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不断消耗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每年0.1%的速度下降,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不占地,不需要运输,在收割后即可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操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操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秸秆要切碎.把秸秆趁鲜铡成3~6厘米长的短节,或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秆过长压土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送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一项配套技术。该技术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工效比人工沤制粗肥提高40-120倍,可使水稻增产5.5-18.2%,玉米增产5.5%,大豆增产5-10%,小麦增产7-17.3%因此,值得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应用技术要点如下: 一、秸秆细碎程度和亩用量。秸秆的切碎程度以5-10厘米为宜,最长不超过25厘米,细碎的秸秆能与土壤有较大的接触面,易吸水,分解  相似文献   

5.
秸秆粉碎还田是国家大力提倡和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节本增效新新术。经国家农科院测定,还田鲜秸秆一亩,相当于增施碳铵18.7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7.65公斤,经过秸秆还田的土地可增产15%~20%,还可有效地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土地干碱化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王尧红 《河南科技》1992,(11):19-20
<正> 本文就磷肥施用于一种作物或花生—小麦轮作中的两种作物后,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Olsen可提取磷(有效磷)的吸收、积累、消耗及磷肥回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在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上做了6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对直接施磷、残留磷及磷分施的肥料效应较小且不稳定,而小麦在所有年份中都有较大且稳定的磷肥效应。磷肥直接施用于小麦很有效,直接施磷13、26、39公斤/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5%、50%和54%,以每公顷施磷26公斤的经济效益最好。该试验在印度Punjab农业大学研究农场的砂壤土上进行,土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38%,(按Olsen法提取)每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7.
<正> 1.注意秸秆的翻埋量。秸秆直接还田时翻埋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500公斤以下,否则会影响秸秆腐解的速度。而且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过多,对作物根系还有危害作用。 2.注意加强水分管理。秸秆直接还田,需把秸秆切碎后翻埋土壤中,翻埋深度20cm左右。一定要覆土严密,防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不断消耗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每年0.1%的速度下降,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不占地,不需要运输,在收割后即可进行.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主要指人、动物粪尿,作物秸秆,绿肥等经过一定时间发酵腐熟后形成的肥料。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长效的营养,还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机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然而现实中有机肥却是“叫好不叫座”。为此,记者做了一番调查,以了解其中原委。  相似文献   

10.
<正> 利用机械将玉米秸杆直接粉碎均匀撒于地表,随即深翻入土作底肥,较传统的秸杆还田省去了人工割、捆、运、铡、沤、送、撒等多道工序。这是施肥办法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可以提高功效,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可将玉米秸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直接深翻入田,从而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近几年来针对土壤有机质减少、  相似文献   

11.
张永明 《河南科技》2009,(11):17-17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还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应用大型机械进行操作,既省工、省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秸秆还田克服了秸秆焚烧时对土壤理化结构的破坏,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易引起火灾等。  相似文献   

12.
<正> 芝麻地膜覆盖技术是八十年代初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的。近十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芝麻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溃、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促进生长和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等作用,一般可使芝麻每亩增产25-40公斤,增产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如河南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1985-1987年3年48个点次试验,地膜覆盖栽培的平均亩产90.8公斤,比对照亩增29.9公斤,增产49.1%;项城县城郊乡解庄行政村1985年30亩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3.
<正> 该项试验研究设在新乡市农科所,土壤类型为褐土类、潮褐土亚类,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0.631%,全氮0.055%,速效磷4.0ppm,速效钾315.0ppm,硫酸钙17.9%,有效锌0.166ppm,土壤PH值9.10。试验地在亩施纯氮10公斤、P_2O_57.5公斤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亩施硫酸锌:①0公斤;②2公斤;③4公斤;④8公斤;⑤16公斤五个处理。试验重复四次,随机排列,播种玉米时各处理均按每亩追施纯氮10公厅,供试品种小麦为百泉3039,玉米为予玉五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锌肥对小麦的影响—锌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试验,在缺锌的土壤上施用不同量的锌肥,株高增加0.6-3.7厘米,平均增高1.9  相似文献   

14.
<正> 播种前(立秋前) 1、实行轮作,深耕和平整土地大白菜如与十字花科作物(如甘蓝)连作,不但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匮乏,而且使病原菌越积越多,因此应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高畦直播。 2、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亩产万斤白菜需吸收氮素16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11公斤。为此,在耕地前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和25-40公斤过磷酸钙。提倡翻压绿肥,以改良土壤微生物区系,抑制土壤中的病菌,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秸秆粉碎还田是国家大力提倡和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节本增效新新术.经国家农科院测定,还田鲜秸秆一亩,相当于增施碳铵18.7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7.65公斤,经过秸秆还田的土地可增产15%~20%,还可有效地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土地干碱化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陈志龙  李冰洁 《松辽学刊》2008,29(3):127-129
土壤是影响毛竹生长的重要因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红壤带毛竹林土壤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粘粒较多、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呈酸性,N和K的含量较低.合理开发利用毛竹林,必须在对毛竹林土壤进行合理垦复松土的同时注意保水固土,以及对土壤实施增肥措施,促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冬梅 《河南科技》2001,(11):40-40
施肥对蔬菜的污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肥料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毒气等直接对蔬菜或土壤的污染。二是通过施入大最氮素肥料 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的过量积累。因此,绿色蔬菜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是必须使足够数最的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而且不会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和植物抗性)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施肥对蔬菜污染的两个途径,在施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绿色蔬菜用肥上应选用农家肥。商品肥料应首先选用商品有机肥、腐植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及含磷、钾…  相似文献   

18.
利用BP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OT-5遥感数据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反演.试验采集了29个土壤样品并进行野外光谱测量,29个土样分为20个预测集和9个验证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光谱信息进行变量转换,建立土壤有机质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达0.95.与土地开发整理前相比,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而且分布均匀,土地平整效果显著,该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土壤质量验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有机多菌复合肥的研制国内贸易部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冯东勋田夫河南省郑州市兽医院李缀峰有机肥施用可使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和物化、生物性质,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减少土壤对N、P、K的固定,充分供应植物营养。这种“自然农耕法”在欧美...  相似文献   

20.
<正> 农民从种子部门或科研部门购回的脱毒红薯苗往往数量有限,为了快速扩大繁殖,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田块进行开沟起埂。每埂宽94cm左右(埂面67cm)起埂前在埂中间开沟,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二胺40公斤,尿素30公斤,或用人粪尿代替之。总之地要整理肥沃。覆盖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