与叶面积呈现更显著的协调生长关系,这种协调关系在2至多年生枝中较当年枝表现更为显著。在分枝水平(即各级分枝层次)上这种协调性是以个体为单位体现的,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个体不尽一致;在树干(整株)水平(即树干断面参数和总叶面积层次)上表现为种内不同个体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收获法和维量分析法相结合对窄叶青冈萌生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如下:总平均生物量21.97吨/公顷。其层次分布规律是:第I层即窄叶青冈形成的层的生物量为14.65吨/公顷,占绝对优势,第II层小灌木的生物量为4.5吨/公顷,占的比例较小,而草本层生物量仅为0.5吨/公顷,所占比例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径级分布规律是:径级小的萌枝数量较多,但生物量较小,径极大的萌枝数量较少但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