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和常用的冲模加工方法,给出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时冲裁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冲裁模的失效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裁模的主要失效形式,分析了影响冲裁模失效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冲裁模使用寿命的措施。采用这些措施,可较大地提高冲裁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冲裁模间隙对冲裁质量和模具寿命的影响,介绍了本厂在生产中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能、厚度、使用要求、设备能力选择合理的冲裁模间隙,保证冲裁质量、提高模具寿命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DEFORM的级进模两步冲裁工艺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EFORM软件对板料的冲裁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用来指导级进模两步冲裁工艺实验,能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与试模时间.实验表明,采用级进模两步冲裁工艺可比普通冲裁工艺降低冲裁工艺噪声约3.76dB,能有效地减少生产环境中的噪声公害,改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5.
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及其选择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淑容 《科技信息》2009,(12):159-159
冲裁间隙Z是指凹模刃口横向尺寸与凸模刃口横向尺寸的差值,一般用Z表示双面间隙,用Z/2表示单面间隙,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冲裁间隙就是指双面间隙。冲裁间隙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在普通的冲裁中,均为正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厚板冲裁时影响冲裁力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由实验确定了对于给定厚度的板料,斜刃口模具倾角α对冲裁力的影响是主要的,凸、凹模间隙次之。在模具结构设计方面,斜刃口模具可采用快速换模结构,以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二种简单可行冲裁模CAD的过程和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对冲裁件图形和尺寸的输入方法,也做了简单扼要地说明.  相似文献   

8.
冲裁模压力中心就是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为了保证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平衡地工作,模具压力中心必须通过模柄轴线而使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相重合,否则会产生偏心冲击,形成偏心载荷,从而加速压力机和模具导向部分的磨损,使凸凹模发生偏移,配合间隙不均匀,刀口迅速钝化,从而降低冲裁模的寿命和冲床的导向精度.  相似文献   

9.
笔者主要探讨了在级进模中,从寻求发挥多工步冲裁优越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试验测试,阐述了以第1工步为半冲裁、第2工步为推抖的两步法冲裁,其可以消除自动化冲压加工中的废料上行和废料堵塞,降低冲裁工艺噪声。探讨分析了实现两步法冲裁级进模的结构,其包括两工位两工步及三工位两工步级进冲裁模的4种具体结构,并指出了其设计的重要特点,其设计特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讲授冲裁模典型结构零件及功用时,先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围绕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导出了冷冲裁模典型结构零件及功用。最后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实例的讲解,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冲床装模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而引起的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装模高度监测控制器.该控制器选用PC/104总线单板电脑作为主控制器,配合于外部的SSI接口数据采集、人机交互和电机控制模块,实现对模具信息管理,装模高度监测及控制等功能.该控制器精度高、功耗小、成本低、结构坚固,特别适于小型冲床设备的加工过程及操作现场,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温下方盒形件不等温拉深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正交试验,研究热冲压过程中模具温度对22MnB5钢板的不等温拉深成形能力的影响,并分析零件几何参数对22MnB5钢板的不等温成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温度越高,22MnB5钢板的成形能力越好;其中凹模温度对成形能力的影响最大,压边圈影响次之,凸模温度影响不大.方盒形件的凸、凹模圆角半径越大,22MnB5钢板在高温下不等温拉深成形能力越好;转角半径越大,转角区域越不易起皱.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作为一种新型轻质材料,与金属的连接问题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CFRP/Al四钉铆接接头试样结构,通过试验与仿真对比,观察单搭接接头和T型连接接头的失效形式、位移-载荷曲线,验证接头三维累计损伤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比较不同接头尺寸对四钉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铆钉直径越大,剥离强度越大,铆钉直径为5 mm时,剪切强度最大;铆钉排距为25 mm时,剪切强度最高,剥离强度会随着排距的增加而增大;铆钉列距越大,剥离强度越大,当列距为15 mm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铆接方式能够有效解决CFRP和铝合金的连接问题,并且选择合适的接头尺寸可以提升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冲压产品特征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对冲压零件的特征分类、特征定义和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级进模冲压零件几何模型中识别、匹配形状特征,对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参数的技术构架和实施方法.用COM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轿车冲裁弯曲级进冲压件进行弯曲特征识别展开、毛坯排样几何特征图形的识别以及进行各类排样方式下的毛坯优化排样.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SolidWorks开发平台上应用COM技术编程可以较好地对冲压产品进行特征设计和特征识别,其关键技术的实现为级进模KBE(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更为灵活、简便和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调试过程中的研合率、缩短模面研配周期,提出了一种模具型面的精确构建方法.在冲压仿真的基础上,结合网格映射、形函数插值、节点偏移等方法,调整凸凹模工具网格使二者之间的间隙与冲压后零件厚度分布一致,构建出适应零件厚度分布的精确模面网格模型;并以调整好的工具网格为基准,根据网格节点的偏移量,对模具型面相应的曲面面片及其剪裁线的控制顶点进行相应的偏移,实现曲面随网格模型的变化而自动形变,进一步构建出适应零件厚度变化的模具精确型面.实例研究表明,该精确模面构建方法有效,在模具设计阶段实现了模具型面的研合率.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球壳冲压成形CAM系统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弹塑性力学原理,提出了不锈钢球壳冲压成形过程的力学模型,给出了非线性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对不锈钢球壳冲压成形的全过程实现了数值模拟,对成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和过去只能用经验确定的参数做了定量计算,为不锈钢球壳的冲压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板料的成形过程的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板料成形过程中工件与模具不同的接触条件,采用常摩擦模型,提出相应的摩擦应力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模拟分析,证明了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摩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板料与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的摩擦阻碍了金属向凹模内流动,对板料拉深成形是不利的,而增大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则可以有效限制制件侧壁的变薄,这对成形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凸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是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实验冲裁模进行改进后 ,使凸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可调 ,在实验时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的断面质量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间隙对断面质量的影响 ,拓宽了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19.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in Forward-Backward-Radial Extrusion (FBRE) process. The result of an axisymmetric model shows that the friction between die components and the sample has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material flow behavior. Although strain heterogeneity index (SHI) slightl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friction, large portion of the sample experiences significant strain heterogeneity. Increasing the friction factor also localizes the strain heterogeneity effect in the backward section, and spread the effect in the forward section. Decreasing the friction in the FBRE process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the strain heterogeneity in the product while decreases the required punch force substantially. Furthermore, an increase in gap thickness increases the deformation in the area close to the lower punch at the expense of the area in the vicinity of the upper punc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confirms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finite elemen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