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引种保存的23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观测和生长评价,得知生长良好的种类有3种,占总数的13%;生长一般的种类有11种,占总数的47%;生长不良的种类有9种,占总数的39%;引种不成功的种类无。很多种类能正常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3.
杨加文  蔡磊 《广西科学》2019,26(1):86-88
本文报道了产自贵州省的苦苣苔科4个新记录植物,分别是南川金盏苣苔Oreocharis nanchuanica (K.Y. PanZ.Y. Liu) M. M?llerA. Weber、东川短檐苣苔O. mairei H. Lév.、长圆吊石苣苔Lysionotus oblongifolius W.T. Wang和卷瓣半蒴苣苔Hemiboea follicularis C.B. Clarke var. retroflexa Yan LiuY.S. Huang。这些植物新的地理分布对于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喀斯特地貌植被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丽华 《广西科学》2019,26(1):83-85
本研究报道了广东苦苣苔科(Gesneriaceae)4个新记录种:遂川报春苣苔Primulina suichuanensis X. L.YuJ. J. Zhou、假烟叶报春苣苔P. pseudoheterotricha (T.J. Zhou,B. PanW.B. Xu) Mich. M?llerA. Weber、黄花牛耳朵P. lutea (Yan LiuY.G. Wei) Mich. M?llerA. Weber、龙南后蕊苣苔Oreocharis burttii (W.T.Wang) Mich.M?llerA.Weber。  相似文献   

5.
牟村  彭春良  张帆 《广西科学》2019,26(1):141-145
通过对中国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以及文献资料整理,从苦苣苔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湖南省苦苣苔植物多样性现状。湖南省内共有苦苣苔科植物17属8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无特有属;特有种23种,占总种数28.40%。省内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种数排前五的属为广义报春苣苔属(24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7种)、半蒴苣苔属(9种)、石山苣苔属(6种)、长蒴苣苔属(5种)及吊石苣苔属(5种)。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种的分类水平上,特有成分所含种数32种,占总种数的45.07%,表明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特有性较高。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特性以及湖南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现状,本文给出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省内野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从引入分子系统学的观点和技术手段以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转置、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发生。众多物种的系统位置变迁、学名的更替变换对我国科研人员在国产苦苣苔科植物研究、成果发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困扰。为协助不同学科方向的学者更好地理解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系统修订与变更前后的过渡关系,同时解决苦苣苔科分类系统发生的变化导致出现的大量相关拉丁学名和中文名错用的现象,本文研究了自2011年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系统构建以来,中文科技论文中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称(包括学名和中文名,主要是学名)更替上出现的混淆问题,并据此展开分析。从学科和时间的角度看,2012—2017年,中文科技文献中修订前的属名仍然大量出现,以唇柱苣苔属为首,出现在园林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中药学等学科之中,但随着新分类系统逐渐被接受,旧学名出现的频度开始出现下降。进一步统一修订后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学名和中文名,对于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种、新记录种在贵州被发现.本文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种——泡叶直瓣苣苔,对其生境、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配有图片.其叶片上面泡状,花冠为黄色,花期5月至6月.该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罗平县.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基本搞清了贵州唇形科、苦苣苔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唇形科药用植物120种24变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42种4变种,其中1种为药用植物新种,2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和种,1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7种4变种为贵州特有药用植物,31种3变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M&#  LLER Michael 《广西科学》2019,26(1):1-16
近年来,中国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物种。本研究以苦苣苔科为例,从历史的角度和调查的动态趋势来探讨这些工作,进一步研究物种发现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目前已知中国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有44属,其中最后新增加的一个属是奇柱苣苔属Deinostigma,而中国至少约有647种苦苣苔科植物被报道。过去,新物种的发现率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有3个新分类群被描述,但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明显峰值,当时平均每年有17~18个新物种被描述和报道,这主要归功于王文采的工作。另外,最近新分类群的猛增发生在过去10年里,而且这个趋势似乎仍在继续,在60多位不同学者的努力下,平均每年有17个新种被发现和报道。这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新种发现和报道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可能反映出植物学家对中国存在的巨大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已知分布于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猛增至719种(含种下等级,截至2019年1月),其中有大量的新发表类群。然而,这些新发表物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发表在国外相关学术期刊上,缺乏中文名的拟定,而且很多甚至在发表的时候就未对其拉丁学名的词源进行诠释。同时,由于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背景下的科内属一级水平上发生巨大变动,国内不同学科的期刊在发表涉及苦苣苔科植物的文章时,不仅在学名的正确应用上存在一定的滞后和障碍,同时其新旧中文名的更迭以及近年来新分类群中文名拟定的随意性,也给国内该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的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尝试梳理和规范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命名规则,以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实际应用上的使用。这一规范的建立,不仅适合于现在已基本完成的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系统,即便是未来在属一级水平上再次进行重组或修订,本规范依然能够适应且能让后来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和修订历史。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贵州新记录的苦苣苔科植物——云南蛛毛苣苔,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描述。  相似文献   

12.
熊源新 《贵州科学》2002,20(3):54-55,58
燕尾藓属Bryhnia是青藓科仅分布在北半球的一个小属,首次报道了燕尾藓属和该属的燕尾藓B.novae-angliae(Sull.et Lseq.)Grout在贵州的分布,描述了采自贵州台江县该种标本的形态、细胞特征,并绘制了该标本的形态结构图。  相似文献   

13.
6个黔产淫羊藿属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产贵州的6个淫羊藿属植物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该属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共有5条带,各个种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具有明显的差异。从POD酶谱上分析,E.acum inatum、E.wush-anense、E.chlorandrum、E.baiea li-guizhouense4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而E.sagittatum、E.letorrhizum2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远,与另外4个种之间的系统关系也较远。同时,推测认为该属在进化上是非常古老的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采自贵州德江楠杆自然保护区的400余份地衣标本进行整理,经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分析方法以及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共鉴定出地衣14科20属37种。其中,贵州新记录属6个,贵州新记录种24个。发现优势科2个:文字衣科Graphidaceae、石蕊科Cladoniaceae,及大量仅1属和属中仅1种的科,说明本区内地衣在科和属组成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该研究填补了该地区地衣资源调查的空白,为后续的地衣资源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7种黔产淫羊藿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产贵州的14个居群、共7个种的淫羊藿属植物进行配对杂交及其结实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属所有的种类都可以杂交,不同的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实率最低的为15.38%,最高可以达到92.94%;从结实率看,7个种可以明显分成两类:1类,就是E.myrianthum,和另外6个种的结实率均较低,绝大多数在30%以下,2类,包括剩余的6个淫羊藿种,两两之间的杂交结实率较高。研究结果对该属植物进一步的品种培育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同时也为该属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根据调查与资料,列出了贵州木材腐朽菌物种类共有83种和变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52属。其中子囊菌1种,担子菌82种。  相似文献   

17.
自1983年起,作者等就对宽阔水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开展了相关研究。系统整理了宽阔水大型子囊菌真菌名称、习性和用途简要的叙述。子囊菌分类系统依据真菌字典第十版Kirt 2010排列。结果表明:宽阔水大型子囊菌共有48种,隶属于13科21属,可食用11种,可药用31X种。为了促进该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便为引种、驯化野生药用和食用等大型经济真菌,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