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人体泌尿系统的尿液流动特征,建立了管路流体阻力特性测试实验台,在进行清水溶液阻力特性标定实验以及盐水溶液流动阻力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临床上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部分中药单剂和复方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了能改善流动特性,大大降低流动阻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波纹管内强制对流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空气在具有3种不同管径19、25、32mm的波纹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管的外壁采用电加热,来模拟均匀热流的条件,测得了不同工况下各种管径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拟合出了所测的参数范围内的阻力和换热实验关联式,并比较了相同管径的波纹管和光管的换热效果,发现无论在哪种比较条件下,波纹管均比相同管径下的光管综合换热性能强。  相似文献   

3.
以获得散热器空气流动阻力、研究汽车发动机舱内流阻力为目的,针对常用的百叶窗汽车散热器,建立了空气流动数学模型,采用CFD方法对不同流速下的空气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空气流动阻力的组成,得出了阻力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对该散热器的相似模型进行了阻力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空气流动阻力的数值计算结果相对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98%,其精度可满足工程的需要.计算分析结果为汽车设计初期发动机舱内流阻力特性预测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污染小、能效高、可燃性差、低毒性的新型R32可替代制冷剂在水平管内低温工况下的沸腾换热特性开展研究,设计并自主搭建了管内对流沸腾相变换热实验系统,分别开展了3 mm、4 mm小管径水平管内低温R32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探究了质量流速、热流密度、饱和温度等参数对R32对流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蒸干对沸腾换热系数恶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3 mm内径管的沸腾换热相比4 mm通道平均提升约8%~12%,且高质量流速下的临界干度几乎与管径无关;相较传热特性,R32饱和温度对两相流动阻力更为敏感,饱和温度自13℃降低至11℃时阻力损失提高约23%;利用改进的Fang关联式,可实现小管径水平管内R32对流沸腾换热系数预测,88.56%的实验数据误差可控制在±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湿气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该装置可循环地将天然气中的重质烷烃和水分离出来;其主要优点包括结构紧凑,无化学污染,节能环保,从而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和阻力特性对超音速分离管的工作性能有重要直接影响。目前设计加工了一套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并搭建了室内实验台,分别对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和B型对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流动阻力小,旋流强度高,分离效率好的内置旋流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内置旋流器A型具有较强的旋流特性,B型具有较强的阻力特性。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的分离管分离效率高,脱水性能好,因此得出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相比阻力特性对分离管的脱水性能的影响更大,内置的旋流特性越好,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道床受力变形机理的分析,考虑道床的流变力学特性对道床阻力的正确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量的模型和实际轨道道床阻力的试验基础上,给出了道床流变力学特性对道床阻力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指出了常用测试方法的欠缺之处,并就实际轨道的道床阻力的正确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余热锅炉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能源岛余热锅炉的优化设计,对其受热面中广泛采用的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相似理论研制了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一定结构的螺旋鳍片管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容量、结构、功能和测量精度能满足对各类鳍片管束及换热器的传热与流动工况进行模化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旨在为水轮发电机定子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中的两相流压降提供一个简便可靠的计算方法.首先假设了两相段压力降与全液相单相流动阻力之间放大倍数的数学模型,继而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的实验模型平台上对两种管径的矩形空心导线进行了加热实验,最后通过实验的测量结果确定了数学模型中的各项系数,从而得到了放大倍数计算的实验关联式.该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放大倍数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正确的,完全可以用于工程实践中定子蒸发冷却系统的循环计算.  相似文献   

9.
交变流动的阻力特性不同于稳态流动,其阻力特性表现为动态参数的波动压降和相位差.本文给出了50Hz交变流动蓄冷器的阻力特性实验结果.以雷诺数和无因次距离为准则数拟合了交变流动蓄冷器最大和平均压降因子的准则关系式.与稳态经验公式得出的压力降的值进行比较,发现交变流动蓄冷器的压力降为稳态流动的2至3倍.同时,给出了不同丝网目数对应的极值雷诺数和无因次相位差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百叶窗式脱水器弯曲通道内气流流动状态,确定了气相流畅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计算弯曲通道内流动阻力的有限差分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机程序,得到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效果。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形状弯曲通道的流动阻力计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流体与固体管壁之间的粘附功,揭示了卡森流体管内流动时的减阻机理,认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滑移的产生是减阻的本质. 推导出了卡森流体的减阻率表达式,讨论了各参量对减阻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卡森流体减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叶形截面管外的流动及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准则关系式,并将其与圆形和椭圆形截面管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显示出优于圆形管和椭圆管的传热与流动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在高雷诺数情况下,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原射表编制问题,提出了随马赫数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弹丸阻力系数二元函数表达式和利用雷达测速曲线中提取阻力系数二元函数的方法.该方法以非均匀B样条函数作为拟合函数,使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更接近真实情况.详细推导了提取二元阻力系数的具体算法,并提供了计算机程序框图.将对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阻力系数用于弹道解算,与高原试验结果比较,在20°和50°射角下,传统方法与试验射程相差-1.30%和-2.28%,新方法相差-0.21%和-0.26%.按照新方法解算弹道,精度明显提高,该方法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水煤浆在管内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考虑了由水煤浆屈服应力所引起的管内速度分布的变化,理论分析了水煤浆在管内的流动情况,提出了水煤浆管阻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十分吻合,说明本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串列钝体绕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二阶投影法求解二维不可压粘性流体的N -S方程 ,计算了高雷诺数Re=1× 10 5下串列圆柱的非定常绕流 ,得到的阻力系数及斯特劳哈尔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结合工程实际 ,用同一程序计算预测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哑铃型拱肋的阻力系数和涡脱频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将自己建议过的圆管湍流运劝的普适速度分布,用于不可压缩流动中顺流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分析,通过 Karman 动量积分,得到一组简明、准确的参数分析公式;进一步完善了内层变量法,给出了阻力系数 C_D 的积分式,以及相应的功应力公式和阻力公式。另外对部分重要阻力公式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软管在深海采矿系统中是连接中继舱和集矿机的输送枢钮.在海洋工程领域,计算软管流体阻力采用莫里逊公式,其中阻力系数是双参数迎角和雷诺数的函数.用相似性原理进行风洞试验,测量了法向和切向阻力系数随迎角和雷诺数的变化关系.根据二元拉格朗日抛物线插值方法,计算得到软管移动过程中任意空间姿态时的阻力系数及相应的流体阻力.同时通过支座位移非线性迭代法结合空间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加Newton-Raphson荷载增量法计算了软管空间形态随集矿机移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煤气流量的示踪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气体流量示踪法测量的原理、装置和应用。在实验室管道上试验了用氦气作为示踪剂的流量示踪法测量技术,测定了管内空气的流量并和标准皮托管测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相对误差很小。又对北京焦化厂2台大、中型煤气压缩机入口流量用此法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系统误差。实践表明,这种气体流量示踪法测量的特点是能够用于一般流量测量仪器难于适应的场合。对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A级轿车,首先通过整车风洞试验验证了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的可靠性,接着基于该数值计算方法,对复杂车身数模进行了封闭格栅、轮拱罩并平顺底部的简化处理,研究了车身简化对不同轮辐工况下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简化前后阻力系数趋势发生了改变,前后轮和车底部流场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仅针对发动机复杂的舱内部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结果显示,阻力系数趋势对舱内部件的简化也很敏感。因此,在以降低整车气动阻力为目标进行车轮局部优化时,需要谨慎地进行车身的简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薄壁管端头弧口冲切凸模几何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薄壁管端头弧口冲切工艺,应用矢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冲切模具中凸模的几何形状参数,根据满足最小冲切变形力的条件得出了凸模几何形状参数计算公式。经实际生产验证,所得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