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自然》1992,(4)
1.雉鹑(Tetraophsis obscurus)鸡形目、雉科、雉鹑属.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北部至西藏东部,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上针叶林内.体长约460毫米.2.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仅分布于我国四川部分地区,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阔叶林、竹林和灌丛中.体长约300毫米.3.海南山鹧鸪(A· ardens)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分布于海南,在丘陵、山地的浓密竹丛中多见.4.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国内仅分布于西藏南部,栖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森林中.体长约700毫米.5.黑头角雉(T· melanocephalus)鸡形目、  相似文献   

2.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仅分布于吕梁山和河北省小五台山一带。由于数量稀少,被列为世界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在马鸡属中包括褐马鸡、蓝马鸡 (分布于青、甘、宁、川)和藏马鸡(多为白色,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方法对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即IQM(tRNAI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lRNAAla-tRNAsn-tRNACyB-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这些tRNA基因序列中可变核苷酸位点占15%,其中59%出现在环区,且存在插入核苷酸;茎区相对保守,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利用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以鹌鹑为外群构建了雀科9种鸟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黄雀与其它物种关系较远;鹀亚科中灰头鹀与雀亚科关系最近,而小鹀与三道眉草鹀比较特化,这与根据二级结构特征得出的结论相吻合.利用茎区序列构建的NJ树在鹀亚科物种的分类地位上存在分歧,可能是由于核苷酸数目较少,信息量小,在解决近缘物种间的分类地位时受到限制.结合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认为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对于推断雀科属间的分类地位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4.
据近年调查,西藏自治区共有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69种,自治区增加Ⅱ级保护鸟类3种,共72种。其中8种为分布新纪录。猛禽类分布最广,多种数量达千只以上;黑颈鹤在西藏既有繁殖,又有越冬,数量达1500只(繁殖)——3700只(越冬);藏马鸡、藏雪鸡、雉鹑和血雉等雉类分布广且居群数量超万只以上乃至达20万只;犀鸟类的分布区和数量有新的发现;鹦鹉类数量较大。西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为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全区珍稀鸟类的现状较好。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但已成为中国东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中心的生态"孤岛",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面临许多挑战。通过调查和历史文献搜集、甄选,将2004年5月至2014年11月武夷山的鸟类调查结果,与郑作新等人于1938-1943年和1963年的文献数据进行比较,这2次间隔超过52年的调查数据,均没有引用前人的记录数据,能较真实地反映相应时期武夷山鸟类资源状况。整理分析结果显示:1938-2014年武夷山共记录到鸟类18目60科179属335种,有14目44科143种(占物种数的42.69%)发生了记录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物种数增加,其中:主要依赖森林生境的雀形目(Passeriformes)等6个目物种增加95种,主要依赖湿地生境的??目(Podicipediformes)等6个目物种减少45种,鸡形目(Galliformes)有3种低地型物种没有发现,主要原因有: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低海拔区域森林干扰迫使一些鸟类向高海拔区迁移,主要调查区域的海拔高度、主要生境的差异;鸽形目(Columbiformes)表现出物种替代现象,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咬鹃目(Trogon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戴胜目(Upupiformes)的物种没有任何变化。1788-1948年,武夷山发现了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等34个鸟类新种(亚种),其中32种今天在武夷山仍有分布,但红尾噪鹛(Garrulax milnei milnei.David,1874)和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Martens,1906)自1930年代以来没有确切记录,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朱鹮是珍稀的鸟,那么还有没有比朱鹮更稀有、更罕见的鸟呢? 有一种鸟,它忽隐忽现,恍若仙踪,一直是鸟类爱好者的一个谜,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之一。这种鸟,被所有的国际自然保护组列为世界上极度濒危的物种,在国际上深受关注。这种鸟,只分布在中国;而在中国,一直到今年初为止只有在广西南部还偶尔能见到它的活动踪迹,在其它曾有分布记录的地方已是杳如黄鹤,几十年来再也没见过它的踪影。这种鸟,其濒危程度可能更甚于朱鹮,可说是中国最稀有的鸟。这种鸟,就是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海南(?)鸦读音yán)又名海南虎斑(?),是我国特有鸟类,在分类上隶属于鹳形目、鹭科、虎斑(?)属。它的分布区十分狭窄,仅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西、广东等地;此外,福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下属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国际鹑类专家组的中国地区代表何芬奇先生来到攀枝花市。专程找寻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四川山鹧鸪在山鹧鸪属的种类中虽算得上是羽色艳丽的一个种,但要是比起体型更大、色彩更为华美的那些雉类来讲,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人们通常也不会注意到它们。由于四川山鹧鸪的体型小而浑圆,马边县等地的山民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称它为“砣砣鸡”。它不仅是中国的特有鸟种,而且据以往所知其分布仅局限于四川省中部的甘洛、峨边、马边、屏山等几个县份,于是又因其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而被视为是全球极危物种。即使是保守地讲,四川山鹧鸪起码也应是亚洲地区最濒危的鸟种之一。四川山鹧鸪的濒危程度和生存现状等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国际鹑类专家组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已先后三次来华,亲自领导野外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8.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研究鹀科8种28只鸟类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28只个体分为两类, A类包括所有鹀属鸟类, B类包括铁爪鹀属和雪鹀属的铁爪鹀和雪鹀. 将A和B类中的不同物种分为不同分支: 栗斑腹鹀与三道眉草鹀和白头鹀为一支, 芦鹀、 红颈苇鹀和苇鹀为一支, 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其中雪鹀和铁爪鹀位于分支的最底部, 支持了其应从鹀属中分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栖息在川西、青南、藏东、滇北的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与血雉类似,也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甚至在四川西部的帕姆岭一带,四川雉鹑和血雉同域分布。帕姆岭是藏传佛教名山,虔诚的藏民来此朝拜转山,随手将青稞与糌粑抛洒在山岭高处,日积月累,周围山林中的鸟类都有了充裕的食粮。  相似文献   

10.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在鸟类分类学上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该属共有三种,即绿尾虹雉、棕尾虹雉(L.impejanus)、白尾梢虹雉(L.sclateri)。这三种虹雉我国都有分布,都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其中绿尾虹雉是我国的特产,国外没有分布,因此它的珍贵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是我国鸟类中的瑰宝。绿尾虹雉是雉科中体形大而且非常美丽的鸟类,雄鸟体重在4公斤左右,全身的羽毛呈绿色并有紫铜色金属光泽,头顶有向后耸起的冠羽、后颈及背部呈金属红铜色;后背和腰部为白色,尾是金属绿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61属134种(含变种),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种数在5个以上的有石豆兰属、兰属、虾脊兰属、羊耳蒜属、斑叶兰属、玉凤兰属、舌唇兰属和石斛属。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属、种的地理成分可分别划分为15个和14个分布型(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分别占总属、种数的34.4%和22.4%,热带分布属、种分别有44属、73种,占绝对优势。与邻近地区相比,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与广东共有属、种最多,分别有48属、97种,其次为江西和浙江。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具明显的热带性质,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但组成比较简单,缺少本区特有种,不是近代兰科植物种系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收》第一册,中国西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除去稀有和渐危植物)28科,41属,52种,笔者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分布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从属性的分布区类型来看,西南地区37属濒危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型有16属,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温带分布型有19属,占51.4%,中国特有分布型只有2属,其中1属为西南地区特有属,说明属的特有分布现象不明显;从西南地区52种濒危植物的水平分布来看,有33种为西南地区特有种,占63.5%,说明种的特有分布现象明显;西南地区跨越了我国仅有的2大植物区,5个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3.
贵州特有植物及其种质保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前贵州特有或仅在贵州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280种(含变种),占贵州省种子植物总数的5.3%.它们分别隶属66科、144属.贵州特有植物,分布范围狭窄,环境恶化,它们不仅稀少,而且濒危.为此,三年来,我们择其具有显著代表性和开发应用前景较好的15种植物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鹫峰山东麓苔藓区系论东亚苔藓分布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鹫峰山东麓和其邻近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的主要地理成分以及东亚特有属的比较,与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苔藓区系关系的分析比较,认为鹫峰山东麓苔藓植物区系具有过渡地带的性质;确实存在苔藓植物喜马拉雅地区-广西北部-福建武夷山脉-台湾的分布路线;鹫峰山东麓及邻近地区较丰富的东亚苔藓植物特有属,很高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等提示该区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苔藓植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世界塔叶蝉物种的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状况,并探究该类昆虫的起源与演化路径,依据世界塔叶蝉的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Arc GIS 10.2软件进行栅格分析.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全世界共记录塔叶蝉34属163种,以零叶蝉属为优势类群,全世界有零叶蝉44种,占世界塔叶蝉总数的26.99%.在世界动物区划中,塔叶蝉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属级占44.12%,种级占50.31%)和非洲界(属级占38.24%,种级占36.21%),少数属种渗透分布至古北界和澳洲界,新北界和新热带界均为广布种.塔叶蝉的特有属、种极为丰富,特有属28个,占塔叶蝉总属数的82.35%,世界特有种148个,占塔叶蝉总种数的90.81%.塔叶蝉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之后,东洋界的中国南部和南亚诸岛是塔叶蝉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境内十大功劳属(Mahonia)和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的分布式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境内十大功劳属植物可分为西南一华中区、华南区、华东-华中区和热带区,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其次为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分别占中国十大功劳属植物总数的90.63%、3.13%和6.25%;四川、云南、广西是中国十大功劳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的淫羊藿属植物可以分为西南-华中区、北方区、华东区、东北区和东南区,除朝鲜淫羊藿(E.koreanum)呈现东亚分布式样外,其余均为中国特有种;四川、湖北、贵州是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商陆属分类的历史回顾和对其分类系统的分析,指出了该属在分类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该属各亚属、组及种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后提出该属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在中南美洲,次级分化中心在亚洲的观点。认为该属的特有种的分布类型为新特有。从分布情况初步认为该属是一个较古老的属,但属的分化比较晚。在该属的分类上应该考虑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西猫儿山叶蜂昆虫区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猫儿山进行叶蜂区系调查,鉴定整理出叶蜂昆虫134种,隶属3科63属.昆虫区系主要起源于东洋区,东洋种占总种数的65.67%.猫儿山叶蜂共计15种分布型,其中华中特有种所占比重最大,达58.96%.广西猫儿山与湖南有90个共有种,与四川有43种,与河南有39种;与云南(24种共有)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与西藏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衍射对3种雉类卵壳晶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我国特产3种珍稀雉类的卵壳,即野生和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um)、哈曼马鸡(C.harmani)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所产的卵壳.首次报道了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的大小.野生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104.5,211.8和145.3nm,差异较大;笼养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224.0,308.7和162.5nm,差异较大.同一种类不同环境,其卵壳晶粒大小差别明显,3种野生卵壳均比其笼养卵壳晶粒度小,差别最大的是褐马鸡,其笼养环境卵壳晶粒与野生环境卵壳晶粒大小之比为2.144;差别最小的是白冠长尾雉,其比值为1.118;哈曼马鸡的比值居中为1.458.野生雉类卵壳的晶粒较小,因此其硬度将明显高于笼养卵壳,由此可推测出野生雉类所产卵的结构更为致密和坚实,因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牟村  彭春良  张帆 《广西科学》2019,26(1):141-145
通过对中国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以及文献资料整理,从苦苣苔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湖南省苦苣苔植物多样性现状。湖南省内共有苦苣苔科植物17属8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无特有属;特有种23种,占总种数28.40%。省内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种数排前五的属为广义报春苣苔属(24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7种)、半蒴苣苔属(9种)、石山苣苔属(6种)、长蒴苣苔属(5种)及吊石苣苔属(5种)。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种的分类水平上,特有成分所含种数32种,占总种数的45.07%,表明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特有性较高。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特性以及湖南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现状,本文给出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省内野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