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宁 《科技信息》2010,(23):99-99,390
利用FDTD方法计算了电磁波在岩土层直坑道和弯坑道中传播时的衰减特性,对两种情况下电磁脉冲的时域波形幅值和频域衰减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宽频段里弯曲坑道对电磁波的衰减比直坑道要快。  相似文献   

2.
针对探地雷达系统所用的TEM喇叭天线前向辐射方向不集中及侧向泄漏大等问题,采用楔形介质填充的办法加以改善,并利用有限积分(FIT)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尺寸的楔形介质填充TEM喇叭天线的辐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尺寸的楔形介质,可以改善超宽带TEM喇叭天线的辐射特性,同时该天线在0.8~3 GHz的频段范围内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2,具有超宽带的工作特性.该天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FDTD方法分析了双指数电磁脉冲在岩土层圆孔中的传播特性。由于双指数脉冲上升时间短、拖尾很长,计算中采用散射传递函数法来实现。计算出了双指数电磁脉冲在岩土层圆孔中不同深度电场的时域波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电磁脉冲与短波天线耦合特性的研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且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研究人员还借助"电磁学矩量法",对短波天线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根据探究的结果,得出了许多具有较高可行性的解决办法,以提高电磁脉冲与短波天线的耦合性。因此,该文将针对电磁脉冲与短波天线,对其的耦合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核电磁脉冲在岩土介质中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对非铁磁性、线性、各向同性介质中核电磁脉冲传播规律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通过建立康普顿电流模型,采用FDTD法,对地面核爆炸SREMP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厚度为几十米以上的具有一定导电性的岩土介质层,对于电磁脉冲峰值场强的衰减可达一个量级以上,且使脉冲上升沿变缓。采用两种模型对HEMP的入地传播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将电磁脉冲模拟器架设于隧道顶上作试验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还根据岩土介质的色散特性计算并讨论了介质色散效应对电磁脉冲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砖墙对电磁脉冲传播的影响。考虑到天线对时域脉冲的滤波效应,分析的传播脉冲信号是从一个宽带圆锥柱形天线上数值生成的。计算结果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砖墙对脉冲信号传播的影响,包括辐射天线产生的脉冲波形的畸变效应、脉冲穿透钢筋混凝土砖墙时的场型分布、墙面对入射脉冲峰值的反射效应以及反射和透射脉冲的波形。  相似文献   

7.
时域射线跟踪方法是研究超宽带信号传播特性的有效技术.文中基于时域一致性绕射方法研究室内复杂环境中的超宽带信号传播特性.最后利用Wireless Insite软件对室内复杂环境超宽带信号的直射、反射和绕射等多径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功率延迟分布等多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超宽带雷达引信在动态作用下的目标散射特性。应用瞬态电磁散射理论和电磁波叠加原理,根据多点散射模型,引入雷达引信动态作用下的传递函数,分析了超宽带雷达引信在动态作用下的目标散射特性,建立了目标冲击响应函数,仿真分析了目标电磁波的辐射方向与脉冲宽度关系,得出高斯窄脉冲经一维超宽带阵列辐射后形成的合成脉冲波如何才能选择合适的阵列参数的结论。研究结论对于设计超宽带雷达引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圆盘天线电磁脉冲能量传播规律的积分表达式,严格证明了减少激励脉冲的上升时间或提高载波频率都可以降低电磁脉冲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速率。并以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例,证明了这种慢衰减特性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地矿的探测深度,为电磁测矿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加工测试了一款适用于瞬时大功率电磁脉冲测量的超宽带TEM波喇叭天线。该天线的馈电部分采用同轴宽带巴伦,辐射单元由两片平滑、渐变的金属曲面组成。为了实现天线的超宽带特性,同轴巴伦和辐射单元均采用指数渐变的形式。而为了提高天线的功率容量,将大功率同轴宽带巴伦和辐射单元直接相连。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在0.5~6GHz频率范围内,其电压驻波比VSWR≤2,平均增益Gain≥8d B,增益平坦性在±1d B之内,满足电磁脉冲测量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设计的超宽带脉冲,对设计脉冲的UWB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依据FCC辐射掩蔽,对一组正弦高斯函数进行加权组合,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选取组合系数得到新脉冲,对采用设计脉冲的系统性能分别从单链路误码率、多址性能、链路预算3个方面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与Schlotz脉冲、随机组合脉冲相比,基于粒子群算法设计的脉冲具有更好的误码性能和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雪崩效应的UWB窄脉冲产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秒(ns)级极窄脉冲发送信息的技术。在针对已有UWB窄脉冲产生方法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种基于雪崩效应理论的超宽带纳秒(ns)级窄脉冲的产生方法,并由此得到相应的实现逻辑框图和电路原理图,同时进行了相关信号分析并给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迟脉与数脉的心功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53例迟脉和58例数脉患者的心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左心功能损伤,迟脉组总外周阻力增高,血流缓慢;数脉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流加速,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导致迟脉患者表现寒证,而数脉患者表现虚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各国不同的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辐射掩蔽要求和传统脉冲设计方法的功率谱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脉冲形成因子的UWB脉冲波形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各阶高斯导脉冲函数特征选取前十一阶高斯导脉冲函数作为基函数,根据辐射掩蔽标准自适应的计算出各阶高斯导脉冲函数的脉冲形成因子。以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为准则,采用迭代算法选取权重系数,并对其进行线性组合,以达到最优化脉冲波形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脉冲功率谱最大限度的逼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规定的辐射掩蔽标准,标准化有效信号辐射功率(normalized effective signal radiated power,NESP)为95. 23%,比传统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LSE)频谱利用率高,且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16.
强电磁脉冲对雷达接收机的天线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强电磁脉冲可以通过天线、线缆及孔缝耦合方式进入雷达系统并造成威胁的问题,对强电磁脉冲经由"前门"耦合进入雷达系统的干扰机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磁脉冲对雷达天线的能量耦合公式,设计了雷达接收系统,并就强电磁脉冲对雷达接收机的干扰影响进行ADS仿真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抗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电磁脉冲易损性试验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需要采用较少试件在小子样条件下对系统的抗电磁脉冲能力做出较为准确的评判,同时明确小子样数目的选取。以火工品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为目的,通过采用三参数威布尔估计方法,深入探讨了起爆管电路和控制继电器损伤、干扰失效的威布尔估计及样本数目的选取问题。采用相关系数估计法,得到大样本情况下失效密度函数参数,并用K-S方法对所得标准曲线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参照威布尔分布模型,检验和评估了小子样建模结果,得出了小子样条件下回归方程拟合精度和小子样试验数目,证明所得结果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幂函数的带枝Schmidt正交化,给出一类可用于多元调制超宽带(UWB)无线通信系统的正交脉冲波形。这类正交脉冲波形克服了Hermite正交脉冲波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致的缺点,且有比Hermite正变脉冲波形频谱利用率高的特点。还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这类正交脉冲波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电磁脉冲(EMP)传导干扰对开关触发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以氢闸流管栅极触发电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共地耦合干扰模型,进行了栅极共地耦合电磁干扰研究和重复频率EMP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重复频率电磁脉冲传导干扰对触发系统产生影响,重复频率EMP数量增多与间隔减小均使误触发的可能性增大,对比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认为该现象是由重复频率电磁脉冲传导干扰的累积效应和高频分量增强导致交互作用耦合增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自然环境下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场对针板间隙流注放电的影响,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场下流注放电模型,对大气压下10mm针板间隙流注放电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静电电磁脉冲场对流注运动发展过程中电场与光子通量的影响,以及得到不同静电电磁脉冲场下流注放电间隙贯穿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静电电磁脉冲场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流注不断向阴极发展,当流注头部靠近阴极时,流注头部电场强度逐渐增大,光子通量幅值亦迅速增长;通入静电电磁脉冲场后,相同时间内,电场向板极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击穿电压阈值显著降低,随着静电放电输出电压的增加,流注贯穿间隙的时间逐渐减小。对于强电磁场环境下电子设备安全防护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