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谦飞  高兴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6):11305-11312
随着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深入,当前对于传统民居建筑缺乏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对于建筑装饰构件的研究多集中于人文社科的分析,缺乏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而在研究营造技术时只谈及技术层面,没有深入联系地域艺术表现。因此,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并基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研究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营造特征,可促进提升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的方法及科学性。通过对南峪村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分类调研分析以及科学计算,利用Pearso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营造特征,找出了建筑营造技术与装饰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建构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民居简朴而注重实际,建筑的本质着眼于实际功能。因此装饰构件的产生同样着眼于"实用"或"适用"。它们在最初产生时都有着各自的功能,有的还沿用至今;装饰构件几乎都是房屋的维护构件,而主要的垂直受力构件如木柱和房梁几乎不施加装饰;建筑装饰有着一般发展规律:随着营造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从实用性的构件到构件装饰性增强,功能性减弱,但构件仍然保留着维护之用。  相似文献   

2.
湘南民居中的建筑装饰纹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湘南古代人民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1个载体.藻井则是湘南民居中1个重要的装饰构件,从藻井的"形"和"意"2个方面入手,探讨出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特色的构件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九九归一的人生观、外刚内柔的处世观以及尊卑有序的等级观.  相似文献   

3.
王丹玲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36-136,147
本文通过青城古建筑砖雕装饰构件的形态、工艺、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研究,阐述了青城古建筑砖雕装饰艺术的特色,对于甘肃地域艺术资源体系的构建、青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均具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参数化设计与三维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建筑的数字化研究是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结构和构件的分析,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参数化描述,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用VB编程生成宫殿建筑三维模型的脚本文件,在AutoCAD中运行后生成古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闽南传统古厝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装饰艺术的手法、艺术构图特征、建筑装饰色彩、建筑装修材料及构件装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传承、弘扬闽南地区传统装饰文化,并为当代闽南区域建筑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更多具有启示意义的地域性装饰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考察武阁寨村遗留明清时期11座(组)42栋建筑的基础上,对该村的古建筑群从建造时间、平面布局、梁架结构、建筑装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村古建多数建于清代中期,属于地方性的四合院布局,主要有五架无廊式、六架前檐廊式、七架前后廊式三类梁架类型,装饰本着少而精的实用原则进行修饰。继而探讨了其建筑思想。武阁寨村古建筑风格朴实严谨,承载着历史与技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覃怀地区古建筑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客家古建筑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中产生并形成独具客家特色的建筑风格,但受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制约,客家古建筑正面临破损和毁坏的风险,对其进行数字化重建是有效的保护方法,客家古建筑的高效的三维批量建模方法是技术的关键.根据营造法式的构件理论,在分析客家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基础上,将客家古建筑拆分为多种建筑构件,并利用CityEngine的CGA规则语法进行三维构件建模,最后组合构件,得到完整的古建筑数字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极大地降低建模成本、提高建模效率,为今后对客家古建筑三维建模及其数字化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建筑,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了陈家祠墙体开裂、地面沉降等病害的成因;提出了文物保护的措施,即采用树根桩法与灌浆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做到"固本强基",增强古建筑抗击地质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100栋福建合院式民居,结合《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做法的解读、比对,从大木构架营造特征的辨析入手,依托建筑类型学、口述史等方法,将传统民居正厅大木构架分成"前廊+厅+后廊"3个组成空间,并提炼出不同型制类型.通过研究类型分布厘清各地区正厅大木构架地域性,结合空间和时间揭示福建地区合院式民居正厅木构架的演变过程.为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传统民居营造特征辨识及其谱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和传统地域建筑的发展研究,需要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重新转译,而目前国内对传统装饰构件的研究还停留在艺术人文或部分节点的方向上,缺乏跨学科研究和从房屋的整体营造结构出发进行定量分析.因此研究了晋北传统民居木质装饰构件的营造特性,通过前期调研基于有限元分析对晋北代表性木结构五架檩木结构、广亮大门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最古老的一种,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在7000年以上。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建设者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西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为线索,通过对西藏各地古建筑遗迹中陶质饰件制作工艺的细致分析,概括西藏古代陶质饰件的使用情况及其历史分期。  相似文献   

13.
木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涉及众多影响因子,且各因子间还存在相关性和不确定性.为提高木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估方法.首先,将木结构古建筑分为地基、基础、上部结构3个部分,结合其震害特点,选取13个指标作为评估因子;然后,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向量,采用隶属函数和类比法构造评判矩阵,建立三层次两阶段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最后,以青城山黄帝殿为例,应用该模型对其在汶川地震后的破坏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合理、较准确地评估震后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状态,可为木结构古建筑震后维修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 Tibet is a mysterious and char ming plateaudistrict characteristic of lots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vigorous religious affairs . Since the for mation of a for mof specifically Tibetan Buddhis m during the7th14thcenturies , textiles have been playing a very i mportantrole in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in the decoration ofBuddhist temples and monasteries which have becomerepositories of all types of textile decorations . Whetherfor secular or religious purposes ,fromlocal or i mpo…  相似文献   

15.
In the Tibet ancient buildings,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combustible decorative textiles that pose great potential fire hazards. Some typical texti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otala Palace. Their combustion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by UL 94 Vertical Burning test and Limiting Oxygen Index test. The effects of plateau climate on combustion properties, an important fact requir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flame retarding design for combustible textiles, were preliminarily compared via test data in the plain and those in the plateau.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nalyses, some thoughts were presented on the clean and feasible flame retarding means for the decorative textiles due to their special applications in Tibet, in ancient buildings and in plateau climate. The fire resistance, weather resistance, UV resistance, endurance, ornamentation and religious performances for these textile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s comprehensively in the design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建筑物为题材的诗词曲赋,不仅记录着中国古典建筑的华美、庄严、精巧,还寄托着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抱负和情怀,从宫殿、寺庙、亭台、楼阁、书室等不同类型的古代建筑及其诗词作品中,可以读出诗人们面对不同建筑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思想和情怀。  相似文献   

17.
多遇地震下古建筑地基土体振陷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建筑因为历史建造和使用期长,加上使用期间的地震作用,多有倾斜,其地基所受应力处于不均匀应力分布状态.通过动三轴试验,针对两类软硬不同古建筑群地基土体,选定不同固结比及动应力幅值模拟地基土在不均匀应力作用下承受多遇地震作用,采集其变形累计并讨论土体各指标与应力水平间的变化规律,发现软土的振陷主要发生在振动后的再固结过程中,而硬土在类似小幅、多次振动下抗震性能较好,且上部负重越大振动对其影响就越小.分析将为现有倾斜状态下的古建筑的结构稳定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古建木梁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水平裂纹.为保护古建筑,采用XFEM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古建木梁的裂纹扩展特性.基于木材材料特性,仅考虑木梁沿水平向产生裂纹,建立了含裂纹木梁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在顶部施加了水平位移荷载,研究了裂纹扩展过程中木梁应力、变形及裂缝的变化特征,讨论了不同因素对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荷载步增大,木梁变形峰值增大,但表现不明显;木梁主应力峰值明显增大,且发生在裂尖附近;增大外荷载时,木梁应力峰值增大明显,其裂纹容易产生扩展;增大裂纹初始长度时,木梁受力性能变化不大.此外,采用有限元法中的XFEM技术可提高古建木梁裂纹扩展研究的效率,并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构裂纹扩展失效机制,从而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广府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方法,采用菠萝格木材,设计并制作了两榀不同结构形式的典型广府木祠堂箍头榫框架,提出并制作了用于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的雀替型阻尼器,对雀替型阻尼器加固前后的木框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可以弥补初次加载产生的损伤,在转角不大时给残损的榫卯节点提供较高的初始刚度,并在榫卯节点自身开始闭合时与之协同受力,提高节点刚度、极限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使得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能力高于未加固试件;未加固试件经过加载,出现了榫卯脱离、榫卯局部压屈现象,加固试件的破坏形式主要为榫卯脱离、榫卯局部压屈和竖向顺纹劈裂裂缝;各节点的滞回曲线呈现明显的“捏缩”现象,榫卯节点强度退化系数均大于0.83,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稳定的承载性能,随节点转角的增大,各节点的环线刚度、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呈现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边跨框架试件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逐渐稳定于0.1~0.2,而中跨框架试件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逐渐稳定于0.05~0.1,且经过阻尼器加固,边跨框架与中跨框架试件的总滞回耗能分别提高了67%和19%。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古建筑的一些结构构造特点及新时期对古建筑的需求.将钢筋混凝土材料和木材的各种性能进行比较,得出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比木构建筑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通过对贵州经济现状分析指出旅游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在旅游区修复古建筑的重要性.结合贵州省情及全球生态环境指出在贵州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替代木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