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民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实验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它是在美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生长起来的,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哲学。胡适是实验主义的忠实信徒。他把杜威看成是对他有终身影响的学者,反复强调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带给他的无穷恩惠。他不止一次宣称对实验主义哲学的价值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深信实验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2.
胡适以科学为人生观的基础,以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文学批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究其原因,乃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的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思想独立,敢于质疑文学批评界的定论,并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二,尊重事实,小心求证,孜孜寻求文学活动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3.
4.
翻翻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乎每部都要提及胡适。然而对胡适的评介,仅仅限于《文学改良刍议》,而且语焉不详,甚而时有挑剔。其实,五四时期的胡适,名噪一时,“文学革命的成功,得胡氏提倡之力极多,外人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The Father of Chinese Renavssance)。”章士钊曰:时人“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不旁视,笔不暂停”,“天下悦胡君之言而响之者众也。”可见影响之大。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个相当复杂的著名人物,是中国右翼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5.
6.
赵稀方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3)
本文辩证了郭、胡二人最初交往的确切日期的说法,并分析了两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间论争的前因后果,为五四斯文化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证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旷新年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9-16
胡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人们只有将其置于整个 2 0世纪文化转型的背景中 ,才能确定其历史的地位 ,充分认识其意义与价值。从晚清到五四 ,现代性思想主题与价值认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的思想主题是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 ,而五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五四关于人生观的讨论 ,以及贞操问题、妇女问题等各种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总体性的文化批判 ,是个人的重新发现与创造 ,是一种深刻的社会革命和价值重建。从这个角度看胡适在五四时期的思想言论 ,以及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吸收、运用 ,对国故的整理等活动 ,即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谦芳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3)
<正> 胡适与邹韬奋均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两人曾有些交往,但鲜为后人知晓。邹韬奋痛骂过胡适,但也真心推崇过胡适,胡适也曾赏识过邹韬奋。一胡适1891年生,邹韬奋1895年生,相差只4岁,算是同一代人。然而,就出名的先后而言,两人却相差十几年。“五四”前夕,胡适从美国学成归国,出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尤以首倡文学改良而誉满中外。而此时的邹韬奋,还默默无闻地在南洋公学和圣约翰大学上学,孜孜以求的是衣食上的自给和学业上的进步。20年代早、中期,胡适仍 相似文献
9.
清代末期,地方督抚权力不断上升并干预中央。民国初年的中央几乎完全不能过问地方政府的事务,实行联邦政治的思潮也一直随着时局变动而反复,30年代的南京政府依然重演着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郑玲玲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1(1):68-71
胡适是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新文学的建设者,在文学革命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表现了对新文学的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他以西方近代进步的文学观为参照,从批判中国传统文学观入手,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验,从文学的形式、性质、体裁,到新文学的创作方法诸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较为系统的论述,不仅为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做了导引和奠基工作,面且他的很多理论建树,对今日文学的发展仍有较多神益.本文试图对胡适文学观的内容做些粗浅深讨. 相似文献
11.
12.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基于其"实验主义"的哲学体系。在知识论上他强调知行合一;在道德论上他注重行为与动机、个人与社会的调和;在审美观上他注意生活的经验。所以,在杜威眼里教育是帮助受教者使之生长、发展、改造经验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更多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14.
房列曙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2)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伟大壮举,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反抗侵略的历史画卷中,中华民族没有一个阶级、也没有一个阶层投降日寇,为了中华民的生存,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都是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为抗击日寇的侵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甚 相似文献
15.
对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兴学运动中的作用,胡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阐述留学教育一定要以“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由此提出了“慎选留学”和“增设大学”的建议.胡适的观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庄森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2):30-36
胡适的杂文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其一,结构严密。论证环环紧扣,说理极为有力。其二,清楚明白。一是思想清楚,观点明确;二是语言浅显,明白通俗。其三,议论形象。一是勾勒形象,说理可感;二是善用比喻、富于幽默,全文既通俗浅白,也还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模糊矩阵,对教育实验结果的价值进行综合评判,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并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各因素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卢建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1):37-40
胡适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和最具声望的文化名人之一。文章通过对《胡适留学日记》的梳理和分析认为,胡适早期所形成的文化启蒙立场,可能是他之所以能“暴得大名”而“开风气”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