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居住权立法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玉美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3):14-16,22
居住权是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以及其他附着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居住权被作为一项独立的用益权制度明确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中。居住权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在我国物权法中设立居住权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界对居住权的引入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最终<物权法>并未规定居住权相关制度.本文从居住权设与不设之争议焦点人手,即居住权对我国是否存在价值和居住权在我国是否存在的生存的土壤.认为居住权的弱者保障功能之于我国仍然具有价值,且居住权在我国构建并无障碍,并发现,法国民法、德国民法中所规定的居住权制度已经不是原有的仅具弱者保护意义的居住权制度,而是具有促进财富流转功能的现代居住权制度,而我国学者对居住权的讨论还囿于传统的居住权,这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故作者认为,我们应建立兼具弱者保障功能和促进财富流转功能的现代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草案)首次将居住权在用益物权篇中作为专章进行规定,这在物权法体系中是一个新的思路,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物权法中不适宜设立居住权,原因在于:从居住权的起源及历史发展看,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居住权难以与物权法体系相融合;居住权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的重要内容,其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时的清偿顺序在理论界与实践中一直广受关注.《民法典》物权编回应了社会公众与司法实践的需求,删掉了多个抵押权并存时清偿顺序"同日同序"规则,明确了抵押权与质权竞存时的清偿顺序.但囿于我国对动产中间价款抵押权的实践经验的缺乏,《民法典》物权编在引入中间价款抵押权制度时,在规则设计上过于简单,不足以处理实践中纷繁复杂的情形.同时,该制度还会增大其他担保物权的不确定性,影响相关权利人设立其他担保物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居住权制度历史沿革的考察,发现居住权制度在演进的过程中,抛弃了原有的身份性权利的性质,而转变为一种契约性权利;其制度的功能也从原有的弱者保障拓展到促进财富流转、增强物之效用.基于此,居住权在法、德等国长盛不衰,且其形式趋于多样.我国学者对居住权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对居住权之价值认识不全面,对居住权的形式的理解也较为僵化.缘于此种局限,居住权制度在<物权法>中消失了.作者故撰此文,以对居住权制度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就在我国是否存在居住权制度赖以存续的文化制度土壤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就文化和制度上不能接受居住权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进而得出结论无论是文化上抑或是制度上,我国均可吸纳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缪素娟 《科技信息》2008,(9):233-234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物权变更制度。《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对善意取得制度做出了完善明确而具有一般性的规定。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在无权处分情况下,善意第三人能够优先于原所有权人而取得物之所有权的制度规则。本文对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发展沿革,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动产善意取得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物权方面所作的突破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中最具特色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关于该原则的存废一直是一个争议点。物权法定原则有制度优势和劣势,但瑕不掩瑜,它的确定对保障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应界定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其次分析物权法定原则的存废理由及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原因,最后探讨物权法定原则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居住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首次规定于2004年10月人大法工委通过的物权法草案中。这一制度源于罗马法的居住权制度,作者对此进行了阐释。作者对居住权制度的身份性和保障功能进行了澄清和并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物权请求权是物权法对物权进行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物权法>在第三章"物权的保护"中已宣示性地规定了几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物权请求权类型,它标志着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在立法上的最终确立,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但该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可行,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在对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类型化进行具体评析、理性省思的基础上,结合本土资源,继受传统民法上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理论要旨,重构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以期为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登记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物权法》的颁布,对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有重大的意义,但这一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研究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建议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三部分考察居住权制度在罗马法中的演进。第一部分是居住权的雏形——一种事实状态,后因此事实被经常使用,进而上升为一种习惯;第二部分是居住权的演进,主要考察居住权从习惯法上的权利到成文法上的权利这一转换过程;第三部分则对居住权在罗马法时期的完备形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比较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廉租房法律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家从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出发。非常注重廉租房法律制度的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公民的居住权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廉租房法律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船舶抵押权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海商法》和《担保法》已就船舶抵押权制度作了规定,而新实施的《物权法》在具体规范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与突破,其在适用顺序上优于《担保法》并对《海商法》进行了补充与修正。本文就《物权法》实施后在船舶抵押权登记及效力、船舶抵押代位物的范围、船舶抵押权的实现条件及方式、船舶抵押权的诉讼时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物权法,完善民事立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意义和作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是合法财产的一体保护;在物权变动规则中,应确立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重构一个与行政管理权脱钩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物权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建立我国的典权制度,完善我国的担保物权体系,增加交易、融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居住权是否应该被纳入《物权法》的框架引起了广泛争议,双方各持一词,对此难以有个定论。本文引入长尾理论,采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此进行剖析,试图以另一个视角来研究居住权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经历了从“手护手原则”发展到《德国民法典》关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真正确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以其特定的价值和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日渐频繁的交易的安全。而在我国,《物权法(三审草案)》中就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初步的规定,但笔者认为该规定有瑕疵,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所有权是大陆法系物权制度的核心,是最古老、最完整也最重要的一项财产权利,自罗马法确立所有权观念以来,经过1400年的演进,早已相当完备.而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相比而言所有权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论断,为我国所有权制度体系的重构与完善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而《物权法》的起草又将所有权制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理论主要有三种学说,其中以物权形式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物权形式主义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债权形式主义即所谓的折中说,我国根据现实国情选择债权形式主义来构建物权变动模式。笔者认为这两种模式本无优劣之分,只是各个国家基于交易安全和交易习惯的不同考虑选择不同而已。债权形式主义与物权形式主义互有借鉴,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加上公示公信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辅助能够较好地维护第三方的交易安全,但这种模式也并非无懈可击,本文以《物权法》第24条为引子,基于现实意义对物权变动模式进行评析,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提供试探性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有否定说与肯定说之分。鉴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具有的价值功能、理论依据及制度基础,《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该制度。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包含物权和债权两方面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