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琳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1):100-102
成长不仅是一种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少年小说中也是一个重要主题。秦文君的少年小说创作从叙事视角、故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稳定的极具个性的“成长意识,”也反映了作家的少年成长观。  相似文献   

2.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其成长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多端性、循环性的特点。探讨“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主体应具有现代意识,既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球意识、“滤波”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等现代观念。编辑主体形成并确立了这些现代意识,也就意味着实现了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无讼”的法文化传统始于儒家的社会理想,是所谓“以德去刑”之极端;随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法治精神的东渐与公民意识在中国的成长,特别是近两年不断曝光的民事大案,“无讼”传统受到了猛烈冲击;公民的诉讼权要求促使这一传统观念的内核发生裂变;而当前中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为“无讼”传统的延续带来一线转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化中“南”与“北”的意蕴十分丰富。在这样两个表示空间方位的概念之上,先民们赋予它广博的人文内涵,融入了古代先民的自然时空观、尊卑意识、生命意识等。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空间方位表达中的自然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本质同源。在这两个层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先民的生存历史和对生存环境的反观、体悟、洞识与把握,也能够把握住其中折射的汉语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设计沟通“东方的心灵”与“西方的灵魂”,用“理性”的元素营造“感性”的生活,这就是BenQ不断创新和成长的秘诀。  相似文献   

9.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它启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使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同步进行。同时,监督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全国性的考试制度,确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建立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0.
刘瑞生  曹成  周仲  马骏  王胜  李中辉 《科技信息》2010,(32):I0066-I0067
高校团委学生会作为一个先进的学生组织,必须坚持以“从学生中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为同学,为老师,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精神,树立“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服务意识,才能推动团委学生会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增强三个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必须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处于信息传播核心中的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校报的总编要想完成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总编的角色转换,应牢固树立包括政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四种意识在内的“总编意识”,终身学习,补足“后劲”,才能避免落伍,才能为高校校报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姜俊峰 《科技智囊》2010,(3):I0004-I0005
作为有志于咨询事业的咨询师们,都想充分的利用好项目内和项目外的时间和资源,来提升自我层次,永葆升值。但是,往往我们更加关注业务的成长,尤其是项目上的,而无意识的忽视了管理的提高。前者我称之为“做事”,提升的是智商;后者我称之为“做人”,锤炼的是情商。  相似文献   

15.
黄祜 《高等职业教育》2005,14(1):4-5,15
服务“三农”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必须解决好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洁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5-138
从日本人的“ラち”、“そと”意识角度出发,通过对川端康成、志贺直哉的几部小说进行分析统计,探讨日语在描写过去的事件中,插入“内时态‘る’形”的条件和原因。分析发现当作者为了使作品更生动,或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时,或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评论时,往往发生时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作为“崛起”派批评家的首要代表,谢冕的批评以贯穿强烈的历史意识为特征,这种历史意识每每在缺乏充分的话语表达空间的情况下,以诗化人格和诗性体验为支撑获得个人化的表达,成为当时知识生产的奇观。  相似文献   

18.
张兆和的小说,是一种“另类”的成长小说。它关注成长个体的内心体验,抚摸成长的伤痛,有着“失乐园”的叙事模式。她的小说具有京派的风格,并且是京派文学版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当淡出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李如斌 《科技信息》2009,(33):T0266-T0266
笔者认真剖析了当前年轻监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引入“蘑菇定律”,从消除不切实际的思想、调整心态、自觉学习、找准定位、敬业爱岗等几个方面,引导年轻监理人员做好“蘑菇”,尽快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两千余年的士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士志于道”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参与意识的渊源;“出仕”是士为社会而政治的积极参与方式;“诤谏”是士不治而议的间接参与方式;“抗争”是士淑世卫道的被动参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意识对当代政治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