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你是个中国作家,你怎样写?”“我可以白天写很现实的报告文学,晚上写超现实主义的诗”。——李欧梵答《文艺报》记者问一回顾近年来文学的演进轨迹,文学出现了两极倾斜:追求纯艺术和贴近现实。王蒙首倡了“意识流”小说,继而舒婷、北岛撒出了似无似有的“网”,于是诗坛被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新诗与古典诗词之间有着一脉不断的血缘承传关系,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诗歌的美感风格,即酷肖以浪漫感伤为抒情基调的唐宋婉约词.舒婷诗歌的观念和手法均相当传统,她的诗作题材的人性内涵,执著忧伤的悲美情调,柔婉清新的语言,曲折层递的结构,隐约朦胧的意境,皆深得唐宋婉约词之神髓.“虽小却好,虽好却小”,这两句辩证评价唐宋婉约词得失的话,对于评价舒婷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局限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3.
在初唐诗坛,真正英姿勃起、文彩飞扬,并企图扫荡文场、扭转诗风者,还要属高宗、武后时代的陈子昂和“四杰”等人。是他们为唐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内容,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使武后时代成为唐代诗风真正发韧的起点。不过,如果把“四杰”比做急先锋,那么这中军主帅则必属陈子昂。本文在详细分析陈子昂在初唐诗坛出现并崭露头角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陈子昂诗歌的意境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审美角度分析郭沫若诗歌的崇高美。郭诗的崇高美表现在“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庄严生动的布局”三个方面。郭诗的崇高美是他思想个性、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在现代诗坛上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从10月4日起,日本岸信介政府同美国政府就修改日美“安全条约”问题在东京进行了谈判。这是美日反动派所进行的一项新的军事勾结。在22日美日双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后,据日本共同社23日透露,双方所讨论的问题,是有关新条约的名称和日美“互相合作的内容”,后者包括日本方面提供基地和其它“合作的义务”以及美军“保卫日本”的义务等问题。此外,还讨论了新的日美军事条约的“适用范围”,包括“共同防御”地区、在远东的一定地区使用美军的必要条件,以及美军的部署和装备,新条约的期限等问题。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0月27日透露,日美双方已在很多原  相似文献   

6.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宋诗史上,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时间长达近百年。在如此强大的诗学传统面前,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本着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范式——“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笼罩宋代诗坛的格局,最终超越了宋诗以才学、文字、议论为诗的诗学传统,而他早年对江西诗派内部“变调”理论的融通则是其超越江西诗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9.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10.
纳兰词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西风”是古典诗词,也是纳兰词中的重要意象.纳兰词中的“西风”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成为他悼念亡妻、诉说离伤和感叹兴亡的感情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和另外三十四个著名的美国人士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一篇启事,要求国会取消众议院的“非美活动委员会”。他们把这个委员会叫作“不好的愚蠢的东西”,因为它“为了政治的目的以非宪法的方式滥用职权;它已经成为一个迫害的机构,……二十年来(非美活动委员会成立于1938年——编者注),这个委员会一直在定美国人的罪,破坏了一些人的生活,不让他们诉诸正当的法律程序”。这是一篇值得玩味的启事。  相似文献   

12.
一王令是北宋诗坛上一位杰出而短命的青年诗人。他虽然只在人间匆匆度过了28个春秋,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王安石对王令的“文学、才智、行义”都推崇备至,寄给他和纪念他的诗文很多。他曾在诗文中一再赞叹:“忆见夫子真奇材”,“卓荦高材独见君”(《寄王逢原》、《哭逢原》)。王令的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识度高远”,而且以其雄奇的艺术风格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在初唐诗坛,真正英姿勃起、文彩飞扬,并企图扫荡文场、扭转诗风者,还要属高宗、武后时代的陈子昂和"四杰"等人.是他们为唐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内容,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形式,使武后时代成为唐代诗风真正发韧的起点.不过,如果把"四杰"比做急先锋,那么这中军主帅则必属陈子昂.本文在详细分析陈子昂在初唐诗坛出现并崭露头角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出上,进一步讨论了陈子昂诗歌的意境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以《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崛起的诗群》等三篇文章为代表的“崛起”论,在我国诗坛掀起了值得注意的波澜。“崛起”论纵横捭阖,洋洋洒洒,讨论的范围很广,阐发了颇为“新颖独特”的艺术主张,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原则问题,并具有“旋风般的勇气”的挑战姿态。在“崛起”论者看来,新诗“六十年来不是走着越来越宽的道路,而是走着越来越窄的道路”,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  相似文献   

15.
郁葱2004年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他的诗创作历程大体代表了中国新时期以来诗坛的变化;他建构了自己的“经验诗学”;他的诗在思想、情感、生命感受上都达到了当代中国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印花布之美,美在靛蓝之色.蓝色印花布的发展演进,即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积淀也使人们对于“蓝色”这一天然色彩有了进一步的联想,产生了更多的色彩隐喻.隐喻的运用,激活了人类共有的认知体验,使跨文化的交际成为可能,也给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舒婷是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从小就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天地里吮吸甘露,使得其诗篇天生就有着独特的诗韵。情韵相生的诗韵之美,正是舒婷诗歌诗韵的独特之处。笔者从由韵表情、因情定韵两方面来解读舒婷诗韵,希望这些认识能为当代热爱诗歌创作的新秀们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二程的“天理体贴”是儒学思想范式转换的肇端.“天理体贴”是传统思想中“理”概念的逻辑发展继承和衍进,也是对佛学“理”的化用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使“天理”成为儒学辟佛的理论工具.“天理体贴”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儒学功夫修养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南渡初年烽火岁月后,理学思想再次占据了学术论坛的重要地位,其学术观点和文学创作主张对南宋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经典”化的晚唐诗风和“陶、韦”诗风被逐渐打造为最符合理学家审美理念的,直承《诗经》的诗歌经典范式,而诗歌创作中的含蓄蕴籍和萧散冲淡便成为理学影响下南宋诗坛的两大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这一热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精当的美学表述,从美学的意义上阐发“美丽中国”,不仅有助于对“美丽中国”的准确把握,还有助于对“美丽中国”的深刻理解.“美丽中国”在以竹简书、绢帛书、纸质书、电子书等为载体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不但是形体美和线条美及色彩美等自然美、社会斗争美和生产劳动美及日常生活美等社会美、画面美和意境美及神韵美等艺术美、对象奥妙美和过程严谨美及成果新奇美等科学美的相生相谐之美,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美、思想美、情操美、德性美、心灵美、精神美的大雅大俗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