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李善兰传统数学著作和传播西方近代数学理论历史文献的研究,得出李善兰在极限思想上与近代西方数学中极限理论是保持一致的。李善兰通过极限思想得到了一些关于极限和的数学表达式。这些数学公式与近代西方数学中的公式是一致的,然而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这一数学思想对晚清数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近代西方数学理论传入我国并且得以接纳和广泛传播都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是西方近代数学在中国的传入初期,高等数学著作开始译入我国.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历合作汉译了<代微积拾级,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其创造的大量中文数学名词被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这个时期尚未进入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开拓时期,汉译的国外数学文献多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合作完成的,为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开拓时期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李善兰(1811—1882)是清末著名的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世家。他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等共同翻译了许多西方科学和数学著作,为近代科学在中围的传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传统数学中很早就有了"微分"和"积分"二术语,在中国古代传统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注》中就多次出现,其意义是无限分割和无穷叠加。而作为微积分理论中表示无穷小分析的"微分"和"积分"二术语则是在1859年的《代微积拾级》中首次出现。"微分"和"积分"二术语是中国数学家李善兰和西方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时共同选用的。通过历史文献的梳理,得出"微分"和"积分"二术语的翻译可以说是李善兰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中名词意译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基于李善兰传统数学著作和成果的研究,发现李善兰也在微积分理论方面,在数学思想上与近代西方微积分理论是保持一致的。李善兰得到了一些关于积分的数学表达式,这些数学公式与近代西方微积分中的公式是一致的,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虽然如此,但是这一理论对晚清数学的应用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近代西方微积分理论传入我国并且得以接受和传播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几何原本>在中国的传播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考察指出:古希腊科学名著《几何原本》是在13世纪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中,通过阿拉伯算学一起传入我国的;《几何原本》在我国翻译传播过程中,除常提到的利玛窦,徐光启和李善兰之外,至少还有4人参加了《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几何原本》的翻译传播对我国数学、天文学以及中国近代科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著作《代微积拾级》原始文献内容的分析和讨论,为研究19世纪末西方数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译著的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微分学和积分学。通过内史研究,结果得出解析几何、微分学和积分学是第一次系统地在我国传播,首次从内史角度对其中的解析几何、微分学和积分学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得出《代微积拾级》的翻译出版是在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下与对西方数学半符号化的接受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代微积拾级》首次引进了西方分析学的内容体系,并使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李善兰传统数学著作中关于组合问题历史文献的研究,得出李善兰组合恒等式与西方数学是保持一致的。李善兰在其著作《垛积比类》得到了一些组合求和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代微积拾级》是西方微积分著作的第一部中文译本。这部书由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与英人伟烈亚力(Wylie Alexander, 1815~1887)合作翻译,伟烈亚力口述,李善兰笔受,1859年在上海黑海书馆出版。此书底本为美国数学家罗密士(E. Loomis, 1881~1889)1851年所著的《解析几何与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早期的科技翻译呈现很大的特殊性.在数学术语翻译过程中,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华蘅芳和傅兰雅翻译的《代数术》,探索和遵循了一些术语翻译规则.通过分析史料,发现主要有沿用传统术语、旧词新用以及创译新词等术语翻译规则,这些翻译规则对近代科技翻译特别是数学术语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传统科学先后被近代科学取代而成为历史,唯有中医一枝独秀,非但没有被西医淘汰,而且至今还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然而许多西方科学家却并不承认中医是科学,否认了中医应有的地位。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科学含义的阐释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梅文鼎是我国清初杰出的民间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数学的精华和西学东传的先进科学知识,把西方数学、天文学与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有自己的创造.他积60年之精力,著书88种,内容涉及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测量以及对我国传统天文学研究、评述和西方天文学介绍等.家学相传,在他的带动、教诲和影响下,梅氏家族数学人才辈出,其弟文鼐、文,子以燕,孙珏成,成,曾孙、、、钫、、,玄孙冲也都学有专长,有许多历算著作问世.梅氏家族祖孙五代对科学矢志不渝的追求,为中国天文历算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中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通过对其西方微积分原理与中国传统微积分思想的对比,结果得出译著《代微积拾级》中的数学思想、语言系统、符号系统、逻辑推理等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数学。通过相关内容的比较和分析为研究19世纪末中西数学传播史和中国传统微积分思想史提供文献支持。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的方法,结论得出西方微积分知识在我国传播是在中国传统微积分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一次中西数学分析交流,并且对我国分析数学的西化有一定的影响和科学传播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出版的汉译方数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情况,重点论述和讨论了《数学启蒙》和《代微积拾级》这两部数学著作的流播对当时日本数学的影响,认为汉译西方数学著作对于日本吸收和消化西方近代数学以及日本数学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西方19世纪电磁学的中文译著,在中国近代物理学史和科学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电学》的英文底本和中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介绍了《电学》译书的时代背景及原著者、译者的情况;梳理了中英文版本的《电学》章节和内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书中涉及的电磁学知识和实用技术进行归类整理并择要介绍,对电磁学专业名词的翻译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对本书的翻译水平也给予了评价;最后,将《电学》与其前后出版的同类翻译著作做了比较,指出《电学》一书在电磁学专业翻译方面的开创性以及对其后诸多同类译著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汝京 《华东科技》2008,(10):56-57
中国古代创新的理论缺失 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中国有影响人类历史的四大发明,中国在四大科学:数学、农学、医学、天文学方面,在建筑、纺织以及陶瓷技术上也遥遥领先于西方,但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首先是由于中国传统科学的弱点,中国传统科学零散,没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经验知识,缺乏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试验,从直觉上认识自然,知其然不知起所以然.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从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同时在这一时期,一些中国古代与地学相关的著作以翻译、专门介绍、及作为在理论论证时的引用文献等方式介绍到西方.该文对此作了初步的归纳,并对19世纪下半叶地学双向传播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如果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标准,通过将中国传统科学结构体系与西方近代科学结构体系对比,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科学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先天缺陷.例如,科学发展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支持性要素是中国传统科学落后,中国辉煌的古代科学迟迟难以过渡到近代科学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善兰(1811-1882)把西方数学、天文、力学、生物学等引进中国,集数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于一身,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他的成就很多,.其中有许多是中国科学史上的第一.本文所讲的无穷级数除法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