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电磁波极化合成理论,设计了一种Ka波段变极化单脉冲微带阵列天线.该天线可由多个顺序旋转的线极化子阵组成,通过改变各个子阵的激励相位实现极化捷变.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三子阵及四子阵的圆极化纯度较高,和波束波瓣宽度内交叉极化大于20dB,轴比小于3dB;差波束双峰不平度小于1dB,零值深度大于30dB.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层回折线结构的VICTS天线极化实现方式,首次采用两个回折线极化器级联的方式,以一个统一的极化器结构,在一副VICTS天线上实现线极化补偿和线/圆极化转化功能.天线无需更换极化器,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圆极化的自由切换.设计了一个直径D=100 mm的模型,验证了这种全极化可调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天线部署空间限制和信道信息精度是影响大规模天线性能的重要因素,双极化天线能够有效地减少天线尺寸,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更多的天线,成为了大规模天线部署时的主流选择。但是由于信道的维度较大,目前,反馈技术面临码本中码字数目巨大、设计困难的问题,并且同时导致反馈开销大以及码字选择计算复杂度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径的双极化信道反馈方法,这种方法仅仅需要少量的长周期宽带反馈的多径方向和幅度信息,结合一些短周期子带反馈的相位合并信息即可获得更加精确的预编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量化反馈效率并降低终端侧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GSM网络进行优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在移动通信基站上引入分集天线,获得了良好的通信数据链接质量,使网络优化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5.
一种结构紧凑的新型微带单脉冲天线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十”字型微带结构单脉冲天线和差网络。用这种网络成功地设计并加工了微带单脉冲阵列天线。这个天线阵由 4个 8× 8幅度为均匀分布的微带天线子阵组成。和差网络和天线阵处于同一平面 ,因而具有结构紧凑、简单 ,加工方便和成本低的优点。根据实测结果 ,水平方向的和方向图与差方向图均与理论预估吻合良好 ,表明和差网络的设计是成功的。如果天线阵的幅度分布按低副瓣设计 ,则也可以用在微带低副瓣天线阵上。分析和实测都表明 ,这种天线阵还具有比常规天线阵带宽更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WiMAX频段的极化可重构天线。天线由交叠放置的两个方环构成的“8”字形超表面和缝隙天线两部分组成,通过机械旋转超表面实现了线极化(LP)、左旋圆极化(LHCP)以及右旋圆极化(RHCP)三种状态的转换。仿真和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实现了线极化和圆极化之间的转换,圆极化状态下的-10 dB相对阻抗带宽为35.4%(2.84 GHz~4.06 GHz),3 dB轴比带宽为10.2%(3.34 GHz~3.7 GHz);线极化状态下-10 dB阻抗带宽为37.4%(2.74 GHz~4 GHz)。天线具有较好的辐射特性,工作频段内增益均高于6 dBi。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关于双隐身飞机编队相干干扰对单脉冲雷达具体影响分析不足及误差有效性缺乏合理评价的问题,考虑双机回波相位差的随机性特点,建立了双隐身飞机相干干扰模型和角度误差评价模型. 设定双机突防运动场景,提取双机动态RCS,推导回波作用下的双机相干干扰引起的随机性角度误差计算式,求解随机性角度误差的一阶数字特征,并根据脱靶距离建立了角度误差有效性影响评价准则,解算角度误差的有效影响概率. 仿真表明:双隐身飞机相干干扰产生的角度误差均值较大,随机起伏性较弱,干扰效果较好,且误差对雷达影响有效概率较大,保证了编队突防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具有紧凑型结构的环形双极化超宽带辐射单元.辐射单元由4个偶板子及其巴伦装置组成,每个偶板子的双臂呈90°相互垂直,相邻偶极子振子臂相互交叠,从而将天线的物理口径减小至低频点工作波长的40%.辐射单元采用巴伦(Balun)支撑装置采用倾斜和向内收缩结构使巴伦结构的高度降低至低频点工作波长的13%.辐射单元在698-960 MHz的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31%相对带宽)内具有良好的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小于1.4).利用该辐射单元组成四单元阵列基站天线,该天线水平面波束宽度为65°±5°,前后比在26 dB以上,±60°内的交叉极化比在11.6 dB以上,轴向交叉极化在19.8 dB以上. 相似文献
9.
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口径耦合微带单元与阵列天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极化微带贴片单元与其阵列设计,该单元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H”形缝隙作口径耦合馈电,获得了良好的端口隔离度(在工作频带8.8~9.8 GHz内实测值大于42 dB).该结构用于SAR系统天线的子阵设计时,其网络布置较为简单.基于此设计,研制了八单元直线阵列天线,理论仿真和实验相当吻合,不但测得高的端口隔离度(>30dB),而且实测的交叉极化特性很好(<-32.5 dB). 相似文献
10.
全极化数字相控阵天线具有波束扫描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已成为以飞行器为载体的雷达天线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考虑到安装平台的限制,天线单元是相控阵天线的关键部件,研制适合工程应用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以双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为全极化数字相控阵天线单元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辐射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馈电、体积小、极化端口隔离特性好等性能。设计了一种带有金属反射板的双极化圆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单元,采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单元进行设计和优化,开展了天线单元的加工和性能测试工作。在4.95~5.05 GHz的带宽内,驻波比均小于2;天线的极化端口隔离度约为-20 d B;测试的天线波束宽度约大于80°,增益约大于6 d B,交叉极化电平约为-20 d B。天线的性能达到预期的指标要求,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层叠结构微带天线剖面高、结构复杂的问题,首次将支节匹配技术用于层叠结构的微带天线中,实现了更佳的阻抗匹配,且降低了天线高度,并将馈电网络与激励贴片做于同一层,使得天线结构简单紧凑.所设计天线的高度为0.053λ,比传统的层叠结构微带天线降低了近50%,同时实现了29.2%的阻抗带宽、32.3%的3 dB轴比带宽...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LTE基站天线系统的宽频带±45°双极化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采用微带巴伦结构,用双倒L形微带馈线进行耦合馈电,并对该微带馈线进行切角、增加横向枝节、改变开路枝节宽度有效地扩展了天线的带宽。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在1.7~2.7 GHz频带内,该辐射单元的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小于1.4,隔离度大于25dB,相对带宽超过45.4%。利用该辐射单元组成八单元阵列天线后辐射参数良好,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稳定在65°±5°,主极化前后比大于25 dB,轴向交叉极化比大于18 dB,基本能满足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颖的宽频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基站天线.该天线由梯形支撑结构、集成双倒L型馈电线和偶极子3部分组成,安装于底板上形成低剖面结构.仿真结果显示,1.63~2.8 GHz频段内,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小于1.5,隔离度小于-28 dB,交叉极化比小于-20 dB... 相似文献
1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其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等优点,在航空、航海、测绘、授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线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对整个导航定位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层叠贴片并结合调谐枝节技术,设计了多模GNSS圆极化天线.通过在上层方形贴片上插入长度不同的枝节,实现了GNSS高频段的圆极化,并且在下层方形贴片插入枝节来满足GNSS低频点的右旋圆极化工作模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多模圆极化天线可满足卫星导航终端用户机的多系统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被动式单脉冲导引头对干扰机的角跟踪问题,主要对采用振幅和差式测向的导引头在受到调频噪声干扰时所产生的角跟踪误差进行了分析,根据数学模型对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静止轨道三轴稳定卫星,天线的指向精度是用户要求的重要指标.在卫星定点后处于工作姿态时,要求天线波束覆盖用户规定的地面区域,并满足规定的电性能指标.卫星的姿态、轨道、天线性能和总装等误差对赋形天线的指向精度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影响赋形天线指向精度的各类误差的形成原因、误差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逐项分析.研究了各类误差对赋形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姿态和轨道误差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公式,并基于实际工程数据进行了算例仿真,得到卫星在正常和位保两种模式下赋形天线的指向误差数据.通过对比,仿真计算结果与卫星在轨天线方向图的实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对可用作有源相控阵元的多层微带贴片天线的频带展宽方面的技术作了介绍和分析,重点研究了其中层叠式展宽频带的思路.用全波分析法分析了层叠微带贴片天线的特性,采取了共面波导对十字形槽馈电的新颖的馈电结构,设计并仿真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宽频带天线元,验证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型共用口径L/C双波段双极化单层开孔式结构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天线,这种新型结构旨在提高L/C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SAR天线中L波段的天线带宽.对天线进行仿真、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L波段的反射系数不大于-10 dB的相对带宽达到13.7%,C波段相对带宽达到17.0%.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机载天线需要同时满足电气性能和载体要求,因此采用了一种结构一体化的天线形式。该文对结构一体化天线进行了研究,对该天线进行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仿真并测试,验证了这种天线可同时满足结构要求和电气要求。最后指出这种天线是机载等载体共形天线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