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本科金融学知识构成体系是以为经济学、宏观金融学到微观金融及数理金融学为模块的层层递进式。当前高校对金融双语教学体系的探索,也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模块与模块之间阶段式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来构建。我们基于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多年探索,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递进式模块化的思路构建金融双语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双语课程设计、双语教材选取、双语师资建设、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学资源、双语教学评价。最后,这六个方面对金融双语教学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前金融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的状况,需要我们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工科背景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国内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以光电检测课程中信号处理知识作为教学案列,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领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育人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高校“货币金融学”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从横向线索与纵向线索两个方面优化教学设计,并提出“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5.
潘子强  李梅  李琳  李雪雁  陈彦  沈志华 《科技信息》2013,(23):33-33,329
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入手,构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专业思政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专业规定性,是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体现.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通过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的递进式教学路径,形成了专业思政统领下的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会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模式;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达成"四度"目标,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与育人本领.通过课程思政将"公正、平等、诚信"的新金融人才核心素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银行》课程是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互联网银行》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应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银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汽车理论Ⅱ》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工程实例应用引出理论推导的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提出了“多媒体+黑板”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在考评体系上,提出“体验性作业+课堂讨论表现+期末考试”的新综合孝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黎红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85-185,187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特色,应用型人才要求以及金融学学科范畴,指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重点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生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背景下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创新方法类课程因具有知识点多、难度较大、教学手段单一等特征,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授课难题,以致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基于新工科课程新要求和应用型高校建设新导向,采用“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的综合性策略,系统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VR)驱动的创新方法类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以便实现对“以教学为中心”知识传授方式、“灌输式”培养方式、“期末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等瓶颈的精准突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及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4,(35):150-151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倒逼高校进行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环境。只掌握单一的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当前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急需既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进行金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环境对金融人才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新环境对金融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出应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呈现的"脱媒"趋势、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以及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给我国金融学教学带来了挑战。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都与学科前沿和实践存在很大差距。未来应明确学科专业定位、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新科技革命冲击下市场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探讨与之对应的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为例,探索构建新科技革命冲击下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卫红 《科技资讯》2010,(29):196-196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金融学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及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金融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是青海新发展定位中地区建设人才必备的知识体系.为了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入手,就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包括教材内容的重组整合,引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法,以及构建注重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考核模式,为理工科概论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明文 《科技信息》2010,(12):I0097-I0097
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改革为范例,对自动化本科专业信息类课程群的定位、教学目标和特色进行了阐述。根据当代自动化专业对信息技术的新要求和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新目标,着重对课程群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希望能探索出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陈旧、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向“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转型的新思路,开创“跨专业课程教学团体”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构建“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结构改革的新模式,建设“注重科研训练”教学方式改革的新体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方法,开发“多元创新开放”教学实践改革的新应用,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培养有创造性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教育思想,结合多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当前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体系框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套适应高职特点的教学体系架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泰松  王艳红 《科技信息》2010,(21):I0203-I0203,I0238
为了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的《建筑力学》,应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逐步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专业结构体系需求的教学方式。将建筑力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提出了在建筑力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并给出了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新工科提出的应该积极应对变化、引领创新、探索不断变化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和未来变化的卓越工程人才,分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