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研究腰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了一个脊椎T12-S1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对椎骨的外形结构和内部组成以及各种韧带均进行了详细建模描述,以便使之更接近人体脊椎的真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人体上身质量的情况下,脊椎T12-S1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一阶响应频率为7.68 Hz.椎间盘去髓核与小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切除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脊椎的整体响应频率.椎间盘去核比小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切除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要大得多.模型的动态特性是符合人体脊椎的实际情况,可以用于人体脊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胸背平衡推拿法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变温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竹类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特性,以及幼苗1~5片叶展叶时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竹类植物实生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采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乡的毛竹种子,在实验室培养箱中育苗,设定7个变温处理[24 h内设置2个不同的昼夜温度(时长为12 h/12 h)组合 ]:29 ℃/15 ℃(T1),28 ℃/16 ℃(T2),27 ℃/17 ℃(T3),26 ℃/18 ℃(T4),25 ℃/19 ℃(T5),24 ℃/20 ℃(T6),23 ℃/21 ℃(T7)和1个恒温处理22 ℃/22 ℃(T8)。每隔12 h详细观测每个变温处理下每粒种子萌发时间、1~5片真叶展叶时间和叶下高,并测量叶片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根系形态、叶表面微形态、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结果】①在不同变温处理下,毛竹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上;结合毛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现T4—T7的种子发芽势高于30%;从T1—T8,毛竹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逐渐缩短。②不同变温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到第5片叶展叶时间逐渐延长;T6—T8处理下幼苗展叶时间和展叶数量都相对集中;同一培养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至第5片叶的叶下高和展叶面积逐渐增加,温差越大毛竹幼苗叶下高越高;第3片叶后叶片的发育速率趋于稳定;温差越大,毛竹幼苗生物量也越大;根系在T3—T6处理下发育更好。③随着温差减小,毛竹叶片下表皮乳突和表皮毛数量逐渐变多,同一处理下的第1片叶到第5片叶,下表皮的乳突和表皮毛数量也逐渐变多;从T1—T8,毛竹幼苗叶下表皮气孔呈列排布,气孔表观形态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密度最高值主要集中在T5。【结论】26 ℃/18 ℃(T4),25 ℃/19 ℃(T5),24 ℃/20 ℃(T6)变温处理更利于促进毛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综合幼苗的叶下高、叶片面积、发育速率、生物量、根系和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这3个组合变温处理更适宜幼苗总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针刀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 scale,VAS)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临床研究表明,不同节段骨水泥增强椎体能够有效预防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然而其中的生物力学影响尚不清楚。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基于正常人体脊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数据,通过临床手术方案构建了T10-S1骨质疏松症胸腰脊柱后路固定(Posterior Thoracolumbar Spinal Fixation, PTSF)T11-S1及PTSF分别联合T10、T11或T10&T11节段椎体骨水泥增强(Vertebral Body Cement Augmentation, VBCA)构建的PTSF+T10VBCA,PTSF+T11VBCA,PTSF+T10&T11VBCA 4种手术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骨水泥增强椎体对于预防PJK有明显效果,单节段椎体增强会产生较大的松质骨骨折风险,因此,双节段椎体增强术对PJK的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胸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管肿瘤、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女,51岁,因双下肢麻木伴左下肢运动障碍15个月,CT检查T_3—T_5退行性椎管狭窄,左侧关节突肥大压迫硬膜束。检查: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传导束性痛觉减退。临床诊断:退行性胸椎管狭窄,脊髓半离断。于1991年6月10日住院.6月15日在局麻下行T_3—T_5全椎减压黄韧带肥厚切除左侧肥大关节突切除,神经根松解减压,硬膜束恢复正常博动,两端导尿管可插入6cm,达到减压。术后第四天左下肢肌力Ⅲ级>,由于患者背部“抽痛”,考虑为神经根水肿,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当静滴终止时发生输液反应、次日又因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输入20%甘  相似文献   

8.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时的入路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探讨严重后突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手术的入路选择问题,以及后突型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征和手术策略.本组共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0~27岁,平均16岁.全部为后突型脊柱侧凸,其中后突畸形位于侧弯区20例,位于胸腰双弯交界处12例,非僵硬性脊柱侧凸组14例,后路矫形术后2周行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僵硬性脊柱侧凸组16例,6例单纯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另10例于术后2周再行后路矫形.伴不完全性瘫痪脊柱侧凸3例,Halo-骨盆牵引3~6周后行后路矫形或原位融合,2周后再行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移植骨均为自体胫骨.本组前路凹侧入路手术时间180~250min(平均210min),出血600~1700mL(平均960mL).术前后突畸形Cobb角60°~104°(平均78°),术后30°~104°(平均50°),纠正率为35 9%,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56°~130°(平均82°),术后20°~120°(平均40°),纠正率为51 2%.全组无死亡,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后路手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胸膜破裂2例(胸廓成形时),后份骨折4例,前路手术术后渗出性胸膜炎2例.本组随访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假关节1例,后期脱钩1例,无纠正丢失.1例术后5个月在外伤后发生胫骨取骨处股骨骨折.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对后突型脊柱侧弯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假关节发生率低和远期预防躯干塌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弱化有限群数量刻画的数量条件。【方法】用群的阶,最高阶元素的阶及次高阶元素的阶刻画单 K4-群的自同构群。【结果】证明了 A7,A9,G2(3),U3(4),U3(9),3D4(2),S4(4),L3(8),U3(7),A10,M11,M12,J2,Sz(8),Sz(32)和S6(2)的自同构群可以由群的阶,最高阶元素的阶唯一刻画,而 A8,U5(2)和L3(5)的自同构群可以由群的阶,最高阶元素的阶及次高阶元素的阶唯一刻画。【结论】结果说明上述单 K4-群的自同构群最多需要3个数量就可以唯一决定。
  相似文献   

10.
运用手法治疗上胸段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症,其目的是借用外力来解除已经交锁的小关节而,使之缓解,这样关节而就能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就能恢复正常。 1 临床资料收集1991年5月至1993年1月病例共8伽。女6例,男2例。最大43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年。临床表现:病人均有背痛放射至前胸部,特别肩胛骨内侧缘靠近胸3~4棘突旁疼痛明显,甚至穿衣、梳头均感困难,脊柱的自动或被动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脊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记述,并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对棱皮龟脊椎骨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讨论。棱皮龟脊柱除第8枚以后的尾椎外,其余椎骨的椎体和髓弓大都以缝合方式连接,骨缝明显,并未愈合。躯干部相邻椎骨的前、后关节突形成不可动关节。颈椎无横突孔。  相似文献   

12.
以《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 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为依据,研制银杏内酯C的国家标准样品。样品原料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技术,结合制备液相精制,纯化和制备了银杏内酯C,并通过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认。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建立了液质联用分析技术,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在0~4 ℃ 储存条件下2年内稳定,定值结果确定其纯度为(99.85±0.06)%。研制的银杏内酯C符合国家标准样品的要求,可用于与银杏内酯C相关产品的含量测定、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的评定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和HP-5检测器等,建立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等5种苯系物(BTEX)的分析检测方法,验证器精密度和检测稳定性,确定了用Agilent7890B(附FID火焰检测器)检测这5种苯系物的检出限分别是1.68,2.17,2.018,2.02,1.256 μg/L,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系物质量浓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格列吡嗪片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为色谱柱(4.6mm×15cm,5μm),以0.05mol 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6nm。对格列吡嗪及杂质Z分别进行了线性、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以及溶液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甲基丙烯酸和2-二甲基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环己醇、甲醇和水为三元致孔剂,在内径为250μm石英毛细管内原位聚合制备了1种有机聚合物包覆硅球两性离子交换整体柱.通过对单体总浓度、致孔剂的组成和聚合反应时间的调节控制有机聚合物对硅球的包覆,并通过扫描电镜图和压力对流速关系曲线,确定了整体柱的最佳制备条件.最佳条件为单体总浓度T=25%、c=30%,致孔剂组成是环己醇∶甲醇∶水的体积比为8∶1∶1,反应时间为5h.从整体固定相的微观结构、抗压性、溶胀性、柱效和交换容量等方面对整体柱进行评价,认为该整体柱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较高的柱效、较大的交换容量和很强的抗溶胀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长度为4cm的整体柱在6min内分离了一组无机阴离子,在9min内分离了一组有机胺类阳离子.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银杏叶中白果内酯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以银杏的干燥叶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凝胶柱色谱富集和制备液相精制的方法,制备白果内酯单体,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确证与表征,按照GB/T 15000.3-2008/ISO Guide 35:2006的规程,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部分烯烃在不同固定相不同柱温下的1031个样本集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值(RI)与其部分参数关系的研究,发现RI与拓扑指数(mQ)、双键原子杂化状态指数(DHSI)、支链对双键的极化效应指数(PBD)、固定液极性值(CP)及柱温(T)的关系可表示为:^RI=-58.138 57.7460Q-8.2591Q 0.120T 0.807CP 36.460PBD 7.919DHSI(R=0.9989)继以留一法(Leave-one-out,LOO)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CV=0.9977,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烯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随固定相极性、柱温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离子液体[bmim]Zn_2Cl_5在T=(323.15~1 173.15)K范围内的热重曲线,结果显示[bmim]Zn_2Cl_5在T637.15 K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通过DSC测试得到[bmim]Zn_2Cl_5的比热容数据,在T=(251.15~383.15)K范围内可以用一个圆锥曲线很好地拟合。实验测定了[bmim]Zn_2Cl_5(2)+NH3(1)二元体系溶液的摩尔过量焓,其中氨的摩尔分数x1=(0.60~0.95),温度值为T=288.15 K,303.15 K,318.15 K,333.15 K。采用NRTL模型对过量焓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二元可调参数和非随机参数。过量焓数据的测量误差和最大拟合偏差分别小于4.8%和4.3%。在[bmim]Zn_2Cl_5比热容和[bmim]Zn_2Cl_5/NH3过量焓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氨质量分数w1=(0~1)、温度范围T=(273.15~343.15)K条件下[bmim]Zn_2Cl_5/NH3溶液的焓,所得焓浓图对于研究[bmim]Zn_2Cl_5/NH3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二维小波变换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该结构是一种4输入/4输出直接型结构,行列滤波同时运行,包含4个行滤波单元和1个列滤波单元,行滤波单元通过使用折叠结构减少硬件资源,列滤波单元在每个时钟周期,可同时处理4路行滤波的结果.整个结构无需额外的缓存,数据处理无需停顿.将之与其他类似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结构系统响应快、输出速率高,适应于高速运算等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20.
Ahlberg PE  Clack JA  Blom H 《Nature》2005,437(7055):137-140
Ichthyostega was the first Devonian tetrapod to be subject to a whole-body reconstruction. It remains, together with Acanthostega, one of only two Devonian tetrapods for which near-complete postcranial material is available. It is thus crucially important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iest stages of tetrapod evolution and terrestrialization. Here we show a new reconstruction of Ichthyostega based on extensive re-examination of original material and augmented by recently collected specimens. Our reconstruction differs substantially from those previously published and reveals hitherto unrecognized regionalization in the vertebral column. Ichthyostega is the earliest vertebrate to show obvious adaptations for non-swimming locomotion. Uniquely among early tetrapods, the presacral vertebral column shows pronounced regionalization of neural arch morphology, suggesting that it was adapted for dorsoventral rather than lateral flex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