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阻力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河南信阳为例,在全面调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从研究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镇)化特征入手,阐明了中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阻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加快中部农业经济地区城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及发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中部地区的崛起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部塌陷之现状和中部崛起的提出中部在全国的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板块。在整个中国达到全面实行小康和进一步实行现代化的过程中,这块土地它的崛起将从根本上能够体现中国的整体实力和未来的竞争力,中部地区有6个省,从山西一直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这六个省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经济日报》连续刊载《自主创新·看表说话》,从多项指标看。河南居全国中下游水平,郑州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居于中游水平。这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中原首位城市不相称,也表明河南省的潜力所在。河南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以及中部地区的位置根据《200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有关统计结果,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序中,北京、上海、广东分别以  相似文献   

5.
杜青锋 《科技资讯》2014,(5):174-175
郑州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城市和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加快对郑州航空港区的规划建设是将郑州打造成国际化城市的战略选择,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打造郑州新的经济增长核心,以推动郑州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进而为提升国内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层视点     
曾培炎:河南要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带头作用曾培炎日前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曾培炎对河南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要充分发挥河南在中部崛起中的带头作用。河南地处中部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和各项重要指标在中部名列前茅。曾培炎强调,河南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勇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发展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GDP约占全省GDP的70%左右,高份额的GDP发展却带来了高污染和高损害的环境代价。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引入绿色GDP理念考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实现河南县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伟东 《科技信息》2012,(8):424-425
河南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河南经济不仅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且正在实现由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向以新兴工业为经济主体的重大转变。河南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五大经济体。在国家中部崛起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分析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对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河南大经济的新腾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群城际经济关联的空间结构的准确度量和把握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作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中部地区城市群备受瞩目。因此,本文基于经济质量、经验常数、时间距离等多角度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6个城市群43个地级市经济关联的空间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城际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的差异,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关联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的经济关联度差异较显著。②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较城市群城际间经济联系总量大。③城市群整体对外辐射能力不强,吸引强度高于对外辐射强度。④城市群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但各个城市群网络密度均低于整体网络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中部区域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了东、中、西部近年来各项评价科技能力指标的具体统计数据,从科技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中部科技投入的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对东、中、西部以及中部5个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关联性,且科技人员投入比R&D经费投入的经济贡献作用强;中部各个省的科技人员投入比R&D经费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强,相对而言,湖南的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大,湖北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贡献作用最强。最后提出了以科技促进中部经济发展的建议注重提高科技人员数量和质量,保持科技人才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对优势;增加R&D经费投入力度,有效挖掘科技经费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中部各省特别是湖南和河南,应加大对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1.
日军占领山西后,在沦陷区、游击区乃至解放区大肆掠夺农业、工矿业资源的同时,对民营工商业也进行了空前的摧残.侵略者不仅直接掠夺作坊、商号财产,而且建立各种殖民机构和推行贸易统制等繁多的限制商业发展的殖民政策.这些殖民举措不仅导致商品市场的日益萧条,使山西民营工商业在资金、市场两方面蒙受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的恢复乃至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地域体系中,西亚处于欧亚大陆亚太地区发达经济地带与欧洲发达经济地带之间的“低谷”.本文着重探讨西亚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地域组合结构,揭示出西亚客观存在着三大类型经济及其相应的地域部门结构,并对其特征、存在问题、调整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南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较大。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县域经济在综合实力和不平衡性、产业集聚区建设同质化、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对策,即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要培育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突出主导产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民族工业兴盛的原因。大连民族工业兴盛的原因有:自由港经济制度的实施,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民族工业者自身的苦心经营。大连民族工业虽然曾经短暂发展,但是在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下,民族工业最终衰落。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在分析全球化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从区域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复关”给东莞经济带来影响,给东莞制造业、外资引进工作、第三产业、地产生及国有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复关”对东莞经济而言更多的是机遇,较少的是挑战;短期是机遇,长期是挑战。东莞应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改革,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根本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旅联动是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组织创新.通过对现代城市商业和城市旅游发展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商旅联动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商旅联动的内涵及作用,阐述了城市商旅联动的必然及作用,以期对城市商旅联动的深人研究作以铺垫.  相似文献   

18.
非传统矿产资源系指目前技术经济及环境因素限制而尚未被有效地认识、发现、勘探和开发的矿产资源 ,是传统地学和矿业的创新命题。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主要有 :非传统矿产 ;矿产勘探的非传统理论、方法和技术 ;非传统矿业 ;非传统矿业经济等。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开发研究的前景十分可观 ,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匮乏的可靠途径 ,而且是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环境条件 ,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开发研究领域 ,因此 ,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必将促进地学和矿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中游西充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证当前大力发展西充县域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县域旅游产业具有妪位优势和发展良机。强调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并纳入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无规划,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达,但生态环境脆弱,地方经济基础条件较差。应将该区建成石油、石化、牧业、渔业基地和多功能经济区.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和生态农业,建设立体交通网络.以河广公路、德桩铁路、德龙铁路在本区所构成的“干字型结构”作为生产力总体布局的基本框架,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