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填图以及找矿越来越成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遥感地质解译根据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来提取与岩性特征和构造特征相关的地质信息,再结合工作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地质填图。ETM+具有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波谱范围,能满足一定矿物、岩石的岩性特征的划分需要。对ETM十的多波段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波段组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1∶25万玉林市幅PRB数字地质填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1:25万玉林市幅PRB数字地质填图试点过程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开展工作,总结出一套录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的工作方法,其工作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前人地质资料录入,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批注,编制实际材料图、数字地质图,共5个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宝泉 《甘肃科技》2007,23(9):105-107,30
遥感解译和计算机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地质填图过程中的有效应运是区域地质工作者应重视的重要问题。文中讨论了遥感数据处理和地质解译的程序、方法、工作内容以及填图工作中的微机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场 X 射线荧光技术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采用X射线荧光现场测量技术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理论依据、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地质界线划分方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填图工作方法.在两个浮土覆盖矿区开展的1∶5 000~1∶10 000地质填图的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1∶25万玉林市幅PRB数字地质填图试点过程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开展工作,总结出一套录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的工作方法,其工作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前人地质资料录入,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批注,编制实际材料图、数字地质图,共5个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温纳装置的地球物理电法探测方法.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完成场地岩土电阻率测试和地质层位划分解释, 为变电站接地装置设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实际应用效果好,是一种适用于工程物探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煤田地质填图工作是实际观察和收集地表出露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根据具体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煤田地质填图工作的3个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丰富野外地质填图方法和技术,提高地质填图的水平和图件质量。方法在遥感图像解译与地质填图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地质产状与地形变化的关系,在需要内插地质界线点的地段,垂直岩层走向切地形剖面,将剖面旁侧已知界线点的产状沿走向移至剖面中的相应高程处,再过此点延伸倾向线至地形剖面线,交点即为内插地质分界点,最后结合"V"字形法则,过同一地质界线的不同交点,求联地质界线。结果得出了地层产状稳定、走向不变而倾角变化、倾角不变而走向变化及倾角、走向均有变化4种不同的内插地质界线点编联地质界线具体作图方法与步骤,大大丰富和方便了野外填图工作。结论该方法既准确快速又方便可行,保证了地质界线勾绘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露天采坑边坡内的活化断裂存在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其进行地球物理探测,运用合理的数据采集装置和方法,经过系统的数据处理,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进行数据解译,推测了隐伏断裂的存在、规模和大小等情况,且经过了相关钻探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有效、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可以作为金属矿山露天采坑的高陡边坡评价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手段,尤其适合边坡潜在威胁因素-隐伏活化断裂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张庄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的分析,认为本区萤石矿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层间构造控矿,成因为沉积改造型,本区地层岩性电阻率差异及找矿标志岩性的"低阻"地球物理特性,为第四系浅覆盖区找矿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块村营地质特征的认识,把地质一地球物理特征细化为地层一地球物理特征和岩层一地球物理特征,测井曲线(视电阻率、密度、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效地反映了这种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钻探取芯和钻孔编录,从而使地层和煤层的划分变得简洁.  相似文献   

12.
地质事件时间结构的度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测算事件发生时间点的距今时间,另一是测算事件过程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作为时间点的测量方法,地球化学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已很成熟(其误差精度一般为百万年量级),但这一方法不能测算地质事件持续时间.测定地质事件始末的时间间隔,则需要地球物理的构造地质年代学研究,这是目前国际前沿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经过努力,现今探索了一种测定地质事件时限年龄的方法(一般误差精度为万年量级),其工作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构造地质工作——观测构造改造序次强度;构造物理工作——测算差应力和应变速率,这是地球物理定年的基本环节;构造化学工作——求算构造变形地质体的体积因子;构造数学工作——求算构造形成时限.我们已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和西南韧性剪切带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此方法还不成熟,若要使之成为尚在创建中的构造地质年代学的有效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探讨了构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当前地质定年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清水河地区地质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地质特征与其地球物理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长期困扰地质学者的一个大难题。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了清水河地区地质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地层、地质构造和多年冻土层地下水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对比研究了地质特征的地球物理响应;并布置地质钻孔验证了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响应之间的对应程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清水河地区地质特征与其地球物理响应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方法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水文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隐伏线性构造作为重要的导矿、导热、导水空间,一直是地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山东省某第四系覆盖区的应用效果为例,对不同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做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综合解释和成果推断.项目在隐伏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电阻率测深法、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视电阻率分布特征确定了断裂的位置及产状,划分了工作区的地层结构,为地热井的选址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数据反演的多解性和误差,提高隐伏线性构造探测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探讨隐伏断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具体位置和形态,进而保障隧道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采用综合电阻率法探测拉林线某隧道开挖纵断面顶部的断层发育状况,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视电阻率异常的综合解释,结果表明“串珠状电阻率异常”和“大小极距交点位移”真实地反映出隐伏断层所在的位置和形态,且通过钻探得到了验证.对隧道隐伏断层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应以综合电阻率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森林草原浅覆盖区地质填图隐伏地质体识别问题,基于土壤对原岩成分的继承性,提出了化探特征因子传递法。该方法是利用移动窗口将研究区滑动覆盖,每个窗口内进行因子分析并做岩性判断,进而将不同窗口内具有同一类特征因子的样品连接起来即完成对全区的岩性识别。试验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能提高隐伏地质体识别的分辨率,有利于提高填图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为化探数据辅助地质填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质雷达进行无损检测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中的一种方法,并在隧道质量的检测中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结合地质雷达在宜万铁路隧道岩溶探测的工程实践,对地质雷达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等关键问题作了说明,并以结合在宜万铁路某隧道进行实地探测的实例分析了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岩溶检测方面的应用,并为岩溶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熊涛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00-100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非接触式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属时间域电磁法。TEM系统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从初始的找矿扩展到构造地质填图以及水文地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开展地球物理勘查,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已知钻孔录井、测井等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反演技术和Petrel 3D可视化技术,建立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视电阻率参数下的3D地质模型.模型依据视电阻率变化和地层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精细刻划地下地质体结构,从3D立体结构上精确描述了地下岩石的电性响应特征,揭示了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第四系基底埋深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高新技术方法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变得更加高速快捷.本文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简述地质雷达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