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戏剧以创新的姿态活跃于80年代的中国舞台,它的出现无疑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影响,并在某些艺术追求上也与后者相一致,因而与诗歌、小说领域里的创新潮流一同被视为中国的“现代派”.但应该看到,探索戏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戏剧,它在一些重要方面仍然遵循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未越出本世纪中国话剧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戏剧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重大差异,以说明探索戏剧的基本特点.卜)理性与非理性中国探索戏剧以理性主义为基础,它与建立在非理性主义思潮上的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最大的戏剧流派之一,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不仅在欧美各国为现代派作家竞相采用,即便在东方乃至我国的戏剧舞台上,也不时可见此类剧作。川剧《潘金莲》、话剧《孔子·耶稣·列侬》即是典型例证。可见荒诞派戏剧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广泛影响。认真研究一下这一戏剧流派,无论是对了解外国戏剧的创作经验,还是对繁荣我国文学创作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戏剧发展史上 ,尤金·奥尼尔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位置上。这使得他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时 ,既具有类型化与主观化的现代派色彩 ,又兼备古希腊悲剧人物鲜明且矛盾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旧的舞蹈创作方法,旧的艺术形式阻碍了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在西方现代派舞蹈影响下,中国现代派舞蹈将是艺术之林又一颗灿烂的明珠。本文从中国现代派舞蹈复兴的原因谈起,探索了中国现代派舞蹈的创作思想,并论述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派舞蹈创作不要过分强调直接运用舞蹈表现绝对抽象的概念,人们要多创造中国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派舞蹈。  相似文献   

5.
本在论述西方现代派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成就与局限的基础上,郑重就西方现代派学对中国新时期学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美术产生与发展于西方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它打着创新开拓的旗号面向新的社会,并形成与古典美术和大众精神的隔膜与对立。中国现代美术尚缺少全面移植的土壤,更不应只对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美术片面吸收,而应批判借鉴中外古典美术精华,进而在大艺术观坐标上创构中华民族个性化的未来美术体系。由此应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戏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时空艺术。在世界戏剧史上,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情节剧向现代戏剧的发展,出现了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戏剧等形式。时空艺术也变得多元化。中国当代戏剧在向西方戏剧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时空处理模式,对当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樱桃园》戏剧冲突的淡化,戏剧的生活化是契诃夫一直追求的目标,契诃夫的戏剧走出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美学范畴,这一特色直接影响后来的现代派戏剧。“停顿”是契诃夫的戏剧节奏的最主要的律动。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节奏,这是剧作家深刻理解生活规律的真实记录。《樱桃园》的戏剧结构削弱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悬念,这种戏剧结构无法靠戏剧性来取胜,这同契诃夫追求戏剧生活化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人”作了新的解说,虽有不足之点.但是它给西方的思维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对文学以影响,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以巨大的作用.无意识理论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从四个方面阐述:其一、新“人”形象占据现代派文学,其二、对意识流方法的突出影响;其三对“内倾化”的影响;其四、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感觉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的团体——新感觉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长时间存在的简单化、粗暴化的趋势使得对这一流派的正确、全面认识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关系研究及影响并把它归结为心理小说,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并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技巧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钱渝 《科技信息》2007,(32):231-231
一、引言从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提出"戏剧改良"开始,戏剧就是有志之士改变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活跃的文学形式。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起着主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12.
:“假定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观念 ,它是对传统的写实性戏剧的反拨 ;作为一种手法 ,它是对写实性戏剧的超越。强调戏剧“假定性”的意义在于通过暗示激发观众的想象与创造。探索戏剧“假定性”与西方现代戏剧中的“假定性”在精神实质上有很大不同。假定不能超越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买买提明·吾守尔是当代伊犁维吾尔族小说家的优秀代表,其小说创作不仅承继了维吾尔传统文化中的幽默艺术,而且还积极从西方现代派小说中汲取养料,是当今维吾尔文坛将维吾尔族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小说艺术结合地比较好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语言幽默,结构精巧,深蕴国民性思考.荒诞戏谑,均是鞭笞丑恶之利刃,幽默诙谐,皆为劝谕浑噩之良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派(新感觉派)小说除了受现代西方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之外,还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方的第一个分支——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日本新感觉派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他们说得很形象:“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把莫朗称做我们之姐”。中国现代派无疑是他们之弟。 1928年,这位被青睐模仿的“我们之姐”,法国作家莫朗(又译穆杭)恰好来华。川端康成,横光利一都默认,日本新感觉派就是受了其姐名著《不夜天》的影响而发端的。于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派文学作为西方现代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审美内容方面注重表现主观自我的心理行为;在审美形式方面突出抽象意向的变异表现;在审美效果方面追求荒诞、离奇,造成突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川端文学极有个性,别具一格,形成日本的“新感觉派”。川端文学主要是西方现代派和日本传统手法结合的产物,也是惮宗美学的体现,是东方因素与本土因素的融化。  相似文献   

18.
荒诞派戏剧是世界文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赢得了不朽的文学地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具有荒诞形式的戏剧样式,那么,这种荒诞的戏剧样式与真正意义的荒诞戏剧的差别何在?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代表作品来初步探究了两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在尚未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时候 ,现代书法以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理论为根据 ,从而抛开汉字这一载体 ,否认传统书法的形式意义和抽象内涵。从现代派书法强调不以汉字为载体的纯形式观与传统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意象形式观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传统书法取自然物象之象的抽象模式和现代书法超越自然物象的抽象观不同  相似文献   

20.
论易卜生,契诃夫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易卜生、契诃夫两位世界戏剧大师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之对于中国“五四”问题剧、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之对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认为易卜生促成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初潮 ,而契诃夫则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化。但中国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道路 ,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 ,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