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分析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环境特征,认为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耕地质量差,可耕地严重不足,后备耕地资源缺乏。提出以单个峰丛洼地为单元的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整理。把单个峰丛洼地作为一个单元,按照生态系统的要求,进行水利设施、能源及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土壤改造,坡地改梯地及平整土地工程,景观整理措施,生物技术措施,以及农业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该模式实施3a,龙何屯的强度水土流失区变成中轻度水土流失区;实现整个村子自来水到户,每户1个沼气池.粮食单产量提高到近4500kg/hm^2,人均总收入约1230元,提高了80%;植被覆盖度由原来不足10%提高到37.74%,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30%。  相似文献   

2.
付光辉  陈慧 《科技信息》2011,(29):I0039-I0040
暴露和危害分析是生态风险评价分析中的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部分,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微地貌、土壤性状、水环境和生物、生境与景观4个方面暴露-危害分析,为开展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中创建森林生态型景观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笔阐明了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森林引入城市,在成都市中创立森林生态型景观路的必要必琢重要意义;并结合工程实际,探讨如何进行森林生态型景观路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甘宁  周军 《科技资讯》2010,(25):33-33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整理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RTK与常规全站仪在土地整理测量中的精度对比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沙市某镇土地整理项目,探讨了两种测量方法的实施步骤,分析了二者的精度,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开发中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山东省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层次分析法与GIS进行耦合,探讨其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适宜性,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研究中,选取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评价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因素的提取和获得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西省上饶县皂头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了数字高程模型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实现项目区地形的三维可视化地形分析,判断项目区地形现状,辅助土地整理规划辅助设计,为该类地区整理项目中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工程项目规划以及工程量测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区为例,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在探讨城镇规划发展区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基础上,提出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景观途径:编制科学适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土地用途管制体系;开展土地整理,实施综合开发;建立复合稳定的城郊土地生态系统;优化城乡土地配置,建立城镇地价体系;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加强可持续的资源环境观念教育,完善土地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是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生态影响可以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选取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大类指数与9小类指标,在AutoCAD与MapGIS平台上提取与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计算出各指标量整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斑块密度指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破碎度指数减小,水田的优势度增高且更具有连通性,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和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中各类型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出现非均衡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从2000年至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景观生态发展突显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惠州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的绿色城市定位提供规划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19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惠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其中林草地占景观总面积达64.21%,占据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导地位;(2)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面积:未利用地>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而急剧减少,转化后三类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总体变化不明显;(3)惠州市2000—2018年各景观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存在多种优势种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城镇用地边缘离散化,地类之间连接紧密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建议通过构建城市三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方式对惠州市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规划的基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笔者以南京市幕燕风貌区为例,在利用风貌区CAD底图,获取景观斑块类型、数量、面积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5项指标,对幕燕风貌区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51,优势度指数为0.6367,均匀度指数为0.5289,风貌区具有优势的景观类型、景观分布不均匀;2)大多数类型景观的破碎度指数及分离度都较高,说明风貌区受人为干扰显著.据此,提出了统筹安排景区内建设用地外迁、对风貌区内弃置地统一进行生态修复、进行整体景观格局规划、减小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打造风貌区丰富的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等景观格局优化的措施,以期为风貌区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实施 “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扬州耕地景观为对象,运用Fragstas 4.2软件和ArcGIS 10.2软件模拟计算扬州耕地景观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筛选出主导影响因素,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软件分析出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差异。【结果】扬州市耕地景观生态安全以市中心周边地区向西北方向逐年降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解释度明显高于自然影响因子;各个主导社会经济因素对扬州市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结论】通过GIS空间模拟、地理探测器筛选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模拟分析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和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为揭示沿海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GIS技术和半变异函数的分析方法,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从三生空间角度构建防城港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模型,深入研究了2000—2019年防城港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性。结果表明:2000—2019年,防城港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草地生态空间面积减少最多,为34 557.59 hm2,主要流向林地生态空间;林地生态空间作为其他地类的重要转入源,共减少32 962.59 hm2;19 a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持续减少,且后10 a减少尤为显著;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前9 a增加,后10 a减少,总体呈增加之势;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且后10 a增加的面积远多于前9 a;2000—2019年,防城港市各区域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加深、环境质量有所退化,且后10 a表现明显。可见,研究防城港市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对促进其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完善海湾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调查、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青岛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青岛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青岛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信阳市平桥区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桥区具有较为复杂的景观异质性,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长期的强烈干扰是其形成的根源;2.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区域,景观异质性越强,破碎程度越大,优势度和分离度越小;3.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东部除耕地之外,林地也是其主要的景观类型之一.但该区荒地在景观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这预示着人类对该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makes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changing processes of the main types of land us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rough the techniques of RS (Remote Sense) and 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many type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are calculated and mad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1995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as the most vulnerable in the recent 50 years, but resumed in 2002; the landscape pattern diversity index, fractal dimension index and fragmentation index has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area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The research also releases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deteriorate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while the increase of forest land area will help restore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to its original state. The rapid change of grassland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because it has the most effect on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