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者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文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文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关即纪实美。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作为一种贴近现实的影像纪录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从最广义上来说,电视纪录片有着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大体的类别划分.从创作原则上来说,纪录片始终保持着"真实纪录"的创作理念,因此,真实是纪录片本质的属性,也是纪录片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以洞察社会百态、感受人间冷暖的人文关怀与新闻敏感,在当今电视节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将真实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既有现实生活原汁原味的真实反映,又具备高于现实生活的可观赏性。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制作已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主人公形象、同期声与画面语言功能、摆布痕迹、纪实效果与画面质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通过图像和声音向人们客观和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反思。纪录片翻译属于影视作品翻译的一种,除具有一般影视作品翻译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文章拟从翻译文化效应视角,以《美丽中国》为例,探求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纪录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虫草》作为一部由本土草根从主位视点创作的,以自己家庭和社区为表现对象的村民纪录片,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涉藏题材媒体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内部视角的自我呈现、原生态纪实的视听语言、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和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村民纪录片在创作视角和题材上,形成了对媒体涉藏纪录片的有益补充,开拓了我国涉藏影像对外传播的新思路,应作为一种新的纪录影像形态得到正名和关注;同时,应加强藏区民间纪录片的培育和打造,实现涉藏信息的真实、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汪洪梅 《科技信息》2007,(27):562-563
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应该加强对趣味问题的认识,科学把握纪录片的趣味元素,在努力扩大创作视野、深挖内在主题、确保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纪录片的整体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文纪录片是通过记录人的生活,展现历史变迁和人文变迁的纪录片,具有记录历史和反映现实的作用。21世纪以来,诸多优秀人文纪录片作品以其精致、简洁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象,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人文纪录片的创作者肩负着诠释现实、体现人文精神、反映当代人生活最真实面貌的时代使命。该文通过研究并实际拍摄创作出人文电视纪录片《纸鸢记》,以期为高校学子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从事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围绕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市场化生存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探索纪录片创作怎样适应纪录片市场化的问题。提出了电视纪录片要可信、可感,以真实为底线;要选择有思想性的、适于画面表现的、能有画面表现力的题材;要向观众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要让观众在情感的经历中,感受艺术的美。高潮点是作品情感的总爆发,是使观众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现实化的关键点,要设计好作品的情感高潮点。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特定的体裁或形式,是对某 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实,不容许虚构事件,基本的叙事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录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一、人物纪录片必须展现真实环境中的人 可以说,“原汁原味”的生活,是纪录片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层面,给纪录片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人物纪录片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以往的岁月中,由于受到政治思潮的冲击,人…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真实地“复原”客观现实 ,以真实性为基础 ,但又经主创者概括、提炼 ,表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意图 ,此时的真实已非现实本身 ,而成为一种审美现象。在电视片制作中 ,应坚持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电视纪录片展现出电影化的发展趋势,而首先表现出电影化趋势的是它们的叙事手法。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针对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的电影化趋势进行深刻分析,从选题、题材结构、情感设计、镜头语言、叙事蒙太奇、乡愁思辨、细节描写、画外音与解说、文化娱乐表现等方面分析其电影化的表现,并从其思想性、画面美感、艺术意境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趋势的艺术效果,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下半年,在全国的60余家电视台刮起一阵清新的风。那就是大型电视纪录片《传奇》栏目的面世。这部集科学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电视纪录片栏目一经播出,立刻牢牢锁任了许多观众的视线。《传奇》作为第一部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造的全新国外纪录片栏目,是从16个国家、60个知名制作发行公司精选、译制并发行的系列电  相似文献   

13.
金颖颖 《科技信息》2010,(2):358-359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定义和特性的探讨,简要分析了我国纪录片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色,指出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市场化、本土化、故事化、DV化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纪录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大众审美的一种要求。我很赞成,看看这越来越繁华的世界和越来越复杂的生活者的状态,如何来记录这社会多元素的表情?如何来表现其真实之美?是略显苍白的文字还是某些缥缈的影视作品?我以为,半个世纪前出现的纪录片应该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影视表达形式。然而,从中国已经成品的纪录片来看,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当主流纪录片或精英纪录片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纪录片采用了一种常规的论证方式方法,那就是以“上帝式”的声音为主导,弘扬和歌颂,最后沦为政治意图的传声筒,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话语分析,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上,研究对象是包含多种模态或多种符号系统的语篇。本文以一则脑白金的电视广告为例,通过分析其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和声音符号表达的意义,以及语言与图像、声音、动画等其他符号系统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意义,证实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电视广告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视觉化的审美感知和视听语言的审美艺术两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从视听语言营造中国意境、光影艺术造就形与神的统一和互文形式把握节奏张弛相间三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中国美学表达风格.《舌尖上的中国》在创作层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表达风格,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把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相结合,让国内外观众在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同时,更加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和中国文化,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电视纪录片新的认识和期待.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是以无线电波传送视频信息和声频信息的形象新闻,它包括录像新闻、录像访谈、电视现场报道、电视专题报道等形式。作为新闻媒介,它以真实性和时效性为其特征。其中,真实性作为电视新闻的生命,是一个似乎浅显却并非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历来被重视,却没有充分深人讨论的问题。 1 一切含有再现性文本的真实性,都在于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就电视来说,无论是新闻片、记录片还是艺术片都是如此。然而,真实有物理真实和心理真实,有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自然主义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等等。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有其自身…  相似文献   

18.
陈卫东 《科技信息》2011,(34):349-349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片类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故事片之外最重要的一大类影片。纪录片的表现内容和范畴比较广泛,纪录片可以纪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可以再现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反映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及某个侧面。一般来说,纪录片包括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等。纪录片的特点是高度忠实于生活和现实,将真人真事不加虚构地直接反映出来,以启迪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纪录片《云渡桃雕》的拍摄创作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人物采访、同期声录制、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探讨现代影像技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一部名叫《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的纪录片在法德联播的欧洲文化电视台首次播出,作为第一部对孟山都公司在全球所为及其影响进行全面审视的电视纪录片,它很快便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反响。基于该纪录片撰写的同名图书于2008年出版,并迅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国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