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对滨海湿地植物凋落物分解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天津滨海湿地采集原状土壤和芦苇叶片凋落物,通过模拟增温和增氮实验,分析不同温度和氮输入水平条件下芦苇凋落物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分析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温处理能够使细菌数量下降,对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氮输入水平增加可使细菌数量下降,使真菌数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常温处理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随氮输入水平增加而上升,增温处理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随氮输入水平增加而下降;增温和增氮处理均可降低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冗余分析显示,对细菌群落组成起主导作用的土壤因子为土壤总磷含量(解释度16.40%)、亚硝态氮含量(解释度14.10%)和铵态氮含量(解释度12.70%);对真菌群落组成起主导作用的土壤因子为土壤亚硝态氮含量(解释度16.70%)和pH值(解释度12.40%).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7种江苏盐城原生滨海湿地的典型滩面作为研究对象,对生物四季、不同深度的土壤微生物进行微生物群落生理功能多样性(CLPP)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最高,而碱蓬滩最低,光滩介于二者之间;表土层微生物活性的季节波动比亚表层大;芦苇滩和互花米草滩的多样性季节变化的表层土和亚表层土的差异较小,而碱蓬滩和光滩的差异较大;在7月和10月时,互花米草滩和光滩的多样性较为接近,且群落结构无明显差异,而在1月和4月时多样性差异大,且群落结构明显不同;芦苇滩和互花米草滩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一致;引起不同滩面、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由不同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总体利用能力造成;季相变化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滩面类型次之,而不同深度(0~40cm)所产生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天津滨海湿地选取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的样地采集土样,分析不同样地间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和真菌群落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程度对天津滨海湿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滨海湿地沉积物微生物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落结构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技术检测该区域不同样线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对所得DGGE指纹图谱进行样品相似性聚类分析和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对DGGE回收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BLAST系统发育分析,并分类、鉴别优势微生物.结果显示:贝壳堤岛滨海湿地单个样线上,低潮带样品的多样性指数(H′)相对较高;同一样线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倾向聚类在一起;优势微生物多数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杆菌门(Sphing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等与解磷、降解纤维素、光合产能或石油烃类降解相关的菌类,也有一定的病原菌分布,绝大部分能够鉴别到属,且属于未培养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厦门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秋季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说明: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9科52种.其中,白鹭、环颈、苍鹭、普通鸬鹚和中白鹭为数量优势种,反映出厦门滨海湿地主要作为水鸟的越冬栖息场所.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杏林湾水库和湖两个样区较高,分别为3.66和3.35,西堤和高浦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别为1.42和1.17,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高低主要受物种数量和各物种种群数量均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比较辽河口湿地天然芦苇沼泽地、人工栽植芦苇斑块及无芦苇生长光滩地3种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了退化芦苇湿地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光滩区相比,植物修复后芦苇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微生物数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细菌占绝对优势,同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但与天然芦苇沼泽地相比,土壤养分(有机质、总氮、总磷)仍不足,湿地微生物的数量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解析表明,3种生境土壤中多为不可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8.
鉴于日益突出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对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方面阐述了生物修复的两大技术应用:微生物修复及植物修复,然后提出最佳的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生物修复,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滨海湿地的修复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是全球变化的两大重要方面,对全球生态系统均有深刻的影响.为探究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对天津滨海湿地不同深度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采集天津滨海湿地0-10 cm和10-20 cm的湿地原生态土壤进行模拟增温和增氮交互实验,分析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应用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温和增氮对天津滨海湿地不同深度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有显著影响;增温使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但对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对增氮的响应有所不同,总体上0-1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随氮输入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10-2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随氮输入增加而提高.揭示了滨海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对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共同作用的响应特点,为更好保护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效发挥其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滨海湿地作为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巨大的碳捕获和碳封存潜力,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盐变化通过影响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排放过程实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水盐变化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碳排放过程的影响,以及滨海湿地土壤碳排放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盐驱动下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作用机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重点关注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湿度和盐度敏感性及其水盐-温度的协同作用机制,氮磷输入和多重污染胁迫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过程与氮磷硫代谢过程的耦合作用及其水盐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揭示水盐变化对滨海湿地土壤碳循环的作用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的碳汇功能提升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湿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球变暖及人为活动加速背景下,重金属对滨海湿地氮素转化的影响,揭示湿地沉积物中镉(Cd)含量及其形态变化对沉积物反硝化(Den)和硝态氮氨化(DNRA)强度及二者相对重要性(QDNRA/Den)的影响。【方法】采集崇明东滩湿地3种覆被(芦苇、互花米草和光滩)类型下的沉积物,外源添加不同剂量的Cd,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观测沉积物Den和DNRA强度的变化,分析不同含量及形态Cd的影响。【结果】添加低剂量Cd(0.05~0.30 mg/kg)条件下,3种覆被类型沉积物的QDNRA/Den均明显升高(6.9%~53.4%),硝态氮的还原趋向DNRA途径。相比较而言,互花米草植被下沉积物的QDNRA/Den高出芦苇3.1~5.4倍。这表明,互花米草植被可能加速沉积物中硝态氮通过DNRA途径还原。此外,芦苇植被下沉积物Den、DNRA强度主要受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d的影响,但互花米草植被下主要为可氧化态Cd。【结论】滨海湿地沉积物中低剂量Cd刺激硝态氮的还原趋向DNRA途径,影响沉积物Den、DNRA强度的Cd形态因覆被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受人类活动干扰,滨海湿地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已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明确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至关重要。笔者对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为湿地的有效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趋势的准确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DPSIR概念模型, 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等5个层面选取46个相关指标构建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基于遥感数据、湿地监测数据、地理辅助数据、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获取各指标数据。分别对正负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加权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正负理想解。根据各指标与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计算贴近度,即生态安全值,并划分为安全、比较安全、预警、脆弱、极度脆弱等5个等级。分别计算2000、2005、2010及2015年的生态安全值,使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根据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模型计算得到杭州湾滨海湿地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413、0.382、0.287和0.582,安全等级由预警等级恶化到脆弱等级,又恢复到预警等级,呈下降后上升趋势。熵值法计算的指标权重表明,湿地保护率、景观多样性指数、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气调节、长效机制构建、固碳、文教科研、人口增长率、旅游休闲、人均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和水源涵养是影响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杭州湾滨海湿地的DPSIR模型中,“驱动力”一直处于预警状况,但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安全状态恶化到极度脆弱状态,“状态”不容乐观,从比较安全恶化到极度脆弱后好转,处于脆弱状态,“影响”基本处于预警状态,当地对湿地生态安全的“响应”从无到有,并稳步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滨海湿地整体生态安全状况。通过灰色预测模型 GM(1, 1)预测得到 2020 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值为 0.697,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结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快和污染负荷加剧,导致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恶化; 随着政府及民众对湿地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环保投入资金增加,构建了湿地保护长效机制,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仍处于安全预警状态。随着湿地保护力度增加,预计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将进一步好转,提升到比较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Nematodes are small multicellular, thread-like organisms, inhabiting almost all conceivable environments; among these, some 25 % are free-living marine forms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of (1-12) × 10^6 inds m^-2 in seabed sediment, reaching maximum values in muddy estuaries and salt marshes. A large quantity of carbon from the salt marsh plants enters the ecosystem via the detritus pathway, in which nematod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ir feeding and bioturbation activities. Vegetation influence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odifi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coastal wetlands. Nematodes are coupled closely with bacteria/detritus in microbial food webs, stimulating bacterial growth and subsequent nutrient remineralization; they provide food sources for higher trophic levels and serve as a linkage between micro- and macro-fauna. Furthermore, nematodes have a potential to provide proxies that can be used in diagnos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nematode data sets are available for the coastal wetlands across several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of nematodes in order to delineate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ing in coastal wetlands. On such a basis,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nematodes to material cycling 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ing in coastal wetlands can be quantified.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biological diversity should be a focus, which is fundamental in the study of wetland ecosystem dynamic mechanisms. In addition to laboratory and mesocosm experiments, mathematical mode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s of ecosystem to the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echniques for nematode analysi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data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周丛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在上海青西地区的稻田、农用池塘、水上森林和湖泊4种湿地开展了原位培养实验,测定不同湿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周丛生物生物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表征了周丛生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周丛生物生物量表现为水上森林>农用池塘>湖泊>稻田,细菌群落多样性则表现为稻田>水上森林和农用池塘>湖泊,且水上森林和湖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相似. 各湿地土壤周丛生物的优势菌为伯克氏菌、假单胞菌、嗜氢菌、黄杆菌等. 土壤中较高的碳(C)、氮(N)和磷(P)含量能增加周丛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而较高的N和P含量则能提高周丛生物细菌群落均匀度. 土壤pH值和碱性速效磷(AP)是造成不同湿地土壤周丛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掌握长三角地区湿地土壤周丛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差异和主要驱动因素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采集海南岛陵水、新盈红树林和海草湿地70组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分析,利用差值分析、地累积指数分析、生态风险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等数理统计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红树林和海草湿地沉积物重金属As地累积指数明显高于Cr、Cu和Pb,为偏中度污染,存在中度生态风险,而Cr、Cu和Pb的生态风险较小。陵水、新盈红树林沉积物中Cr、Cu、As和Pb具有相似的来源,即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其次来源于人类活动,As超标与研究区域周边存在大面积的鱼虾养殖、船坞停放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西藏巴嘎雪湿地春季藻类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7月,在西藏达孜县巴嘎雪湿地选择了7个采样站点,分两批采集水样28个,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结合鉴定藻类的物种,用直接计数法统计藻类的数量,研究了巴嘎雪湿地藻类群落特征。共鉴定到藻类263种(包括12个未定名物种),隶属于7门9纲19目36科79属。其中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有66种,占25.10%,为优势类群;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有40种,占15.21%;无壳缝目(Araphidiales)有28种,占10.65%,为次优势类群;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双星藻目(Zygnematales)为罕见类群;其余各目为常见势类群。优势种类主要有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eris)、窗格平板藻(Tabellaria fenestrata)、双头针杆藻(Syned amphicephal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新月桥弯藻(Cymbella.cymbiformis)、小桥弯藻(Cymbella laevis)、尖异极藻(G..acuminatum var.coronata)、缢缩异极藻(Gomphonema constrictum)、纤细异极藻(Gomphonema gracile)、棒形鼓藻(Gonatozygon monotaenium)。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的藻类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湿地环境健康状况良好。对藻类群落特征参数与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EC(p〈0.01)、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负相关;EC与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TDS与Sal(p〈0.01)、种类数与丰富度指数(p〈0.01)、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P〈O.05)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安徽湿地资源与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研究对安徽全省湿地资源和主要湿地物种进行了重点描述,同时依据国际和国家湿地分类系统,结合安徽湿地实际现状,首次提出将安徽全省湿地划分为二大系统四大类别20个类型,为分类保护安徽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江苏南部沿海不仅是鸟类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的停歇地,还是众多雁鸭类等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对江苏南部沿海越冬鸟类的种群动态及其生境利用状况进行调查,为越冬鸟类及其越冬地的生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点法结合样线法对江苏南部包括东台条子泥、如东小洋口、通州湾、吕四港、启东黄金海滩的沿海滩涂、河口、围湖、高潮栖息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