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和组)35例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出现血压下降6例,对照组5例。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联用有着很好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治疗开胸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35例开胸术后应用M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予以呼吸支持,结合药物治疗后顺利撤机恢复自主呼吸.结论:开胸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护理上应密切监测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预防感染及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BAL)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R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联合BAL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患者的呼吸功能、肺部症状及血清SP-D、sTREM-1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d治疗后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动态顺应性(Cdyn)及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呼吸做功(WO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的MLIS量表评分、CPI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SP-D、sTRE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RF患者应用BAL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其呼吸功能,改善其肺部症状,并能下调患者血清SP-D、sTREM-1水平,明显促进患者排痰,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徐小琴  王道芳  张盼  陈康康 《甘肃科技》2014,30(24):138-139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肖转荣 《甘肃科技》2023,(1):104-106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定西市人民医院ICU接收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2组内。其中将采取常规ICU护理的42例设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的42例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谵妄发生情况、谵妄持续天数、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评分。研究组谵妄总发生率11.90%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谵妄持续天数、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均明显较参照组短(P均<0.05);2组干预后APACHE II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较同期参照组低(P<0.05)。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谵妄发生率,显著缩短通气时长、ICU停留天数,并大大改善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7.
任颖  张志刚 《甘肃科技》2016,(3):121-124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对于成人ARDS的临床疗效。对6例常频机械通气氧合改善不好的ARDS成人患者改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用于高频振荡通气4h后,氧合较前改善,12h氧合有显著改善,24h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对常频机械通气治疗ARDS氧合效果不佳的患者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时,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符合无创机械通气条件6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h后的呼吸、心率、PaO2、Pa02/FI02;上机时间、生存率以及x线胸片对比。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窘迫症状缓解,Pa02、氧合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呼吸困难减轻,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上机时间(6±4)d,胸部x线胸片示病灶明显吸收46例,其中8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7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可以迅速纠正缺氧,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探究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ICU84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住院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远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O2显著上升,PCO2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吗啡、羟丁酸钠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PP)组和吗啡、羟丁酸钠(MR)组,每组40例.PP组全程静脉输注异丙酚l0~50μg·kg-1·min-镇静,MR组用吗啡0.1~0.2mg/kg、羟丁酸钠120mg/kg镇静,观察镇静期间的镇静深度、相关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PP组镇静评分、停药至脱机及拔管时间、拔管后嗜睡率明显低于MR组(P<0.05),但满意镇静时间长于MR组(P<0.05);pP组循环较MR组稳定,心率、血压均低于MR组(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输注法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优于吗啡、羟丁酸钠.  相似文献   

11.
探讨研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在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原发病的相应治疗,并控制感染,保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胃潴留、反流和误吸、腹泻、脱管以及堵管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撤机成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患者被动接受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治疗方式时行机械通气(MV)48h后发生的肺炎,其中也包含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留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插管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SaO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PaCO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治疗后再次插管率较低,尽可能的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评价该法的生理效应 方法 选择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13例,待符合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 分别于基本符合拔管条件下的机械通气时,以及拔管后3h条件下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 结果有创通气向无创通气转换过程中,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 05) 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顺利实现有创性机械通气向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常规治疗失败,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但侵入性机械通气可引起许多并发症,所以人们转向非侵入性机械通气的应用研究,企图避免侵入性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并能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和总结了非侵入性机械通气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及呼吸模式的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武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持续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时停止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行机械通气5 d、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 d、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能降低和延迟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例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干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恐惧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配合治疗的程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恐惧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配合治疗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无创性机械通气病人的恐惧,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例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干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恐惧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配合治疗的程度.结果干预组病人,恐惧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配合治疗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无创性机械通气病人的恐惧,减少减轻并发症,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王双 《科技资讯》2013,(18):196-196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倒进行医学美容手术的患者按照麻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芬太尼、氯胺嗣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味达唑仑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井进行记录观察。结果:两纽患者对麻醉效果均满意,但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麻醉前,麻醉时、苏醒后血压、脉搏,血氧浓度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方式,操作葡便,镇静,镇痛效果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又达到了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气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两组在治疗有效率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PaO2、PaCO2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