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永兴村至哈尔滨为研究河段,溢油计算过程引用“油粒子”模型,计算结果采用Tecplot软件进行后处理.模型有效地仿真了研究河段溢油事故发生后油膜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后,油膜呈带状,其长度和中心位置随河道形势变化发展.30 min后油膜扩展到岸边,并且油的质量浓度沿河段岸线随时间延续逐渐累积污染.该模型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搜集1972—2011年间我国发生的化工行业突发大气污染事故案例,针对非交通运输源事故,分别从发生环节、污染物质、发生时间3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各个环节所发生事故的具体原因,指出事故发生量和等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贮存环节和生产环节是事故多发环节,事故类型以爆炸泄漏事故为主,每年的二、三季度为事故多发季,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苯及苯系物5类物质泄漏频次最多、伤亡量最大,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在统计区间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年际变化趋势,事故等级金字塔由底部小中间大的较大事故高发型向底部大上部小的较小事故高发型演变.结合上述分析结果,从生产者的角度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对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事故发生风险提升,沿河城市均需制定应急预案,而应急响应时间是预案制定的基础数据.本文以淮南市为例,建立淮河淮南段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并进行突发污染事故模拟研究.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文条件确定模型参数,定量模拟了突发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各水厂取水口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并对各水厂取水口应急响应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各水厂取水口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及事故影响时间受上游来流流量的影响较大,丰枯水期差异明显.在枯水期,各水厂对于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为2.52—6.83d,污染云团对各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时间分别接近或达到3d;在丰水期,各水厂对于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为0.55—1.36d,污染云团对各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持续时间平均只有0.56d.  相似文献   

4.
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在面源污染负荷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不同插值方法对面源污染入河情况反映不同,这会对面源污染入河量的计算产生很大影响.以渠江所在行政单元为例,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法和反距离权重法两种最常用的插值方法对研究区面源污染入河系数进行空间插值,再结合输出系数法对3种面源污染源计算出的负荷总量,得到各区县面源污染的...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市供水水源地--黑河金盆水库为调查对象,分析了108国道化学品运输事故对水源地发生污染的风险,并利用类比和预测的方法预测了2015年和2025年发生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108国道在库区发生化学品运输泄漏事故污染的概率现阶段为0.0012次/a, 2015年和2025年的事故污染概率分别为0.0011次/a和0.001 6次/a.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分析,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以后,就应从车辆运动开始,对车辆在事故过程中的力学进行分析,再现车辆事故发生的过程车速计算,运用现场实验进行推理分析,在现行的事故力学计算鉴定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以科学事实为依据、正确地使用法律法规来认定事故责任及其对肇事者进行处罚,都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事故泄漏源模型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事故泄漏发生发展的过程,机理及泄漏源形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按泄漏源开式与特征的不同,将泄漏模型分为渗漏,、泄漏和泄压元件泄放3种泄漏类型。依据泄漏动态过程,物质特性及泄漏机理等的不同,对每类泄源漏分别讨论了多种事故泄漏模型,对各种模式发生的条件,特征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给出了各种模式下的泄漏源强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葛洲坝航区是长江的咽喉,突发污染事故将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找出了易引发突发污染事故的原因,针对船舶防污染及事故污染应急工作内容、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应急监测队伍建设、重点源数据库及化学品安全技术、污应急监测培训与应急演练、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监视系统、应急处理中心、应急处理系统等对策与措施,构建了葛洲坝航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建筑基坑开挖过程中易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类型,并提出了预防和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0.
1月6日9时,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因霞湾港清淤工程施工出现不同程度的镉超标,湘潭、长沙两市水厂取水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事故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相关应急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记者从湘潭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污染仍在继续,湘潭供水源仍超标。这一情况与1月8日省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水质达标的消息明显不同。污染仍在继续,湘潭供水源仍超标1月8日,湘潭市环保局向湖南省环保局提交一份紧急汇报材料,其中表明:2006年1月6日发生了污染事故后,虽然各地采取了措施,但该市的3个水厂供水水质仍然出现超标情…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9年1月2—12日太原市发生的一次PM_(2.5)重污染过程,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PM_(2.5)的化学组成,根据太原市PM_(2.5)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激光雷达监测综合分析了此次重污染过程的成因。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PM_(2.5)浓度超标严重,最高日均质量浓度达298μg·m~(-3),超标2.97倍;重污染期间硝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碳是PM_(2.5)的主要组分,分别占22.32%、21.71%和18.10%;在线源解析结果显示,污染过程中主要以燃煤源、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工艺源为主,分别占30.11%、22.78%和18.42%;激光雷达及气象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重污染是受高湿静稳、逆温、边界层高度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加之区域污染传输和本地污染积累而引起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需要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的应变能力,做到迅速查明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程度及范围,提出控制污染的建议,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3.
GIS与数模集成的水污染突发事故时空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水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具有诸多时空和污染源类型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污染事故控制与处理的时效性和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原则,采用弹性组织出事现场信息的方法,分析污染事故的基本状况,实现河流水污染突发事故影响状况的高效模拟,将GIS与水污染模型技术相结合,开发了适合长江三峡水环境决策管理的水污染事故模拟子系统,系统可反映污染事件造成的水污染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过程,能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环境污染扩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预测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扩散的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沈阳市地图上,按照污染事故发生的实际地理位置,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显示.将模型的数值解和GIS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污染扩散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时段的扩散面积,分析不同地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污染程度,获取受污染范围内的人口和周边单位等重要信息;从而预测重大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周围人群、环境造成的危害,为应急监测、现场救护和灾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后,最优疏散线路的选择是降低人员伤亡的关键。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疏散路线个人风险分布特征分析的泄漏事故中疏散路线优化方法,考虑泄漏事故疏散路线安全性和疏散时间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疏散路径动态优化选择机制。将泄漏物料特性参数、泄漏源位置、存储状态参数、风向等事故发生时可快速获取的因素作为已知条件,并引入点火源、人员伤亡概率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统计频率,给出疏散路线综合风险值的计算方法,进而实现了疏散路线安全性的量化表征。以某化工厂区液氨储罐泄漏事故为例,采用Safeti软件计算分析了各疏散路线个人风险,应用疏散路线动态优化选择机制,优选出针对该事故场景的最佳疏散路线。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应急疏散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PMF模式的北京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PMF模型对北京大气污染进行源解析,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大气污染特征.针对2000~2005年北京大气污染变化趋势,文章选取了3个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因子代表北京大气燃烧源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NOX、SO2、CO,污染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以秋、冬季较为严重,年际变化大,整体来看,从2000~2005年,燃烧源型污染有减轻的趋势;第二主因子代表地壳源型污染,以极端气候条件下地壳运动产生的大气颗粒物为主,北京春季容易发生沙尘天气,污染最严重,地壳源型污染年际变化复杂,2000~2002年北京沙尘天气频繁发生,地壳源型污染严重,2003年北京沙尘天气少,污染比较轻,2004和2005年,北京地壳源型污染较2000~2002年减轻;第三主因子代表光化学二次污染,主要特征污染物为O3,北京光化学二次污染夏季最严重,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期,如何预防和减缓事故的发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论文以1995年~2013年的省域环境污染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ESDA的G指数分析方法和改进的污染事故热点模型IPAI指数探讨事件发生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热点模式,结果发现:1)环境污染事故总体呈先动态增长后逐渐下降再小幅增加的趋势,全局G指数由1995年的0.05在波动变化过程中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0.08,说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程度在增强;2)局域G*i (d) 指数表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主要在东部沿海的泛长三角和西南方向的泛珠三角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污染事件的集聚方向和热点区域有转移的态势;热点省区,在2000年转向泛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到了2006年又开始向湖北、江西等中部省区转移,2007年~2013年间则集聚于长三角地区,热点区域的转移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或产业升级转移等策略有关;3)利用改进的IPAI指数对省域尺度的事故热点模式进行了划分,其中稳定的热点区包括布局型、转移型和粗放增长型3个主要区域表现形式,建议重点防控环境污染事故的稳定热点省区、加强不稳定热点省区的事故应急、注重冷点省区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并做好区域的多层级环境污染(事故)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及重视始于70年代的美国。在综合整治水体污染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地在更正“工业造成了环境污染而农业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的传统观点。目前,面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并成为水体保护的主要障碍因子。⒈认识农业面源污染从污染源发生的类型来看,水环境的污染可分为点源与面源两大类。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因此,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等特征。相对而言,面源污染一般地理解为一种分散的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即降雨动能的冲击作用及…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储罐一旦发生泄漏后,会对人体及周围造成损害,以西安天然气厂作为对象,针对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主要的事故类型等,从分析影响天然气泄漏的因素出发,通过高斯烟羽模型和TNT当量法,计算天然气储罐一旦发生泄漏,产生的危害范围。研究认为参照天然气爆炸上下限以及人可接触浓度阈值三个值为分界点,距离泄漏源下风向313 m,甲烷浓度达到了对人体有害的阈值,距离泄漏源下风向135 m处,天然气浓度处于爆炸下限,以爆炸源为中心,距其440 m以内的范围属于死亡区。高斯烟雨模型极大程度的考虑了影响扩散的因素,TNT当量法是计算爆炸能量的通用方法,得到的计算具有很高的合理度,可作为气体泄漏扩散危害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20.
应急事故水池是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状态下可用于收集泄漏的物料、污染的消防废水以及污染的雨水,避免事故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005年吉林石化污染事故之后,国家陆续出台法律法规、修订设计规范,从法律层面确定了应急事故水池的必要性。近年来《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标准》等相关设计规范陆续修订,更新了应急事故水池的相关内容,该文横向对比了现有化工企业常用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合工程实例提出计算方法的选用及应急事故水池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