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未科得大奖“从来没有想到要获得诺贝尔奖,也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和平静。  相似文献   

2.
午饭时,一些老师都到食堂去分菜、分饭。有些老师工作特别细致,先盛饭然后分菜,接着舀汤,最后还把一把把勺子分别插在每一份饭上,考虑得真是无微不至。这样一来,学生只要一进入食堂就可以吃到现成的饭菜了,而且也不会再有饭菜打翻、热汤烫人等事情发生了。这些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我却总觉得在这类事情中,老师不能过于包办。如果老师什么都替学生弄好的话,那老师不就成了学生的保姆了吗?学生不就将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了吗?  相似文献   

3.
艾华 《科技潮》2003,(12):14-18
40年前,美国有一本著名的科幻畅销小说——《终极人类》。书中讲述了一个8岁英国小男孩久久沉浸在半人半机器的“芯片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体内也植入一颗强大的“芯”。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还在为《黑客帝国》感到匪夷所思时,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凯文·沃维克教授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他两次在自己体内植入“人体芯片”,并成功与电脑“嫁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芯片人”。沃维克教授说,我已经两次实现了小说中想象的人体芯片植入手术。谁能说50年后,地球不会是“芯片人”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4.
“叮………”刺耳的铃声响了。望一眼手表,老师您下课吧。当拿着饭盒冲出教室门时,只听耳边传来回声,“天!”有个同学喊了起来,“又吃方便面!”的确,当你离食堂三米时,震耳欲聋。对一个饥饿生物来说你一定会冲上去……攻占插卡机。我冲了起来,一直冲到一列长龙尾站好,哦!原来有难兄难弟,一个小个子初一的学生站在我前面,再向前一看一个大块头学生正在以强制力挤呀挤,直到换来一勺迟来的饭。也许这个动作太有魅力了,一个二个三个四个,全一拥而上地模仿,也许同学们太爱看娱乐节目的模仿秀,也许是太想到外语节一展身手。不容我多想,我前面的小…  相似文献   

5.
王毓  黄蔓玲 《科技信息》2007,(2):151-152
日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确认的句末表现,起到向听话一方确认其同意、共同感受、共同认知等作用。本文中笔者从中选择了“だろう”和“よね”两种表示确认的句末表现,来试着探讨其各自的使用特征和互换使用的可能性,以及可互换使用时的语意差别。总的来说,当说话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发表看法,并向对方征求同意时,日语中通常使用“だろう”来“表示推测”的意思;这时若使用“よね”则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而当说话人判断对方应该会与自己抱有相同看法或作出相同判断,并在此前提下向对方进行询问时,如果使用“よね”,则表示“向对方或第三方征求确认”的意思;一旦使用“だろう”则带有很强烈的责备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这首歌在今年可谓大火了一把。当你哼起这段动听的旋律时,会不会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夜空中最亮的星到底是哪一颗?什么,会流泪的眼睛?拜托,我说的可是天文学上真正的星星!  相似文献   

7.
时隔四年,当易趣再度回到中国本土经理人手中之时,称雄欧美市场的电子商务巨头eBay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中国市场上狠狠地跌了一跤!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街头巷尾还在为eBay的凄凉谢幕唏嘘不已时,洞悉其中国新战略的业界人士却不得不感叹:“断尾求生、金蝉脱壳——eBay这当众一跤,其实跌得很高明……” 由“eBay易趣”变身“TOM易趣”一役,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回归之旅”,会引发人们怎样的思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奶牛安静地站在蓝天碧草间,闲适地吃着草,不时地甩甩尾巴。这幅唯美的画面相信只会让我们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耶样壮美的诗句,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可是,加州政府管理部门在2006年8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却在警告人们“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的说法已经有待商榷了。成群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然会想到儒家思想。孔子在他的代表作《论语》中有190次提到“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协调,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一、儒学思想“仁”的含义。在儒家哲学中,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仁”。“仁”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道德理性。关于“仁”的学说,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它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从天地“生生…  相似文献   

10.
格拉 《科技潮》2004,(12):25-25
多年来,凯瑟琳·洛格饱受着对一 科学家们已经向开发疗法迈出了尝 让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我认为我们次劫车事件的痛苦记忆折磨。几年之 试性的一步:展开对一些情绪化事件 不会想擦去其中一些记忆,”华盛顿大后,当一辆自行车把她撞倒在人行道 (如“9·11”或者初吻)的新观察,设 学的医学道德论者丽贝卡·S·德雷瑟上,洛格立刻惊跳起来,服下一种药物, 法弄清它们为何会产生难以抹去的记忆。 说,“我们不是上帝,无法确定什么对因为这种药物很可能帮助她不让折磨她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