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开创者,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孔子所提倡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以及他所倡导的“学而不厌”、“刻苦发愤”、“虚心求实”的学习态度及“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学习方法和重视德育的教学目的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肖来香 《海峡科学》2014,(8):108-10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在语文教学中,依托乡土“状元文化”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孔子“正身”思想是孔子“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身”与“正人”的关系上强调“正身”为先,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内省、克己、恕的途径,达到“从心所欲,不通知”的理想境界。这种道德修养方法已成为儒家的传统,对当代社会仍然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子德育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德育的理论基础和“仁”、“义”、“礼”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揭示的基本原理以及“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无不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的一面。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能够结合时代精神科学地加以取舍,创造性地给以继承和发展,就一定能够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一、学法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指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方面 ,教有教法 ,学有学法 ,尽管学生可以不研究教师的教法 ,而教师却不能不研究学生的学法 ,若只重视教法研究和探讨 ,而忽略学法研究是不能真正搞好教学的。因为 ,教是为了学 ,学生不会学 ,教师讲的再好 ,也形同乱弹琴 ,没有实效。孔子在《论语》中写得 :“授人以鱼 ,能供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这说明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学会某些具体知识更为重要 ,因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比具体知识更大的迁移性 ,有更高的智力价值。因此 ,学法指导对学生学好制图课程十分必要 ,学…  相似文献   

6.
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吴木荣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兴趣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雍也》中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进化论的创立者、著名生物学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在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  相似文献   

7.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论语·学而篇》的编排具有内在的逻辑。全篇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章,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四时顺序进行编排的。春部讲“学”,暗示孔学即“仁”学,并且指出了治仁学的基本方法;夏部讲“习”,本着“礼”的要求,具体列举了“时习”之道;秋部讲“义”,阐释了以什么原则对待孔子方为适当;冬部讲“智”,启迪人们如何认知孔子。这种内在逻辑体现了编者遵从的是“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国哲学主张。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公私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孔子从个人道德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大层面倡导“公”,对“私”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个人伦理方面,孔子认为个人在面对公私关系时,应做到“先公后私”和“见利思义”。孔子非常推崇“公”和“义”,并把它们看成是人的最高修养的标准。在国家政治伦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张公室,抑私门”和礼治的思想来应对公私颠倒的局面。孔子认为以“礼”教化民众是协调公私、群己关系的有效途径。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政治价值观之一。为实现理想,孔子提出了经济上均无贫、政治上执中、教育上有教无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者期救一、政 之止场 口O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学习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体会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文献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对党的“三大”未能解决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初探周春元曾钟黄自为王元培冉启明忍、下哲,之学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论孔子伦理思想 —兼论孔子政治忍想普通(形式)逻辑推理是演绎的一统天下试论异化的产生及其克服胡塞尔现象学的,’l欢洲危机论’,·剖析…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我积极参加JIP实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生“学会”数学,而且使学生“会学”数学、“想学”数学,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一、激发动力、培养兴趣,创造乐学的心理环境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提高。使学生“认真学习”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由教师采用“高压政策”学生惧怕老师而“认真”学习;有的是家长的棍棒…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及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孔子是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阐释其思想的?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孔子的思维方法。本文认为,孔子在阐释其思想时主要地运用了“叩其两端的思维方法”、“辩证的中庸思维方法”以及“对抽象思想辩证地展开其具体内容的思维方法”,并对这三种思维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述而不作"看孔子的写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而不作”是孔子写作教育现的核心,这种写作教育现对当代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从探究孔子写作教育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写作状况,提出写作教学或是学习写作必须是将“读“与“写”,“述”与“作”紧密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师德规范浅探孙美玲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末世,面对王权失控、礼崩乐坏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德政”的理想,打破“学在管府”的传统,开办了平民私学。这一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使他终生...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学员学习的过程。教是为了学,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员不但要重视“教”,也要重视“学”。教员在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让学员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的方法途径有很多,本文就指导学员如何阅读教学材料的方法,谈一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陈平 《科技信息》2010,(33):247-247,228
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首先要搞清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四点:学数学的目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对待作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设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遵循“以学为主”和“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尝试采用了学生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任务驱动和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了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新模式中,如何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环境、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面向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环境,以及实现学习环境的情景化、社会化,是我们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