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洋河古终端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羊可终端湖泊野麻湖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参数、概率累积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古终端湖泊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石羊河古终端湖曾经是一个稳定的湖泊环境,大约在趴4000多年前演变成为浅湖沼环境,现在已完全干涸。野订湖剖面记录的数层快速风成沉积代表了周期性的沙尘暴事件。  相似文献   

2.
渑池盆地是黄河中游的一处峡谷,周边的黄河两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研究盆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对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渑池盆地池底村古湖泊沉积进行剖面观察、连续采样、14C年代测定(校正为日历年龄)和粒度组成分析,发现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渑池盆地的古气候和古湖泊水位变化情况.剖面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变化特征揭示,渑池盆地末次冰盛期以来古湖盆流域的气候环境演化序列为:19 543~8 039 cal.a BP期间,早期对应于末次冰期,气候比较干燥,古湖泊尚未形成,进入全新世气候由干冷向暖湿化方向转变,古湖泊开始形成;8 039~3 473 cal.a BP期间,气候环境处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此阶段相当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湖泊水位最高;3 473~2 897 cal.a BP期问,气候波动剧烈,总体上气候较前一段干旱,湖泊水位下降;2 897~2 422 cal.a BP期间,气候干旱,古湖泊干涸.渑池盆地的环境变化过程与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终端湖猪野泽为研究对象,建立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指标与湖泊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将定量重建结果与沉积环境、沉积物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中值粒径、平均粒径、w(总有机碳)及综合多指标定量重建的全新世猪野泽湖泊水位变化,与粒径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及沉积环境变化一致.对比亚洲季风和中亚西风带控制地区典型全新世记录发现,猪野泽湖泊水位变化受到亚洲季风模式和中亚西风模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粒度分布特征、岩相特征恢复了下岸角剖面地层的沉积环境:该剖面地层以曲流河河道沉积为主,间有滨湖和滞水洼地沉积.用粒度参数确定了剖面中各地层沉积时的水流强度,借SummoonSA的经验公式恢复了形成几层冲积层的古河流的水文参数.粒度参数、水流强度、古河流水文参数显示出下岸角剖面地层沉积时,古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3个过程:早期(Q22)基底层沉积时,水流强度中等,河流规模小,年均径流总量小,气候偏干;中期(Q32)主体层沉积时,水流强度有波动,河流规模大,年均径流总量大,且间有湖泊和多层泥炭发育,气候湿润;晚期(Q13)盖层沉积时,气候变干,湿度复又变小.  相似文献   

5.
贵州黄平铁厂沟铝土矿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黔东南黄平铁厂沟铝土矿区大井、包老及鞭炮厂三个剖面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大井剖面中以砾石、豆粒结构为主,致密块状构造少见,反映其形成环境为靠近河流入湖处;包老剖面广泛发育致密状与碎屑状铝土矿韵律,两者之间呈突变接触关系,说明其形成于靠近河道的湖岸环境或河流的漫流或片流入湖环境,为间歇性供给的产物;鞭炮厂剖面中以致密状铝土岩(矿)为主,揭示其形成于水体宁静的较深湖环境.三条剖面沉积特征反映成矿时古地理格局为北高南低的态势,成矿物质由河流从研究区北部带入湖泊或入湖口堆积成矿,因此,研究区北部是找铝土矿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6.
湖泊沉积物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是反演区域古环境的有效载体。本文选择巢湖西湖区CH-1钻孔连续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和磁化率数据,结合公元1450年以来该区域旱涝灾害文献资料和全球气候变化代用指标中的Intcal 98 ~(14)C同位素数据,对500 cala.BP以来巢湖流域古气候演变,特别是降水演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450-1949年间,巢湖流域降水变化经历了少-多-少-多的变迁,湖芯钻孔粒度、磁化率变化很好的响应了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腾格里沙漠古湖泊沉积和地貌的考察及对典型代表剖面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连续而巨大的淡水湖泊高水位形成于距今3.9~3.6万年前.在距今3.3~2.3万年期间,腾格里沙漠西北部曾存在一面积至少达16200km2、水深25m(白碱湖,最大水深超过60m,分布于大海子一带)的淡水湖泊.大量的瓣鳃类、腹足类化石及介形类化石组合的存在表明该时期湖泊水温不低于10℃,由此把该时期的湖泊暂且称“腾格里大湖”(MegalakeTengger)  相似文献   

8.
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河南孟津地区发现全新世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和湖沼相沉积剖面。作者对这2个剖面之间进行了野外调查,绘制了其间的地层图,并在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采样,对样品做了粒度、磁化率以及CaCO3含量分析。通过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与湖沼相沉积剖面的对比,研究了中全新世孟津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孟津地区在7020~5660aBP和4610~3755aBP是古湖泊形成和古土壤发育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在5660~4610aBP孟津地区经历了一次气候波动,湖泊缩小为零星湖沼, 古土壤发育中断;3755~3055aBP湖泊萎缩干涸,黄土开始沉积,气候转向冷干。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晚期,湖面水位较高,人类在古土壤上活动;二里头文化时期湖泊萎缩,人类活动向低处转移,湖泊完全干涸时人类开始在干涸的湖相沉积层上活动。  相似文献   

9.
于猪野泽古湖盆南北向中心线及湖盆边缘东北部两个区域内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共45个,既包含来源于地表径流的沉积物,也有在湖泊内部形成的沉积物.分别对其粒度、TOC、w(C)/w(N)及δ13C等分析后发现猪野泽表层沉积物颗粒随地势自高向低逐渐变细,且沉积物中的TOC和w(C)/w(N)逐渐升高,δ13C则相反.据此可知,猪野泽古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及地球化学指标特征符合干旱区内陆河终端湖泊沉积物千年尺度上的一般规律,故可使用这些指标推测猪野泽古湖泊的水动力条件和湖面水位等.  相似文献   

10.
湖泊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变化是反映内陆湖泊水环境与气候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在河北坝上安固里淖钻取沉积样柱,分样进行自生碳酸盐矿物类型分析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剖面的纹层年代以及粒度分析和易溶盐分析,对湖泊地区的全新世古环境进行了探讨:8507—7909 a B.P.,湖区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夏季风先减弱随后增强.7909—7004 a B.P.,冬季风较强,气温低,蒸发量小,湖水盐度高;7004—5491 a B.P.,气温较高,降雨量大,湖水冰冻时间短,相当于大暖期鼎盛阶段;5491—4617 a B.P.,大气湿度低,气温低,冬季风较强,湖泊冰冻时间长,代表大暖期气候剧烈波动阶段;4617—574 a B.P.,冬季风较强,降水量少,河流补给少,湖泊冰冻时间较长;574 a B.P.至今,冬季风较弱,冰冻时间缩短,气候向暖湿发展.安固里淖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反映的环境变化与我国北方地区的全新世环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方法结合年代数据分布情况重建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但也存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在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青海湖盆地风成砂都广泛发育,但青海湖盆地同期还有古土壤发育,冬给措纳湖流域在这一时期也有少量的风成砂层出现;中全新世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沙活动较弱,整个东北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晚全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风成砂发育较好,而共和盆地古土壤广泛发育,同时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和古土壤均有出现,说明风沙活动强度的区域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区受到了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风沙活动强度与区域有效湿度密切相关,区域有效湿度较高时,风沙活动较弱;反之,风沙活动较强.另外,大面积湖泊的存在使得青海湖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特点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不尽相同,湖泊水位与湖泊增湿降温效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源供给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年代数据的概率密度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单个年代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年代数据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中晚期以来临汾盆地中发育了五级冲湖积台地或阶地。地貌沉积阶段性发育的特点反映出临汾古湖在这一时期曾经历过多次收缩的变化。根据上覆冲湖积台地或阶地的最老黄土古土壤序列,我们发现在S8的早期(年龄0.75MaBP),S5的早期(年龄0.50MaBP)和S1的早期(年龄0.13MaBP),盆地中发生了三次大幅度的湖退;在L1SS开始发育时(年龄52kaBP),汾河发生了一次强烈下切,形成了T2阶地。从影响湖盆变化的因素分析,构造抬升是导致三次大幅度湖退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是T2阶地的致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达连海湖心浅井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达连海粒度代表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达连海沉积物频率曲线主要是正态单峰型,反映流水作用为主要沉积作用。湖心底部降水较多,湖面高,沉积物以细组分占绝对优势,频率曲线显示物源较单一,为深水沉积环境,但后期环境有所变化;中下部降水相对稀少,湖面降低,沉积物以粗组分含量增加,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中上部湖面上升,细组分含量增加,频率曲线显示物源由复杂变单一,为浅水沉积向深水沉积过渡环境;上部沉积物粗细间隔连续变化,频率曲线显示物源复杂,反映湖区环境进一步恶化,风砂活动频繁。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了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降水、流水和风力作用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达连海5 000多年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5 600~5 100 cal a BP的湿润、5 100~2 500 cal a BP的干旱、2 500~800 cal a BP的偏湿和800 cal a BP以来的偏干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河湖长制是中国在新时代探索解决水生态问题的一项伟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断点回归模型,探讨了湖北省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之后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对河湖长制做了一项政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河湖长制政策在短时间内并没有达到保护水资源的预期效果;2)河湖长制对于湖库的水资源治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3)河湖长制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完善河湖长制,充分发挥河湖长的引领作用;加大对湖库水资源治理力度;加强河湖长制的责任落实,完善考核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钻孔取样、野外考察、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山东小清河流域浅层的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南部浅层沉积物以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为主,富含钙质结核和蜗牛化石等黄土标志物,发育明显的黄土-古土壤沉积旋回;南部粒度特征与青州黄土、北京降尘、西峰黄土等典型的风成沉积物相似,具有中国黄土的典型双峰特征,粒度分布明显粗于北京降尘和西峰黄土,而与邻近的青州黄土相似或较其稍粗,体现近物源的特性;末次冰期时裸露的渤海陆架是研究区黄土的主要物源区,中国东部季风和流域以南的山脉为黄土的形成提供搬运动力和地形条件;流域最北端发育古河道沉积,黄土与古河道间存在一个过渡带,沉积特征的差异和流域内南高北低的地势致使南部潜水面深度远大于北部,最终导致油气地震勘探中北部的地震激发效果明显优于南部。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隐湖泊,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按河流与湖水动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将其三角洲为2种类型:鸟足形(河探型建设性)三角洲、扇形(河浪探型)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浪控型破坏性)三角洲,前者沿青海湖断隐盆地长轴发布,是湖区最大和最典型三角洲,后者沿盆地短轴分布,形成规模小且发育不齐全,鸟足形三角洲发育完整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后三角洲有个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由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洪泛平原、泥沼、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组成,与国内外其它湖三角洲相比,以发育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为其特征;平直滨岸形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部分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发育(属滨岸沉积);湖泊三角洲的形成受气候、构造、地形、河流作用与湖泊作用相对强度以及注入河水与盆地湖水在河口地区的混合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some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are potentially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With a case study of Pumayum Co,where glacier meltwater is important to supply(we call this a glacier-fed lake hereafter),we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lake sediment grain size to temperature change.This is done by resolving the modern hydrodynamic process,coupled with comparison of paleoclimatic proxies.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arameters,percentage of grain size and the grain 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urve,hydrodynamic processes are analyzed.Five clastic sedimentation types are thereby discriminated.In the open lake area,suspended load transport is the main transport agent.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GSTA),a sediment dynamics model,reveals a trend toward eastward transport.This indicates that the largest and glacier-fed river,the Jiaqu River,influences the entire lake(not just the subsurface alluvial fan),and that lake sediment grain size may serve as a temperature indicator.Time series comparison between grain size of a short core from the central lake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confirms this temperature indication,which in turn shows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discriminating the hydrodynamic process.This case study will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using lake sediment in glacier-fed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羊河八大河流径流量数据和径流极值比分析该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石洋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径流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营的丰枯变化程度最剧烈,黄羊河次之,沙沟寺(东大河)的变化最趋向于缓和;由西向东,石羊河流域的各河流年径流的补给形式由冰雪和降水正逐步过渡到纯降水;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来13年石羊河流域的出山径流总流量仍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9.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调控所产生的效果,采用数学模型对其水动力进行模拟.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型),以湖体水龄(描述湖泊水体交换速率的参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湖体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速、风向以及出入湖的流量;(b)太湖湖体水龄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时空异质性,夏天的平均水龄约为130d,其他季节的平均水龄约为230d;(c)太湖地区夏天的主导风向——东南风能够促进东部湖区(无锡、苏州水源地所在地)和梅梁湾湖区(太湖重污染区)的水交换,改善水体运动条件;(d)望虞河入湖的最经济调水流量为100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