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要各种宇宙模型的粒子介和事件视界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将这些宇宙模型的视界有无情况汇成表。  相似文献   

2.
Vaidya-Bonner-de Sitter(VBD)时空的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brick-wall模型计算动态时空的熵,首先介绍性地利用计算动态黑洞温度的方法,得到了Vaidya-Bonner-de Sitter(VBD)时空的不同视界的温度;随后对VBD时空两个视界的熵进行了计算,在忽略小量的情况下,得到了与Bekenstein相一致的结果,即时空的熵与视界的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用Robinson and Wilczek提出的反常取消法,研究了Reissner-Nordstrφm-de Sitter黑洞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霍金辐射.结果表明在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规范和能动张量补偿流都精确的等于具有霍金温度的1+1维的黑体辐射流.  相似文献   

4.
用Robinson and Wilczek提出的反常取消法,研究了Reissner-Nordstrom-de Sitter黑洞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霍金辐射.结果表明在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规范和能动张量补偿流都精确的等于具有霍金温度的1+1维的黑体辐射流.  相似文献   

5.
用宇宙演化的自由流阻尼标度理论,计算了宇宙及恒星级黑洞的最小质量、视界和密度,与实验观测较好相符。算得天鹅X-1视界的下限。指出Planck粒子不仅给出了字观天体和微观粒子的相互联系,而且四种相互作用强度,也可用Planck粒子作出统一解释,并与实验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6.
据宇宙演化的自由流阻尼标度理论,计算了最小宇宙、最小黑洞的质量、半径(即视界)和密度、所得结果与观测数据较好相符。且四种相互作用强度都可用Planck粒子统一表达,所得结果与实验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Brans─Dicke(BD)黑洞的视界及其温度。结果表明,BD黑洞存在着2个不同的奇异视界,其视界温度均为非有限值。由此,提出宇宙监督原理的一种热力学表述:在视界上,绝对温度为零或趋于无穷大均是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8.
带有电荷、磁荷的一类任意加速黑洞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带有电荷、磁荷的任意加速黑洞,得到它的局部视界面方程. 由于这种黑洞是动态和非轴对称的,它的熵很难计算.引进一个新的坐标系,使得其中的00在视界面上正好是零.在此新坐标系下利用膜模型计算了该黑洞的熵. 计算结果表明:和稳态黑洞一样,动态黑洞的熵也是正比于它的视界面积.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研究黑洞反作用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精确计算辐射黑洞事件视界位置及温度的有效方法。此方法不仅适用于球对称黑洞,而且适用于各种非球对称、非渐近平直的黑洞和宇宙视界,并原则上可用于强辐射情况。有关计算将陆续发表。本文以 Vaidya 黑洞为例介绍这一方法,得到了事件视界位置和温度的精确值。在一级近似下,与前人的结果复合得很好。此方法的核心,是要求用 Tortoise 坐标表述的粒子  相似文献   

10.
将二维球面简并气体模型直接推广到Reissner-Nordstrom黑洞,计算结果表明,黑洞外视界物质的熵等于整个黑洞的熵,且当Q=0时,能回到Schwarzschild黑洞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黑洞表面引力定义、Klein-Gordon方程和Hamilton-Jacobi方程,分别计算了Brans-Dicke参数在-5/2≤ω~<-3/2时所描述的稳态轴对称Brans-Dicke-Kerr-Newman黑洞的表面引力.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得到一致的结果,但与表面引力相联系的黑洞视界温度却为零,违反了宇宙监督原理.这类黑洞很可能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2.
依据圈量子引力,计算出空时跃迁体积膨胀和度量起伏的结果,同时给出了引力场的一种生成途径.利用量子群SU 2 q表示的有限性,提出了一种不存在空时奇点的量子动态宇宙模型,并将其与大爆炸宇宙模型做了某些比较.  相似文献   

13.
Vaidya黑洞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广义不确定关系引入黑洞熵的计算,采用WKB近似方法,对Vaidya黑洞视界面上的标量场的熵进行了直接计算,得到了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与brick-wall模型不同的是,我们得到的结果是有限的,无需任何截断.  相似文献   

14.
依据基本的天体运动学定律,利用地、月轨道变化的生物钟数据及相关资料,经分析、推理,建立起了一个引力常数变化的模型.用此模型对地球、太阳系结构演化,以及光谱的非宇宙学红移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地球、太阳系结构演化过程中的相关物理量;计算了木星相应年代的相关物理量.运用本模型,证明了引力常数减小既产生宇宙的膨胀运动,也产生了光谱的非宇宙学红移和宇宙学红移,光谱的实际红移是这2种红移综合作用的结果.解释了类星体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所作对比表明,此模型与实际观测是基本相符的,确定了此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引力常数减小对天体运动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了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以及宇宙结构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均匀直线加速观测者Rindler视界的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超前爱丁顿坐标,采用薄层模型brick-wall方法,计算均匀直线加速观测者Rindler视界单位面积上的熵,可以得到与洞熵面积定理相符的结论,这一结果表明,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不仅适用于整个视界,也适用于视界面上的局部,推广这一方法,便可以计算界面上各点温度不同的加速黑洞(M≠0)的熵。  相似文献   

16.
刘亚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5):100-103
本文将虚数引入太极宇宙模型并建立起太极宇宙模型的数学模式,利用现代宇宙学研究成果验证可见宇宙在太极宇宙模型中的适用性,同时应用哲学语言论证太极宇宙模型所表述的哲学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利用薄层模型brick-wall方法计算了MRN黑洞内视界的熵,得出了黑洞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利用距离对偶关系重新修正了Union2.1超新星数据光曲参数;然后用该光曲参数重新计算了Ia型超新星的距离模量;最后用模型独立法重建了宇宙膨胀史和暗能量的演化性质.在1σ置信度,重建的宇宙的膨胀史及暗能量性质与真空暗能量模型并不一致,这一结果更支持一个随红移演化的暗能量宇宙模型.  相似文献   

19.
Schwarzschild黑洞的力学模型及其量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Schwarzschild黑洞的可观测量——质量视为动力学变量,把它的共轭量视为广义动量,构造二维相空间,通过正则坐标变换,得到了Schwarzschild黑洞的玻色简谐振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Schwarzschild黑洞的质量谱;在粒子数表象求出了Schwarzschild黑洞的视界面积算符,计算出Schwarzschild黑洞的量子面积谱和黑洞熵,求出了黑洞视界面积波函数.  相似文献   

20.
一种研究动态非球对称黑洞熵的普适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统计物理的角度研究动态黑洞的熵是十分困难的.前不久我们在t Hooft砖墙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薄层模型,解决了动态球对称黑洞熵的计算问题[1-2].最近我们找到了一个用薄层模型计算动态非球对称黑洞熵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原则上可用于任何黑洞,不论是动态的还是稳态的,球对称的还是非球对称的.下面我们以变加速直线运动黑洞为例来介绍这一方法.与球对称黑洞不同,加速黑洞视界面上的不同点可能具有不同的温度[3].由于时空的轴对称性以及视界面上各点温度的不同,我们首先计算视界面每一点的熵密度,再对视界面积分得到总熵[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