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P2P流量监控技术的研究及现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 (Peer-to-Peer) 已经成为网络带宽的主要消耗应用,对P2P应用的识别以及P2P流量的监控是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之一。从理论上对P2P应用的流量采集、流量分析、流量控制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城域网现网中,利用具有流量监测分析和控制能力的硬件平台,对P2P流量的感知和控制进行实验,验证了通过流量监控设备对P2P流量的分析和管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多种针对P2P应用的管理策略的基础上,对校园网中的P2P流量不易监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对出口P2P流量进行控制的必要性,通过部署ALLot系统,有效监控了校园网中P2P应用数据流.  相似文献   

3.
周玲 《科技信息》2012,(4):241-24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P2P网络流量监控与调整模型。该模型借鉴Agent的体系结构,在P2P网络中设置监控管理站点,通过Agent体系结构组织起来,对整个P2P网络进行流量监测,并对网络中的超负荷节点进行流量调整,重新组织网络的拓扑结构。该文实验采用VC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调整网络流量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的调整系统节点的拓扑结构,在系统负荷过重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系统开销,限制超负荷节点对网络带宽的消耗,提高对网络的利用率。在目前的P2P网络中,本文的网络流量监控与调整模型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线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对准入控制、流量控制、带宽调度算法问题,在分析IEEE 802.16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体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架构以及死限制调度和余量调度相结合的上行调度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设计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实时业务提供较好的支持, 基本功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5.
使用开源软件实现有针对性的网络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博  刘鹏 《科技资讯》2010,(21):14-15
随着陕西联通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接入层设备数量逐年增长,在现有网管系统已不能满足设备监控需求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开源软件成功的实现了城域网网络接入层流量监控和日志采集,不但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由于建设成本的低廉,也为建设部门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量监测是流量计费、网络管理、攻击检测与预警、网络设计等诸多应用的重要前提之一,网络流量探针为流量监测提供精确、完整的流量数据。此外,新一代网络管理系统呈现出面向服务的趋势,网络探针在系统中作为一个提供流量监测服务的端系统提供流量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7.
简述P2P的发展,分析P2P流量对主干网络的带宽占用问题及其危害,提出了两种采用Iptables扩展包基于特征字符串匹配限制P2P流量(特剐是Bt、eDonkey流量)的有效方法,并比较、分析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P2P应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P2P应用在推动 Internet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占用可用带宽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由于P2P采用了动态端口等技术,使得传统的端口映射的方法对P2P流量的识别不再有效.如何有效地监测和控制P2P流量是网络测量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C/S(客户/服务器)网络结构不同,在P2P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扮演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双重角色:既向别的节点主动发起连接,又提供监听端口让别的节点连接;既从其它节点下载数据,又向它们提供着上传.基于上述事实,从五元组的流信息中提取出联入连接和联出连接,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两个特征.根据这两个特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实时的P2P流量检测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解决了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判定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P2P应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P2P应用在推动Internet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占用可用带宽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由于P2P采用了动态端口等技术,使得传统的端口映射的方法对P2P流量的识别不再有效.如何有效地监测和控制P2P流量是网络测量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C/S(客户/服务器)网络结构不同,在P2P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扮演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双重角色:既向别的节点主动发起连接,又提供监听端口让别的节点连接;既从其它节点下载数据,又向它们提供着上传.基于上述事实,从五元组的流信息中提取出联入连接和联出连接,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两个特征.根据这两个特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实时的P2P流量检测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解决了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判定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局域网络环境下,网管人员很难有效监控网络数据的异常流量问题,在基于旁路的网络流量监控模式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Guard这一旁路模式下抗攻击设备的主要功能.Guard通过自学习方式对应用层流量进行监测,从带宽和连接数等多个纬度,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对异常流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流量数据对网络的资源分布、容量规划、服务质量分析、错误监测与隔离、安全管理都十分重要,文中论述了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的模型与实现,然后对3种主要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给出了3种技术的不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2.
流量监测是研究网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流量监测方法存在性能瓶颈以致难以在高带宽大流量环境中应用。现提出一种基于轮询的流量监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进,缩短包捕获时的数据包行走路径。这种方法极大地节省了CPU开销,提高了包捕获效率。实验数据表明与传统流量监测方法相比,基于轮询的流量监测方法的包捕获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可以在千兆环境下线速地进行包捕获。  相似文献   

13.
在Visual Studio C++6.0环境下,通过Window Sockets编程,运用多线程技术,基于网络协议构造各种发包器。通过调用这些发包器向实验网络环境中发出数据包,从而在实验网络环境中产生真实的网络流量;并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背景流量模拟要求,实现对背景流量的模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置数据包发送速率和持续时间来调整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小波变换,精确地刻画网络流量的自相似特性,应用Mallat算法模拟网络流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网络流量特性.  相似文献   

15.
校园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大量种类繁多的设备使得网络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管理这些设备并有效检测网络流量,对于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本文对目前主要的流量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如何采集网络设备中的实时流量数据、流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利用方法。最后,详细阐述了校园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量测量的自适应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对网络流量进行全分组测量相当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流量抽样测量研究已经成为高速网络环境下进行流量测量的一个热点.在对目前的抽样测量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种自适应抽样测量技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抽样测量的准确性,为研究其他的自适应抽样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量是描述网络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网络规划设计、业务部署、协议与网络设备设计、实施流量工程等都至关重要。依照软件工程方法学,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流量统计器模型,分析了网络数据包截获机制,研究了相应协议,阐述了网络数据包统计模块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参数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交通拥堵问题,改善行车安全,进而提高路网效率,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参数预测方法,预测了交通流量、速度和占有率.在分析常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上,研究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L-M(Levenberg-Marquart)算法.相对于常规预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参数的预测方法对于随机的参数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及时跟随交通参数的变化,所以精确度更高,适应性更好.仿真结果显示,L-M算法的训练速度相比于常规BP算法要快几十倍,预测交通流量、速度和占有率等参数的效果优于常用的指数平滑算法,因此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参数预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交通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一个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网络流量采集及存储方案, 解决了大型网络流量监测的海量数据存储难题; 将流量预测引入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了基于ARMA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 给出了流量数据获取方法, 采用一种“整点平均”流量速率计算方法以提高准确度; 对几种不同流量数据采集存储方案进行了测试比较; 实现并分析了基于ARMA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 给出了一种基于Trap扩展定义的流量超越阈值告警处理方法. 在南昌市大型电信数据网络上的应用表明, 该系统在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且具备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