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朗起义是民国初年爆发的带有新时代色彩的反袁农民起义,它历时两年多,转战于河南、湖北、安徽、甘肃、陕西等地。作为一场在近代化底色下的农民抗争,白朗起义虽没有完全脱离旧式农民战争的轨道,但在政治、军事、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很多近代因素的影响,在近代化背景下,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条件的变化,它的失败是必然的,同时也昭示着传统农民抗争模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试论"白朗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驳刘镇华军击毙说之错,赵倜军击伤身亡说之误,白朗病死说之谬,阐述白朗之死之实情.  相似文献   

3.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4.
白朗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小说创作成就较高的女作家。对白朗短篇小说创作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朗擅长运用中国传统叙事和西方心理展示相融合的小说结构,语言直白、粗犷、明快,表现出浓烈的东北文学创作的美学特质和意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5.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6.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渊源。第一,湘南起义是在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高举南昌起义八一旗帜下的一次武装起义,没有朱德、陈毅等高举八一伟大旗帜,就没有湘南起义。第二,湘南起义是中共湘南特委配合朱德、陈毅共同组织发动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第三,湘南起义中的工农革命武装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留下来的精英以及朱德、陈毅为首改编和组建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第四,湘南起义的成功举行是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因素后来之不易的胜利壮举。第五,在南昌起义影响与朱德、陈毅带领下,从湘南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军和将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7.
白朗宁夫人和李清照的抒情作品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结构优美精巧,格律谨严,语言洗练,富有艺术张力,神韵俱佳。充分表达了她们充沛真挚的情感,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早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而宜章首义更利于湘南起义的实现。湘南起义大可不必与三大起义齐名,但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了南昌起义前后李硕勋的光辉业绩。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论述了李硕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早期全国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江苏、浙江、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英勇为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0.
对晚清云南、甘肃回民起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杜文秀起义与甘肃回民起义是有别于农民起义的一种斗争类型,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内涵;近代以来后人对回民起义的反思并没有到位,回民起义事实上是当时当地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拓展理论视野,突破原有的研究理论框架,回民起义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平崛起"事业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既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带来了全新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思想、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而,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视野下,民族精神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必须从多个环节入手,各方整合,系统协调,全面激发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之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清末十年,广东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加速转型,官绅对城乡控制能力大为减弱,社会普遍动荡不安,造成民怨沸腾,“民变”蜂起。“民变”作为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既打击了清王朝在广东的基层统治,促进革命形势的高涨,但同时又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局限性,不宜颂扬过多。  相似文献   

13.
对金朝正隆大定之交的契丹人起义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作了简要考证,为起义爆发于正隆六年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就“缔母岭”“胜州”“长泺”等交战地的位置提出了新的看法,对降金的义军首领“老和尚”的身份进行了必要的辨识。  相似文献   

14.
王振彦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27-30,65
《水浒传》关于“农民起义”的说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来的,那是一个为迎合社会需要、对作品未作深入研究、只是一种无据推理、架空分析的结果,是一张空洞的政治标签,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中国学术研究界和古代文学史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时至今日,就连新出版的权威的文学史教材仍然沿袭使用这种口号式的判断,这不仅违背了大学教材要有探索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而且与当前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方针也不相谐和。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思想上很清楚“大闹中原,纵横海内”的梁山泊起义军“雄兵十万”,基本上是由“农夫背上添心号,渔父舟中插认旗”组成的。“农夫”无疑是“农民”,“渔父”包括在广义的“农民”之中,《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起义显然是农民起义。这支义军代表农民和其他人民百姓的利益,反抗维护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的政府,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农民起义。梁山泊起义是“古代无产阶级”、“流民无产阶级”造反之说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期传媒关于袁世凯对藏政策的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镇压人民斗争、强化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是舆论界对袁世凯的基本评价。关于袁世凯在对藏政策方面的评论和介绍或语焉不详,或很少介绍。通过对民国初期传媒材料的梳理并结合各类历史资料,发现袁世凯执政时期,继承了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主张以汉藏民族间平等团结为基础,以“谋内政之统一”和实现“民族之大同”;在中英交涉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依据国际惯例,拒绝签订出卖西藏的各类条约;调整政府机构,采取由剿到抚的策略,争取西藏内向中央。袁世凯在处理边疆西藏危机时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使萌芽中的“现代中国”在西藏主权问题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变革的前夜,表面繁华的康乾盛世即将隐去,秘密社会作为潜在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日益成为社会动乱最主要而有效的组织手段,使得清中期社会动乱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由秘密社会发动的反清活动日渐升级,撼摇着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对此后中国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农民起义说”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并成为至今最为流行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的形成,学界一般归因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实际上,“农民起义说”的形成还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明清两代、民国时期《水浒传》思想评论状况是“农民起义说”形成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9.
唐群英既是近代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又是著名的女报人。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她领导女子参政运动,积极追求男女平权,通过报刊积极宣传女子救国思想。然而女权主义的媒介话语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认同,其直接表现就是以《申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对女权领袖建构的是负面形象,唐群英的男女平权之梦不得不在一片质疑声中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巴蜀地区现存的部分牌坊铭文、碑文,以及家谱等原始资料入手,初步探究了巴蜀地区从白莲教起义到太平天国起义期间连续不断的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为深入研究清代的农民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