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起人类基因组,就不能不讲DNA;说到DNA,就不免想像它的双螺旋结构,就一定会去追寻那些首先攀上生命之梯的高大身影——詹姆斯·沃森、弗兰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为此,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究竟是什么样的契机、什么样  相似文献   

2.
1953年4月,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两位年轻科学家,提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成就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前一世纪达尔文和盂德尔的成就相媲美。据此,沃森、克里克和为此做过前期研究工作的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获得了1962年的诺  相似文献   

3.
双螺旋与遭遇不公的女中豪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 ,詹姆斯·沃森 (JamesWatson)、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Crick)和莫里斯·威尔金斯 (Mau riceWilkins)因发现DNA的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显然没有出现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RosalindFranklin) ,而她的DNAX射线衍射图直接为双螺旋的发现作出了贡献。富兰克林的英年早逝 ,以及当时对女性的歧视 ,使她成了女权主义的一个偶像。神话般的传说掩盖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和作为一个个人的智力和独立性。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曾在 1 940年夏天给她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 :“科学和日常生活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分割开来。对我来说 ,科学对…  相似文献   

4.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沃森(J.Watson)和克里克(F.Crick)的一篇短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在这篇短文里,两位年轻的作者(当时克里克36岁,沃森还不满25岁)谦虚地公布了他们对DNA双螺旋的发现,并谨慎预言:"我们拟提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崭新特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8日,受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委托,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遗像揭幕。克里克曾与沃森共同取得开创性成果——1953年共同发现DNA结构。如果克里克还活着的话,这一天本该是他的100岁生日。这幅画像由此前曾为沃森画过肖像的爱尔兰艺术家罗伯特·巴拉(Robert Ballagh)创作,画像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展出。  相似文献   

6.
1953年,沃森(J.Watson)和克里克(F.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从而确立了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DNA如何发挥生物学功能尚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符合当时已掌握的有关DNA性质和功能的全部数据,以后又不断为实验所证实,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自那时以来,人们已经知道,生命遗传的全部密码,均隐藏在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之中,并为破译这些密码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特别是90年代初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囊括了全世界有关的第一流学者和最先进的实验室,计划在2005年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解码工作。可谓规模空前,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8.
伦敦(伦敦新闻社报道):科学家们依靠能精密地预报地震的激光测量系统来工作。英国北部赫尔(Hull)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和联合王国皇家格林威治观测站(RGO)对激光系统进行最后的检验,以便能对围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作出极其精确的测量。工作开始于1970年初,由应用物理系的斯坦脱·莱伍斯堆(Stuart Ramsden)教授进行,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在系统所需要的一些基本部件方面。这个科研项目在1979年11月进展最快,当时由联合王国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协会(SERC)给予大学一笔约250,000英镑的费用来设计和建造人造卫星的激光测距装置。  相似文献   

9.
冯永康 《科学》2003,55(2):39-42
在20世纪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发展史上,没有什么工作比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于1953年提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更具有决定意义.然而,人们对DNA分子的清楚认识,却经过了近百年艰难曲折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0.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3,35(2):153-156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而1958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进一步阐述了DNA发挥信息载体功能的机制.DNA中的遗传信息需要转换为蛋白质中的结构信息才可实现生物学功能,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即DNA(或R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秘密,科学家将"碱基顺序决定氨基酸顺序"这一特性称为遗传密码.20世纪60年代,破译遗传密码成为当时分子生物学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196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尼伦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首先应用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确定了第一个遗传密码,即UUU编码苯丙氨酸[1].1966年,所有64种遗传密码全部破译成功,世界多位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有两位科学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除尼伦伯格外,另一位就是美国籍印度裔科学家哈尔·戈宾德·科拉纳(Har Gobind Khorana)[2].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说,他在17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此书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独有偶,英国的克里克大约在同一时期也读了这本书,也深受感染。而多年后,他俩人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2.
<正>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耗资11亿美金,今年11月份将在伦敦启用,届时它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保罗·纳斯(Paul Nurse)能让这笔巨资物超所值,推动英国科学发展吗?15年前,诺贝尔得主保罗·纳斯(Paul Nurse)提出了一个现在他称为"十分愚蠢的主意"——把伦敦两个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合并。他建议,在位于伦敦东南部格林威治半岛的千禧巨蛋(一个周长1千米、高52米的开放式展览中心)里建一个巨型实验室。纳斯表示,"当时这个想法太疯狂了,这个展览中心根本不适合建研究所。所以当时这个建  相似文献   

13.
1953年沃森(Wars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从而揭开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人们开始从分子水平去认识生命遗传特征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有两位年轻科学家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很短 (不足一页 ) ,但内容极其重要。署名者一位是美国的詹姆斯·沃森 ,一位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个发现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在 2 0世纪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 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沃森和克里克 ,分享此荣誉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莫里斯·维尔金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吸引了一大批化学家、物理学家投身于对DNA或与DNA…  相似文献   

15.
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生物遗传信息作为DNA(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排列的物质原料是以密码形式表现的。并把按华森·克里克氏的碱基对规则自行复制,以同样规则生成mRNA称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以生物形态生成为基础的所有生命现象的基本组成是由记录在DNA上的多个信息中选出其中的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16.
维克多·迈克尔赫尼(Victor McElheny)所著的《沃森与DNA:一场科学革命》一书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沃森发起的两大项目——冷泉港实验室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该书是对沃森其人的生动描绘,而沃森本人也称得上是科学界的一个“项目”。从沃森在芝加哥度过的童年,到他在英国剑桥与克里克一起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乃至他在哈佛创建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该书都以颇有见地的评论和引语娓娓道来。它还详尽描述了冷泉港实验室如何从一个死气沉沉的二流科研机构发展成为现今著名的国际科研中心——其动态、专著和会议都已对现代生物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汪云九 《科学》2004,56(5):56-58
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形成研究意识问题的一个高潮。在众多研究者中,涌现出两位风云人物,一位是刚刚去世的克里克(F.Crick),另一位是埃德尔曼(G.Edelman)。此二人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有趣的是得奖内容都与意识问题无甚关系。克里克因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闻名于世.后来转向意识研究,出版有《惊人的假说》(1995年)。近几年。两人每年都要在高档杂志上发表一篇总结性和评论性文章。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世界科学》2004,(9):43-46
2004年7月28日 ,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Crick)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一家医院去世 ,享年88岁。克里克是196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揭示者之一。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传来 ,各国生命科学界人士反应强烈 ,一些著名科学家纷纷发表声明 ,追忆和悼念这位生物  相似文献   

19.
1953年沃生(Wast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使生物学家洞幽察微,深入到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制因此而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课题。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因活性调控的普遍方式之一,从而也倍受人们的关注。研究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日趋成熟,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20.
科学界正在热切地准备纪念沃森与克里克的划时代论文发表 50周年。但DNA不仅是双螺旋的图像结构。本文勾勒出了一个真正动态的DNA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