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迁徙自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而赋予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迁徙的自由是实现劳动力流动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迁徙自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而赋予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迁徙的自由是实现劳动力流动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走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已势所必然。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是由流动来实现的。人才流动的流向、流速、流量均受竞争力场的制导和影响。企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应充分认识竞争力场的组成要素,采用顺应策略,自我形成高位的竞争力度,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乃至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也要开展竞争,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失败的企业,通过企业兼并、破产等方式,实现企业产权转让,使其失去效能或效益低的资产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通过生产要素的整体流动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社会主义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众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较多,企业缺乏生机活力。而今,企业走向市场,虽然跳出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竞争将成为经济运行的一种有效机制,优胜劣汰,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和产  相似文献   

6.
在积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迎接“复关”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时刻,为制止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观念的干扰,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变阻力为动力。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模式、经营环境、生产经营要素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模式、经营环境、生产经营要素的本质区别进行对比和论述,以供同行参考、商榷。 一、两种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 计划经济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以卖方市场为出发点,实行封闭式执行型管理的。其运行模式是:计划→资源→生产→销售。“计划”是以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作为企业奋斗目标;企业靠国家计划调拨人、财、物资源,确定生产规模和速度,生产的产品按国家“统,购包  相似文献   

7.
李华伟 《科技资讯》2007,(8):255-256
企业资本运营是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等方式。资本运营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器,也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器和推动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资本运营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春晖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59-59,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并取得成功,必须对整个现有资产结构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最优.资产重组作为一种资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的增值,提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这些独特功能,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企业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工具.本文就试对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资产重组状况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曹颂雄 《奇闻怪事》2010,(10):51-53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职能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市场竞争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市场的激烈竞争突出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入力资源管理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市场经济对我国图书馆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封闭自守的办馆模式和习惯于依赖的思维方式。党的十四大已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取向,通过市场的供销和价值杠杆的作用,自发地配置和调节社会资源和社会需求,市场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轴心,通过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促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使平静的图书馆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强烈冲击,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徐卉 《科技资讯》2006,(22):207-207
企业重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和资本配置的基本规律。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谋求经济效益的实体,对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企业重组为手段,通过资源的获取和配置达到资本资源与管理资源的最佳匹配,进而谋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一、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它市场经济一样,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活动必须在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规范下运行。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管理企业,使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  相似文献   

13.
覃怡 《广东科技》2009,(14):219-220
我国目前正处于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资源进行配置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从资源配置的手段上、运作上、规则上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频繁的停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础设施没有建设好,政府无法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敏  姚云生 《科技信息》2008,(19):125-12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造价领域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种体制已不适应参与国际工程咨询市场的经营和竞争。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加大了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责任和风险。客观上要求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传统的基于资源消耗的相对静态的造价确定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吕立志 《华东科技》1996,(12):19-20
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一、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市场化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前提必须是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场化,即企业产、供、销的操作,人、财、物的配置都应按市场的要求和变化去运行。过去,生产管理型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国家或其他经济组织统一安排,产品统购包销,财政统收统支。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有着质的区别。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不能互相替代,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不能轻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应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存在的必要。宏观调控和市场必须形成动态的合理结合关系。经济资源才能真正达到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7.
赵雪旻 《科技咨询导报》2012,(1):191-191,193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文章首先对影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四项原则,寻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眼晴盯住市场看,思维围着市场转,产品跟着市场变,职工围着市场干"。这无疑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有些企业虽然也想围绕市场开展各种活动,但"不辫风向乱使舵",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翻船"的现象也确实令人担忧。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按价值规律组织生产,优胜劣汰。每个企业都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但如果盲目上项目,"不辫风向乱使舵",必然会冲击正常的经济秩序,使产、供、销三者严重失衡,导致生产经营大起大落,不是一哄而上就是一哄而下,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长此以往,也必将使广大职工经济利益受到直接损害,削弱广大职工对经营决策者的信任,最终遭受经济规律的制裁。要防止"乱使舵"现象的出现,就要求经营决策者对市  相似文献   

19.
曹颂雄 《奇闻怪事》2009,(11):56-57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职能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市场竞争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市场的激烈竞争突出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竞争是市场经济生机与活力的来源,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之一,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并购实现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规模经济。但是,并购在增强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无序的并购可能形成垄断,损害市场的有序竞争,最终威胁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各国一般把并购作为本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之一。西方国家对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现结合西方国家企业并购与反垄断经验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健全我国企业并购中有关反垄断规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