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强迫症(OC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以治疗强迫症,但仍有10%的患者难以治愈.对于这种具有抗药性的强迫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近阶段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使用rTMS治疗不同症状的强迫症病人,但其各研究的样本大小、患者因素、刺激部位和刺激参数的差异对疗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刺激部位入手,探讨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和强迫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rTMS刺激不同脑区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探究阿立哌唑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划分成对照组(n=43例)与治疗组(n=43例),前者单一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r TM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较对照组的67.44%高(P<0.05);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清NGF、B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阿立哌唑联合rTMS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阿立哌唑,可明显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有效上调其血清NGF、BDNF水平。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电磁场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经颅磁刺激下大脑内部磁场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准确分析,并对刺激线圈进行个性化设计,设计了经颅磁刺激电磁场分析系统.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真实头模型,对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整个过程做全面的电路磁场混合分析,仿真不同线圈参数在脑内产生的效果.同时,根据临床磁刺激需要,结合数据库技术对磁刺激线圈参数进行自动优化选择.实验表明,该系统分析准确,为实际刺激线圈的制作和临床刺激强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磁刺激神门穴状态下与静息状态下9名健康被试的脑电信号样本,分别构建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并对不同的网络测度进行分析.首次从复杂网络角度探索神门穴的治病机理,期望为穴位磁刺激疗法提供实验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磁刺激神门穴时脑电信号之间的关联系数值相比静息状态下降低,平均聚类系数、平均最短特征路径长度以及平均度在阈值区间均发生显著变化,小世界属性指标增强,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磁刺激神门穴状态下各节点通道间的紧密程度降低、连接情况较为松散、网络中各节点同步能力减弱、效率降低、网络规模减小,这时的大脑很可能处于一种比较镇静的状态而有利于睡眠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可帮助探究大脑工作机制。本研究旨在构建并分析磁刺激内关穴脑功能网络,为探索针灸学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目前,为简化网络计算的复杂性,很多相关研究集中于二值脑功能网络,忽略了节点间连接强度。本研究采集磁刺激内关穴前、中、后3种状态的脑电信号并基于样本熵和互信息方法构建3种状态下反映节点间真实连接程度的加权脑功能网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3种状态下加权脑功能网络拓扑性质进行对比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刺激状态与刺激前状态相比,网络的平均度、平均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均有提高;刺激状态与刺激后状态相比,网络的平均度、平均聚类系数、全局效率整体也呈增强趋势;刺激后状态与刺激前状态相比,除少数被试的网络拓扑特征基本保持不变或小幅度减少外,其余均呈增长趋势,且增长程度不同,考虑与刺激的累积效应和个体差异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磁刺激内关穴使网络各通道间连接强度提高,集群化程度加强,信息传递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9.
经颅磁刺激具有无创性和安全性,为了研究使人获得愉快感觉的磁刺激在大脑特定部位施加的频率和强度,通过听拉德斯基进行曲形成愉快状态,同时用128导联数字脑电系统采集脑电波信号并进行功率谱分析,确定产生愉快感觉的特征频率是32Hz.利用ASA源分析软件对愉快的发生源区域进行偶极子定位,发现愉快的发生区域集中在脑桥腹侧正中下部的区域.对该区域施加频率为32Hz的脉冲磁场刺激5min,发现人的愉快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疗效具有争议性。检索2015年12月以前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按照既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查找rTMS治疗A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3软件,应用标准误均数差(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分析。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223例患者,其中rTMS组137例,对照组86例,MMSE结果显示rTMS组疗效线显著优于对照组,(SMD=1.05,95%CI:0.21、1.88,p=0.01,n=141),亚组分析显示高频组(>1 Hz)(p=0.02)疗效优于低频组(≤1 Hz)(p=0.27);ADAS-cog结果显示rTMS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SMD=-0.71,95%CI:-1.04、-0.39,p<0.0001,n=168),高频组(>1 Hz)(p<0.001)比低频组(≤1 Hz)(p=0.05)疗效更佳。分析结果显示rTMS对AD认知功能有显著改善效果,且高频治疗效果优于低频治疗,然而仅纳入5个研究,后期需要增大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灸经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磁刺激穴位为研究针灸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采集安静状态和磁刺激内关穴(PC6)状态的脑电(EEG)信号,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相关维数)和互信息方法构建脑功能网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所构建脑功能网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安静和磁刺激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的拓扑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磁刺激内关穴构建的脑功能网络与安静状态相比,其拓扑结构发生了改变,网络连接增强,信息传输效率提高,并且"小世界"属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磁刺激具有有效、无痛、无损伤、易于重复和操作简便等显著的优点,在中枢神经功能检测和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穴位是中医针灸调控神经系统由体表刺激到体内的切入点,对研究大脑调控机制和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构建基于磁刺激内关穴(PC6)的脑电(EEG)信号的脑功能网络,探究大脑的因果关系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安静和磁刺激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的拓扑性质.研究表明,磁刺激内关穴前整个大脑系统的信息流向是平衡的,而磁刺激内关穴后额叶区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强度增加,且信息流向主要由额叶流向枕叶.顶叶区C4介数中心性强度显著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提高,网络的"小世界"属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Wistar雄性大鼠每天接受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rTMS)(0.5 Hz,1.0 Tesla,200μs).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长期(10d)和短期低频rTMS作用对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低频rTMS分别干扰空间短期参考记忆和长期记忆,但不影响参考记忆的获取,也不影响工作记忆.短期低频rTMS不影响参考记忆的获取和短期参考记忆,对工作记忆也无影响,但干扰长期参考记忆.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便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搭建一个脑网络研究的基础平台,直观、友好的展示脑网络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利用Matlab GUI的特点实现平台主框架的搭建,并结合实际给出了磁刺激足三里穴的脑电信号在该平台中的网络构建、分析和显示,结果表明基于Matlab GUI搭建的平台,除了具备界面友好特点外,还能够方便的进行脑电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为脑网络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的校园网为研究对象,对该学院现有的按IPv4建立起来的网络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基于IPv6模式的校园网取代现有IPv4模式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了该校园网升级的整体架构,基于测试结果,指出在IPv4和IPv6之间可实现互联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关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目前尚存争议.首次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磁刺激合谷穴与磁刺激外关穴作用功效的异同.采集两组健康被试静息态与刺激态下的脑电信号并进行预处理;采用皮尔逊统计指标相关系数考察通道间的关联程度,并对每组10个被试静息态与刺激态近18 000对关联强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网络指标节点强度值、介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合谷穴组相比,外关穴组显著影响的连接不仅包括左额叶与顶叶及枕叶的连接,还包括右额叶与左中央区的连接;网络指标在不同穴位刺激下的变化存有显著差异.本文在证实磁刺激穴位能够改变皮质可塑性的同时,也为进一步证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层脑功能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现有研究大多利用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诊断疾病,极少探索多层网络拓扑属性对疾病分类的影响。目前主要通过计算所有单层网络拓扑属性的均值或标准差来表征多层网络拓扑属性,但这忽略了有代表性的特定属性值及拓扑属性整体分布情况的影响。因此,提出基于统计指标的多视角多层脑网络拓扑属性计算方法,综合表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具体来说,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极差、相对极差、离散系数计算多层网络拓扑属性,并用于疾病的分类。结果显示,无论是自闭症还是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基于相对极差、离散系数视角的分类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这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疾病的分类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同时,多视角融合特征获得最好的分类结果。因此,从多个角度表征多层脑网络的拓扑特征,有利于更好地识别精神疾病,从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