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诗文俱佳,而尤以词名,历代词家都对她极为推崇。如沈谦《填词杂说》中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此前李太白,故称词家三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称“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太晟来,而铸语多生造,妇人有所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心性之学直接关系到《白雨斋词话》的理论品质及其立论的内在肌理.“沉郁”作为一种深怀儒家道义信仰的贤人君子在道不可行、身处困境之中而依旧从善固执、忠爱缠绵的悲剧性情感,它即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高卓的词艺境界.由此可以得出“沉郁说”本身就潜藏着对“怨慕”之情和“弱德”之美的内在关涉.  相似文献   

3.
清代词学家多通过编纂词选来彰显自己的词学观念,陈廷焯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而最能代表其词学观念的就是其著作《白雨斋词话》,他提出"沉郁说"作为核心论述贯穿全书,并把其作为评论诗词的重要依据。他的"沉郁说"主要包含两方面的一是提倡沉郁顿挫的词风;二、强调比兴寄托。他的这些理论在词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况周颐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他和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同颁同光词坛。他们除了词的创作以外,主要成就是在校勘学和词论。况周颐的主要建树是在词学理论方面。《惠风词话》是况周颐的论词专著。在这部词话中,他提出:“作词有三要,日重、拙、大。”(卷一)本文对况周颐的这一论词主张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词坛上,广西临桂出现了两个有名的词家,一个是王鹏运,一个就是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字夔生,号蕙风,光绪举人,官内阁中书)。王、况与郑文焯、朱孝臧被称为晚清四大词人,而王、况又被称为“临桂派”,叶恭绰说他们“堀起天南,各树旗鼓”。二人同时在京做官,一起切磋词艺,王鹏运以词作和选篇《四印斋所刻词》著称于世,况周颐以《蕙风词话》名扬遐迩,可以说为八桂儿女赢得了声誉。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谓数十种清词话中的“双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境界”说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间词话》“境界”说析评李新灿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首句即已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并以五代北宋之词为例来证实这一命题.“境界”说并非王国维首创,在王国维笔...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8.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9.
“词话”一词,本身就带有说唱文学的鲜明特点,“话本”是指“说话”艺术的文字稿本。《金瓶梅词话》的故事结构虽然在相当大程度上保留着明显的“话本”风格,但它已是第一本以它话写的世情章回小说了。  相似文献   

10.
“境界”之说,并非王国维的独创。其《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是就论词而言,而且在持论中有创新、有发展,应用也更为广泛。本文从《人间词话》相关词条中分析其“境界”说的涵义,表述个人理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南宋李清照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词婉约幽怨,独具特色。《白雨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与动荡的南宋初年。她的词和她的生活境遇,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南渡前的作品表现其少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史达祖与高观国是南宋中期两位重要的词人,其词作均以恋情、咏物、感怀三种题材类型为主。二人词风大体相近,然亦有诸多不同之处:梅溪词以沉郁为主,竹屋词则更显含蓄,这主要是由两位词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千年词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词学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词,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词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词大加赞赏,他在词学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词的重新认识,对柳词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词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在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对一部词学著作如此“关怀”尚属罕见.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的研究成果丰硕,适时总结其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学术动向,进行学术创新;梳理《人间词话》的研究史,可以窥探学术史发展之一隅.对于已然处于研究“末期”的《人间词话》而言,要想取得新进展必须寻求新的研究理路.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材料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之研究视域的转变,《人间词话》的研究尚有一片空间.《人间词话》百年反思将从版本、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入手,探索版本的衍生过程,评估学术论文的理论价值,关注未来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16.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烩炙人口的佳句。词人用“黄花”来比喻思妇憔悴的面容和神情,显得清新脱俗,十分传神。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中,用得最多的颜色词不是“黄”,也不是“绿”,而是“红”。在《李清照词赏析》(李汉超主编)收集的52首词中,直接用了“红”字的就有十一首,还不包括未用“红”字却包含此意的。可见词人格外偏爱红色。那么,“红”究竟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习惯上,人们都喜欢用“红”来象征喜庆,象征顺利,无论是新婚大喜还是新春佳节,人们都以披红  相似文献   

17.
对《笑笑词》在南宋的版本状况提出质疑,认为在南宋并非只有今见的长沙刻本一个版本如此简单,可能有更复杂的情况;对《笑笑词》之“笑”予以释义;对《笑笑词》之平淡风格予以阐释;并在文前附以词人小传。  相似文献   

18.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F0002-F0002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芸阁,一作云阁,又号芗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他是晚清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廷式学问渊博。涉猎广泛,著作宏富,沈曾植先生誉之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于当时政界、学界、文坛都有过重大的影响。其平生学问汇萃于《纯常子枝语》40卷。文廷式以学人而为诗人、词人,现存诗近600首。词150余首。尤工于词,时人谓之“清季四大词人”、“清八大名家”。已故词学大师龙榆生曾对其词集《云起轩词》进行重校集评。  相似文献   

19.
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张毅冯延巳是五代初词中大家,与晚唐的温、韦鼎足而立。他的词作虽仍有花间之余绪,却对之有明显发展,正如《人间词话》中评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词跟大多数的文学体式一...  相似文献   

20.
从主题分类看李词的独特品质①高人雄李为五代时西蜀著名词人,后蜀赵崇祚选编《花间集》录其词37首,于入选18位词家中入选词数名列第五,是《花间集》重要词人之一。《花间集》词大多是以叙写美女爱情为主,情调缠绵香软,辞采艳丽。但各词家词作也有所不同。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