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由量子力学计算证明,由氢键相连的孤对嘌呤—嘧啶可以形成电荷迁移络合物,但强度很差,基态和激发态都是独态,没有非成对电子,络合物呈反磁性。 2.证明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大量有序排列的碱基对之间的集体作用是产生非成对电子自旋的原因。局部或整个DNA分子形成正负电荷有序交错的双螺旋链。得到的结果能初步解释与非成对电子有关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2.
粒子加速器     
一、引言1911年,法国物理学家芦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论。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元素的原子都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而旋转着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后来,由于中子的发现,人们确定原子核乃是由中子和质子所构成,中子不带电性,质子带正电荷,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在原子核里,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原子核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形成这种稳定结构的力,称为核子力,这种核子力,即不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也不可能是两个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电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微观世界的物质结构问题有两段著名的论述:“一个原子分两部分,一部分叫原子核,一部分叫电子。原子核很小,可是很重。电子很轻,一个电子大约只有最轻的原子核的一千八百分之一。原子核也是可以分割的,不过结合得比较牢固。  相似文献   

5.
采用SIC-Xα方法,计算了Na原子3p2P3/2态的磁性超精细相互作用耦合系数A,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对于电超精细结构,通过理论计算给出电场梯度值q,再由电性超精细相互作用常数B的实验值,得出原子核的电四极矩Q,由此计算出Na原子核的大致结构。这是用原子物理的方法研究原子核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12,(1):92-92
A:原子与细胞有很大的区别。细胞从本质上说是由原子构成的,形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基本单元。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外围电子由电磁相互作用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对于这样的一个束缚体系,现在人们已经能借助量子力学给出较好的理解。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行为由电子的波函数(概率密度分布)描述。电子只能处在不连续的能级之上,而不同能级的波函数反映了电子出现在空间不同位置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Q&A     
《科学世界》2012,(1):92-93
Q:既然原子像细胞一样彼此分隔开,那么分隔原子的物质是什么?难道有一层"原子膜"吗?A:原子与细胞有很大的区别。细胞从本质上说是由原子构成的,形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基本单元。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外围电子由电磁相互作用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对于这样的一个束缚体系,现在人们已经能借助量子力学给出较好的理解。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行为由电子的波函数(概率密度分布)描述。电子只  相似文献   

8.
姜岩 《科技信息》2001,(8):35-36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就可组成反物质。宇宙间的反物质藏在哪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真的消失了吗?近年来科学家开始探索反物质的奥秘,一些成果的取得有助于揭开反物质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单空位和双空位缺陷对碳化硅结构的影响.缺陷的存在明显地改变了碳化硅结构的带隙,C原子单空位缺陷转变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甚至减少到0.01 e V.通过对体系磁性的计算,我们发现Si原子的单空位缺陷和双空位缺陷均为体系带来了磁性,磁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Si原子缺陷的存在使得缺陷周围的C原子在缺陷处产生了未成对电子,从而体系产生了磁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团簇Ni_3CoP模型对非晶态合金Ni-Co-P进行局域结构的模拟,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在B3LYP/Lanl2dz水平下运用Gaussian 09程序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以及有关电子性质与磁性的计算,对所得到的理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Ni_3CoP费米能级左侧的最高峰由Ni-d、Co-d、P-p共振产生,形成了d-d-p杂化的成键轨道,并主要由Ni-d轨道贡献;对于团簇Ni_3CoP内部的电子转移,以P原子提供电子的能力最强,Co原子次之,Ni原子则整体以接受电子为主.团簇Ni_3CoP 3重态下的构型具有磁性,且Ni原子磁矩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较大.分析d轨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图,发现其对称性最不好,这说明其上的成单电子最多,是团簇磁性的主要来源.同时,研究还发现p轨道对团簇磁性的贡献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
原子核是由有限多核子构成的自束缚体系.研究原子核的共振态,一方面能得到原子核壳层结构、形状、软硬等性质;另一方面还能理解宇宙中元素的形成和演化的信息.由于原子核的共振态由原子核内的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决定,研究原子核的共振态还能获得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信息,并检验各种理论模型是否合理.介绍原子核的各类共振态和它们在核物理...  相似文献   

12.
为对原子簇Mn_3BP的成键方式及其磁学特性进行分析,从轨道杂化角度研究其成键方式,从电子结构角度研究其磁性。研究表明:除构型5(4)、2(2)和4(2)外,其余构型B、P原子间均存在s-s和p-p杂化;p-d-p-p和p-p-p强杂化是导致各构型Mn-P和Mn-B成键较强的原因之一。结构相似的团簇构型,其态密度分布及在各处的贡献也相近。团簇的磁性主要由Mn-3d轨道成单电子贡献。研究发现,团簇构型的s轨道的电子分布在能量0eV附近出现了电子自旋状态的转变。非金属原子B、P使团簇的磁性降低,四重态构型的磁性均高于二重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在GGA + U 框架下系统地研究了非磁性掺杂剂(Li)和磁性掺杂剂(V)以及相应的点缺陷(VO/VSn)掺杂SnO2基稀磁半导体(DMS)的稳定性、电子结构、键合性质、磁性以及光学性质. 计算得到的形成能结果表明, V元素单掺杂体系比Li元素单掺杂体系更稳定. 其中, VO存在的掺杂体系稳定性更高, 而VSn对掺杂体系的稳定性不利. 磁性分析表明, Li掺杂体系的磁矩大于V掺杂体系的磁矩. 当有点缺陷存在时, VSn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掺杂体系的磁性, 而VO对非磁性金属元素/磁性金属元素掺杂体系的磁性影响不同:当VO存在于Li掺杂体系时, Li原子周围的O原子自旋极化减少, 因此导致磁矩降低;当V掺杂体系中有VO存在, 磁性不仅来源于V原子的自旋极化, 同时来源于VO周围的O原子的自旋极化,因此磁矩增大. 结合电子结构分析可知, Li掺杂体系的磁性是由O-p和Li-p轨道之间的双交换作用产生的, V掺杂体系的磁性是由O-p和V-d轨道之间的双交换作用产生的. 键合分析发现VO的存在可以提高两种金属掺杂体系键(Li-O和V-O)的共价性. 在可见光区域内, Sn15LiO32和Sn15VO32具有较高的光学透明度. 以上这些结果为非磁性金属元素(Li)和磁性金属元素(V)及相应的点缺陷(VO/VSn)掺杂SnO2在自旋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第一过渡族金属络合物电子结构的标度理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位场理论是研究金属络合物的一种承要理论方法,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用它来研究电子结构时,最终会遇到一些径向积分如〈r~k〉、Racah参数、旋-轨耦合常数等,如果直接用自由离子的径向波函数来计算这些量时,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是数量级之差。因此在配位场理论中,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参最拟合法来定量解释络合物的电子结构的。要全面解释一个络合物的电子结构,须引入六个甚至十多个拟合参数,因此,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有时对于同一个络合物的电子光谱参数,不同作者能得出各不相同、悬殊很大的拟合值。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于原子物理学中单电子原子或单电子离子的电子轨道半径,几乎所有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1] -[8] 都给出错误的表述,而有些教材[9] -[11] 则是在交待时含糊不清,容易使读者在概念上产生混淆。文献[1] 在考虑到原子核运动(即认为原子核不是无限大质量)的影响时,认为类氢离  相似文献   

16.
钟平东 《广东科技》2012,21(15):260-260
经过47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笔者提出新的原子核模型:①稳定原子核和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是稳定的粒子,质子和α粒子是稳定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散变分法从电子结构和磁性的角度对Ag13进行研究.计算发现Ag13具有Ih对称性的几何结构和畸变的Oh结构,它们都是稳定的几何结构,而且结合能相差极小.但是Ih结构对应5个μB的磁矩,而畸变的Oh结构只有一个μB的磁矩.它们磁性的差异完全是由几何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一) 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的是原子核的性质、结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的规律。在核内的相互作用是来自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夸克、胶子等等。但是在原子核内还存在着只在客观物质才表现出来的集体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基本问题涉及广泛的范围,有强、弱、电三种作用,从微观尺度上的核力直到宇宙的大尺度的结构。原子核物理研究强相互作用的多体问题,并研究有关对称性等基本理论的实验的检验。原子核物理在天体物理和宇宙论中起重要作用。在70年代,曾经发现一些新的运动形态,如巨单极的发现(这是和核物质压缩度相联系的),△激发的发现(即核内核子处在某种激发态,称为△的激发态)等等。高能电子的散射表明核内存在着某些介子或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的负离子自然界中的空气是由氧、氮、二氧化碳、水蒸汽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这些气体分子由原子组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了原子,其  相似文献   

20.
冠醚类环状结构的配位体与重氮正离子形成络离子时,络合效应能增强重氮离子的稳定性,并能增大重氮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种络合效应为重氮盐的有机反应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近十年来,人们合成了一系列的对位取代苯重氮盐的冠醚络合物,并对这类络合物的稳定性、电子结构以及它们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的工作是为了开展重氮盐冠醚络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其稳定机理,合成了联苯双重氮氟硼酸盐二苯并—18—冠—6络合物.该络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