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09年,湖州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从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建设区域创新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四方面扎实推进“科技帮扶促调”活动,为推动湖州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以来,湖州市科技局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区科技局领导重点结对帮扶54家企业,组织174名科技人员结对帮扶百家企业,共走访企业600余次,举办了200多个培训班,培训人次达4500;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09,(2):18-18
1.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向万家企业送温暖”的决策部署,市区联动、部门联手,在2008年“科技创新服务月”基础上,深入十三个区、县(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科技帮扶促调——送温暖”活动。重点走访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块状经济的重点企业和孵化器在孵企业,加印政策汇编,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09,(2):29-29
浙江大学“双百双干科技帮扶行动计划”即在1年时问里,组织100家创新服务机构(国家、省部和校属创新服务机构)和100个创新服务团队,围绕浙江20个重要区域特色产业,与1000家企业结对,开发、转移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努力为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贡献。该计划主要面向浙江重要区域特色行业和重点帮扶企业,  相似文献   

4.
《太原科技》2010,194(3):107-107
近日,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诊所启动仪式举行。渣打银行大连分行等4家机构被聘为“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诊所服务联盟机构”。  相似文献   

5.
冯晶晖 《甘肃科技》2008,24(1):145-146
以项目管理的思想确定我省高校与企业科技融合与创新的战略新思路和重点,明确我省科技发展"校企联盟"的关键问题、关键任务及重大技术项目。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及高校相关核心技术为纽带的甘肃省主导产业聚集群或产业园区建设的创新思路。构建我省校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及良好的"校企联盟"科技产业运行机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使校企科技创新向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卢江 《今日科技》2009,(1):13-14
2008年,上城区科技工作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浙江省“科技强区”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提升、服务、争先”为主题,科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稳步推进。重点抓贯彻,促进步,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抓创建,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抓保护,促创造,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夯实;抓示范,促引领,科技支撑社会事业不断彰显;抓引进,促增长,孵化器建设不断推进;抓管理,促服务,创业创新机制不断深仳.  相似文献   

7.
《合肥科技》2007,(12):2-2
12月29号下午,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启动。全市6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这个平台,共享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11,(11):109-109
为进一步提升江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近日,江西省科技厅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新组建了25个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优秀科技人才为主体且具有江西优势特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其中,技术创新团队22个.知识创新团队3个。到目前为止,我省共组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99个,标志着创新团队组建工作基本完成了《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规(2009-2012年)》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杭州科技》2005,(4):57-57
“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启动暨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成立仪式”于6月30日在新侨饭店举行。在仪式上启动了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并对首批根据《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经组织申报、材料初审、专家评审、行政决策等程序,确定了杭州伊士曼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家单位为“第一批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并进行了授牌。同时成立了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服务联盟和风险投资联盟,以及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  相似文献   

10.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新形势下,2020年开始推行的“科技专员”新政策旨在将“传统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上升为符合新形势的“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机制”。通过分析近三年来(2020-2022年底)广东、内蒙古、贵州、四川、湖南等全国不同区域各省市科技专员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得到当前科技专员在一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本模式与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在生产技术对接、科技专员遴选、企业积极性激发、政府引导方式上仍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科技专员为主体,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由政府部门、地方企业、科技专员、高校院所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共同体”,最终形成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结果对于“科技人员”升级为“科技专员”“服务地方企业”升级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最终实现以区域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区域特色经济,立足支柱产业,坚持企业化运作,积极创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县(市、区)创建了40多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发展中自身实力明显得到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逐渐步入良性循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企业化运作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前身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由于认识上的差…  相似文献   

12.
邓爱华 《科技潮》2009,(9):18-19
为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创新科技工作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北京市科委等有关部门支持和推动农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发起成立了面向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农业发展的系列联盟,2009年7月13日,首先启动了“食品安全科技服务联盟”、“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籽种产业发展科技服务联盟”、“设施农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和”北京农村污水处理创新服务联盟”,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9,(9):24-24
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是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由北京中介服务机构和其他科技资源机构组建的社会化服务团队,该联盟目前已有成员158家。  相似文献   

14.
12月14日,浙江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在去和召开服务企业现场交流会,平台副理事长潘杏梅带领创新服务团队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5.
《厦门科技》2014,(5):1-4
“科技创新,信息先行”.根据《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精神,厦门市科技局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为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启动建设“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并由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承建.平台基于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承建的“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为厦漳泉三地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部门乃至个人提供免费又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和情报增值服务,是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打造浙江省科技强区和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6年6月~9月,下城区科技局对辖区内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科技资源优势,分析、发现其不足并进行改进,探讨整合策略,对于推进下城区科技进步、促进下城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下城区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概述⒈科技活动单位下城辖区内目前有研究院41家、研究所69家、设计院18家、设计所7家。国家、部、委及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0多个,工程研究中心20多个。其中所调研的25家科研院所中,研究院(所)17家、设计院(所)8家。此外,有爱特软件…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化工过程强化科技创新团队”是在长期科技项目合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集“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上有引领作用的研发团队。2011年3月经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开始立项建设,团队由杭州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章鹏飞教授负责),与浙江大学、台州学院、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瑞树生化有限公司、浙江启明药业有限公司、浙江联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等3所高校、7家企业为主体组成,参与的企业中有4家为上市公司、6家为到家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8.
科技直通车     
《今日科技》2006,(11):12-15
温州市鹿城区:网上市场成交金额近2.5亿元浙江网上技术市场鹿城分场在鹿城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校企科技合作和高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年获省、市网上技术市场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运行至今,网上技术市场鹿城分场吸引了约4500多家企业成为注册上网企业,共发布技术难题653个,签订合作合同232个,成交金额达2.453亿元。2006年,网上技术市场新增上网企业约40多家,发布技术难题40个,英文技术难题2个,签订合作合同18个,成交金额2500万元。(温州市鹿城区科技局叶小丽罗绿燕)龙泉市:太空种子登陆龙泉近日,备受瞩目的太空种子…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围绕"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建设方针和"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推动升级"的总体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从服务中起步,在创新中发展。自"平台"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服务六年来,立足浙江,开拓创新,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科技文献服务创新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绩效为落脚点。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文化三大系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出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先后在全省建立科技文献服务站33家,深入开展各项服务。经过6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在资源整合、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现状及共享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基础条件是一切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保障系统,是支撑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基础和保证。广义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指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4个方面;狭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指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其主要包括为研发(R&D)活动提供基本资源和手段的科技基础条件,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产业发展服务的科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