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率与感染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石蜡切片法调查了不同龄期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MBV)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表明各龄期养殖斑节对虾的MBV感染率达100%或接近100%.MBV感染度以养殖早期较高(最高可达142.317‰),养殖中期下降(最低为11.334‰),养殖后期又呈上升趋势.这与对虾的免疫状况及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虾中肠腺脂肪酸与病毒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了人工养殖的健康斑节对虾,健康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轻度感染斑节对虾、MBV重度感染斑节对虾及患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V)病日本对虾中肠腺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养殖健康斑节对虾中肠腺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20.64%),一烯酸为油酸含量最高(23.07%),多烯酸则以亚油酸所占的比重量大(21.7  相似文献   

3.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对虾和罗氏沼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其生产养殖结果表明:第一次在廉江龙营围虾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了27天以后开始爆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患病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病症相同,其甲壳特别是头胸壳具有白色斑点。养殖的罗氏沼虾没有出现病症。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能引起南美白对虾90%左右的死亡率,引起罗氏沼虾大约50%的死亡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三种对虾感染的病毒都是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和日本对虾(Peraeus japonicus)轮换养殖试验。虾池为砂质土池,圆形或椭圆形,虾池深2.45m,每口池面积0.40~0.82hm^2,每池中心有一个排水和排污系统,池堤内斜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斑节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4~5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73.97尾/米^2和60.14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分别为128d和124d;日本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8~9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31.00尾/米^2和34.13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为112d和110d,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成活率为55.02%和56.00%,单位产量624.30g/m^2和601.55g/m^2,日本对虾的成活率为44.56%和44.93%,单位产量113.07g/m^2和127.09g/m^2。  相似文献   

6.
报道海南省临高县文科虾场、广西北海横路山虾场、北海市海水养殖综合实验场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实验。认为放苗前用二氧化氯消灭病毒,用漂白粉消灭病毒和细菌,用孔雀石绿杀死真菌和原生动物,用石灰中和酸性,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培养浮游植物。养殖期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用水质稳定剂净化底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恶化病原体繁衍条件,优化斑节对虾生存环境,可以成功地预防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早期轻病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简称QS)对斑节对虾生长、斑节对虾QS实验箱浮游植物动态、实验室单种培养的小球藻生长及小球藻利用磷的作用效果,测定了小球藻磷酸酯酶活力(ALPA);探讨了QS在斑节对虾养殖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1.0g/m^3 QS浓度下,斑节对虾30d平均日体重和体长增长率约是对照组的2倍;小球藻3d平均Chla和细胞密度日增长率亦近是对照组的2倍;小球藻A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ALPA增幅比对照组大、最大增长斜度也较对照组提前18h左右出现;QS适宜的添加浓度为0.50-1.50g/m^3.QS对斑节对虾、单细胞藻类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QS实验箱浮游植物稳定,单位细胞Chla含量高;QS促进了小球藻的磷代谢,从而使藻类充分利用环境磷和细胞磷,维持高速生长,QS提高了细胞的通透性和酶活性,加快了生物有机体的代谢活动,促进对虾生长;同时,又促进了养殖水体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利用,净化养殖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阐述南非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本研究基于HE染色组织切片、高通量测序、Biolog ECO技术,探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南非斑节对虾肠道组织结构形态、菌群特征及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结果显示,南非斑节对虾肠道组织结构类似于凡纳滨对虾,肠壁结构薄且清晰,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微绒毛排列整齐、致密,外层结缔组织厚,可见血窦分布。通过Operational Taxonomy Unit(OTU)数量、Chao 1、Simpson、Shannon指数呈现了南非斑节对虾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测序数据合理;肠道菌群结构中门类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目水平中含量最高的是红杆菌目Rhodobacterales,其次是浮霉菌目Planctomycetales;属水平上含量表现为unclassified鲁杰氏菌属Ruegeria玫瑰变色菌属Roseovarius等,物种热图分析呈现相同结果。通过平均吸光值(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显示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变化趋势,24h微生物代谢活性较弱,随时间的延长,代谢活性逐渐增加,直至144h后趋于平稳。本研究分析了南非斑节对虾肠道特征,为后续研究及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斑节对虾的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养殖种苗的新方法,于2003年4~9月在广西合浦山口虾场进行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斑节对虾的混养试验。试验池塘2口,大小相等,面积共2.6hm62,水深1.2~1.5m。试验结果是,总产虾蟹3775.6kg,其中锯缘青蟹947.6kg,对虾2828.0kg。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养到成体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达12.8%。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了几种特殊蛋白源:青霉素渣、B12渣、Vc渣、酪蛋白、喷干血粉在斑节对虾幼虾饲料中的效果。在室外水泥池养殖初始体质量为0.2g左右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70d,从存活率、增重率、蛋白质保留效率、饲料系数等指标评估表明,效果优劣依次是喷干血粉、Vc渣、酪蛋白、青霉素渣、B12渣,但它们的效果都比用鱼粉差。饲料组成影响斑节对虾全虾蛋白含量,但不影响虾体总必需氨基酸与虾体总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区系和群落类型,为广西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海岸东段、中段及西段潮间带选择典型的地段作为研究样地,各段设置5~8个样地,采取样方法进行调查,记录组成种类和群落类型,分析植物区系成分,编制群落分类系统。【结果】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共有29种,隶属10科18属,莎草科、禾本科、水鳖科和丝粉藻科的种类较多;根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原则,结合广西海岸的具体情况,将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植被型和16个群系。【结论】草本植物科、属的区系成分简单,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简单;高潮区和河口区分布的群落较多。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 1990年以来温州四种人工越冬亲虾 (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发生的  疾病 ,共发现 19种病害 ,主要病害为细菌病、镰刀菌病、拟阿脑虫病 ,同时研究了其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度为1年的广西近岸观测站的ADCP数据和有关潮位观测结果,针对2011年"纳沙"台风期间引发的广西沿岸西向风暴射流和增减水变化过程对应关系,分析台风期间广西近岸西向风暴射流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台风登陆期间S1站表、底层实测流速均比无台风期间流速增大将近两倍,余流流速最大值超出正常值3倍以上;台风消退时底层流向恢复最快,表层较慢;广西近岸强劲西向风暴射流的产生,可能是入海径流与台风将海水向北输运两种作用叠加导致的;台风引起的水位增减变化具有先减后增的规律。在距离海岸不到1 km处产生如此大的西向风暴射流实属少见,深入开展台风期广西沿岸西向风暴射流在传入近岸港湾后的变形、分布及衰减的理论问题研究,对于近海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和群落分类学特征,探讨影响群落分布的影响因子,旨在为广西海岸带草本植物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等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33个样方调查结果显示,潮上带常见草本植物种类有93种,隶属25科70属。科的分布有3个分布型和1个亚型,属的分布有8个分布型和3个亚型。结合植物的生态类群、生活型和优势种的原则,把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划分为2个植被类型组、4个植被类型和28个群系。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主要群落类型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较大。【结论】在广西海岸潮上带,含单种的科、属占优势,无特有属。草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科和属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草丛湿地植被类型组占优势,群落主要以单优种群落为主。水分、土壤质地以及人工岸线、养殖塘、盐田、围垦造地等人为干扰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右江河谷是古代重要的经贸、文化通道,它对桂西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田东位处右江河谷中心地带,自古为交通要冲,挖掘古道文化、重塑现代精神,有助于田东社会经济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记述广西的鹬虻科昆虫,包括鹬虻属7新种及金鹬虻属1新种。  相似文献   

17.
侍茂崇  陈波 《广西科学》2015,22(3):237-244
远离陆地的涠洲岛,是广西近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海域。据现有调查资料显示,该海域氮含量属于二类水质,磷含量也时有超标,琼州海峡显然是其东南部大量氮磷物质的重要输送通道。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的漂流瓶漂流路径图,然后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出结论:琼州海峡西行水,主要来自珠江口和粤西沿岸,该地区的污染物质,包括氮磷等营养要素,可能是涠洲岛附近高浓度氮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草酸-焦锑酸盐结合的沉淀技术研究了在不同Ca^2 浓度条件下斑节对虾光感受器细胞胞内储存的Ca^2 的变化,电镜观察表明:在高钙溶液培育后,细胞内的多囊体、色素颗粒、板膜体中都存在大量的焦锑酸钙沉淀的黑色颗粒,线粒体中则无;在生理溶液培育后,线粒体中出现沉淀,而其他Ca^2 储存器中焦锑酸钙沉淀的黑色颗粒则大量减少,低钙溶液培育后焦锑酸钙沉淀的黑色颗粒情况与生理溶液条件下的相似,研究证实光感受器细胞内储存的Ca^2 受到胞外Ca^2 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北部湾北部是冷暖空气的交汇带,气候复杂多变,而断裂活动导致的沉降差异又是海岸变迁的重要驱动因素,为了探究该区域环境变迁的规律,研究其中全新世显著海侵和气候特征。【方法】以广西西部近岸为典型,于防城港湾口外水下斜坡进行沉积物岩芯取样和粒度、元素、矿物、微体古生物、~(14)C年龄等地质地球化学要素综合测试,分析对比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联系。【结果】孢粉组合反映植被以山地热带、亚热带种属居优。沉积物组分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体现出元素分段变化,碎屑矿物含量变异性较高的分布规律;化学元素等基本以3.00~2.80m深度为界,前后分布有明显环境差异,显示气候变干变冷之特征。该转折点亦是大规模海侵的起始阶段,主要表现为绿石明显富集,Sr/Ba显著增高,有孔虫、硅藻、钙质和硅质生物碎屑随之快速增加;该转折点在时间和要素变化特征方面与邻区相近,揭示这并非偶然现象,与中全新世6.00ka B.P.前后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加强的大尺度气候变化相联系。【结论】中全新世广西西北部近岸出现了大规模海侵,可能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桂西石山地区发展紫胶生产,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显著。在胶虫越冬保种方面,与桂东南相比,桂西具有与云南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境内小生境、小气候复杂多样,又偏离寒潮主径路,寄主树资源丰富,群众基础较好,并发潜力大。为此,将我区紫胶生产的重点由东向西作战略转移对于名山地区脱贫致富及振兴整个广西的经济都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