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相比,是一种非"意识流"的意识流创作。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结果,继承了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以“人”为基点,恪守人文精神是梁晓声小说创作的主线,这一特征充分地表现在他对同代人价值理想的追寻,对人性美的不懈探索,对现实的深沉忧患意识以及对形式坚守拓新的创作轨迹之中;与此同时,梁晓声始终以他那峭拔独立的文人品格和操守,在转型阶段的社会现实面前,引导人们向人类精神的极至前行。 相似文献
3.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关注个性的过程,符合了新时代的教育现状。但怎样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我借新课程改革春风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的做法,如今一年已过,在此总结其中得失,以便广大同仁予以指点: 相似文献
5.
李鹏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意识流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种先锋表现技巧,该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方式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意识流程。川端康成通过早期的简单模仿,中期的大胆尝试,到后期终于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为这一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东方意识流手法,该手法颇具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莫运平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14(3):53-55
基督教的一些重要观念是西方诗学入思的前提之一。其中,上帝创世说对西方诗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文学创作本质,创作主体的客观化立场等命题中。 相似文献
7.
8.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9.
徐一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1)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诗(文学)与“愤”的关系一直是谈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有人甚至习惯地将“愤”这种内心的情感体验当作诗文创作的动力.认为创作就是一种泄愤的手段.“愤”积得越深,内心苦闷越甚,创作的欲望和冲动就越强烈.因而,发愤著书、著文泄愤也就成了极有影响的创作动力论.我以为,通过考查这种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怎样由诗文批评被运用到小说批评,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张竹坡的泄愤说与他的小说创作动力论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要想理解“泄愤”与创作的关系,必须在愤与文的关系范畴中加以把握,后者已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作出了许多精辟之论的课题,先秦的《礼记·乐记》中就有所谓“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说法,《尚书·尧典》中所说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的“言志”,尽管被后世解释为“表达志意、思想”,但实际上,它与“缘情”并不是绝然相对的.因为“志”,按许慎《说文解字》云:“意也”.“意,志也”.二者是互训的,唐代孔颖达在讲解“好、恶、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故事"是阙迪伟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反映社会问题是阙迪伟小说内容上的显著特色,简单或复杂是阙迪伟小说反映社会问题的两种形态,多姿多彩的故事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阙迪伟之小说不至于给人以重复、单调、乏味之感。"问题+故事"这一创作模式,赋予阙迪伟小说生活味浓、可读性强等优势,但也带来了囿于生活、缺乏创新之弊端。 相似文献
11.
乔叶的小说创作,在两个方面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一是尊重"底层",表现"底层"苦难生活中的人性光芒;二是深入人们内心世界深层,挖掘被遮蔽的隐秘真实。此外,乔叶作为一位生长意识强的作家,近来的作品表现着她对自我创作局限的努力突破。 相似文献
12.
王蕾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4):64-68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蕾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彭蔚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06-108
“萨岁”是已去世的祖母或先祖母的意思。侗族人民认为,“萨岁”神通广大,能战胜任何敌人和灾害,不仅能保护村寨的安全,而且主宰着人们的祸福,是他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神。文章从祭祀“萨岁”活动中的侗族舞蹈和以“萨岁”为核心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两方面分析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五四”起,中国的小说家开始对乡土中国的生活状态进行描述。198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家们开始反思与探索。河南作家阎连科突破被“现实主义”固化了的乡土中国形象,对乡村的生存与死亡进行“极端化”的书写,将人类在面临绝境时所能承受的限度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派作家,施蛰存不断地做着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的努力。创作中,他用写实的笔调表达了对人性的呼唤,而随着对人的生命原形态探究的深入,他更运用了精神分析等现代派创作方法进一步地揭示出人在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束缚下自我意识的觉醒、抗争和突围,从而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丽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3,(4)
冰心和庐隐早期“问题小说”是“五四”问题小说创作中很有特色和影响的一个部分。她们的创作精神实质是现实主义的,表现形态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本文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语言文字等方面入手,对两位女作家的早期“问题小说”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其时 ,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多受“谋生所迫”与“牟利之役”之役 ,因此 ,其创作原动力并非“发愤著书”之内驱 ,而是为物所使的外役力。话本小说作者受功利所制 ,不求留芳千古 ,却要受益一时 ,不得不抱定急功近利的行世观。作为话本小说创作两个前提的外役力和行世观 ,它们于提高小说社会地位、繁荣小说创作和保持小说的“市民文化”性质十分有益 ,但也并发了“媚俗”之症 相似文献
20.
就作品篇目和作者数目的比例而言,“文革”农村小说可以说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大的。造成这种文学样式畸形“繁荣”的原因很多,但特殊的时代生活基础,文学界持续不断的理论倡导和作者们与之相应的艺术追求,无疑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