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荧光素(HFin)可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Cu^2+能氧化HFin而导致HFin的荧光信号猝灭.Cu(Bipy)^2+(Bipy为α,a’-联吡啶)与4.0-D-Cu(4.0-D为4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能催化Cu^2+氧化HFin的反应,使HFin荧光信号剧烈猝灭,且Cu^2+的含量与AF值呈线性关系.基此实验事实,建立了Cu(Bipy)2+和4.0-D—Cu(4.0代树枝状铜配合物)催化HFin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28(Pg mL^-1),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AF=209.5+14.39Ccu^2+(Pg mL^-1),n=7,相关系数r=0.9991,检出限为1.0×10^-14g mL^-1.分别对0.040和28(Pg mL^-1)Cu^2+重复测定8次,RSD依次为3.1%和4.2%.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并成功用于人发与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同时探讨了Cu(Bipy)^2+和4.0-D—Cu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添加剂N-甲基硫腮(MTU)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通过塔菲尔方程研究了N-甲基硫脲和Cl-共同存在时对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甲基硫脲改变了其反应历程,生成Cu(I)的中间产物:当Cl-浓度70mg/L时,铰层的耐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研究了甘肃省白银市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及对照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物征。结果表明,污染导致原生动物物种减少,群落多样性下降,污染土壤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呈现简单化和不稳定化,群落演替呈次生演替趋势。跳侧滴虫(Pleuromonas jaculans)为污染土壤中的优势种类,对土壤环境受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复合污染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镉(Cd2+)、铅(Pb2+)、铜(Cu2+)对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pyrifomis)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d2+、Pb2+、Cu2+对梨形四膜虫的24hEC50值分别为0.41mg·L-1、1.88mg·L-1和3.84mg·L-1;48EC50值分别为0.20mg·L-1、1.08mg·L-1和1.21mg·L-1;Cd2+、Pb2+、Cu2+对梨形四膜虫的种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梨形四膜虫对Cd2+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铜(Ⅱ)、铅(Ⅱ)和镉(Ⅱ)与碘(Ⅰ)都可生成稳定络合物,并且能在滴汞电极表面被吸附,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示波极谱的峰电位(VSSCE)依次为-0.53V.-0.66V和-0.82V。本法测定上述三种物质的灵敏度均可达到10-8mol/L数量级,具峰电流值与铜(Ⅱ).铅(Ⅱ)和镉的浓度的线性范围依次为6.4x10-9-3.3x10-8mol/L.0-4.1x10-8mol/L和0-5x10-8mol/L。采用此底液不但灵敏度高,吸附波形好,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而且12小时内峰电流不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法便于在水质监测中应用。本文还对铜(Ⅱ)、铅(Ⅱ)和镉(Ⅱ)与碘(Ⅰ)络合吸附波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Cu和CuCu'(Cu'的原子半径比Cu的大10%,两者的原子数比例为3∶1)两种金属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发现CuCu'的玻璃转变温度比Cu高;另外,在CuCu'体系中铜原子周围的Cu'原子数目的分布多于铜原子,CuCu'体系的有序度高于Cu体系,说明合金中原子半径差...  相似文献   

7.
深黄被孢霉的化学诱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获得优化的变异菌株XM-1,经初筛、复筛及传代实验,表明其是稳定的变异株,变异株XM-1在28℃下,发酵120h后,菌体生物量为15.1g/L,油脂量为7.5g/L,与原始菌相比,生物量、油脂量分别提高了43.8%和47%。  相似文献   

8.
用MP2方法确定了重金属钋化物团簇CunPom(n,m=1,2)各种稳定异构体。使用相对论和非相对论赝势,在MP2和CCSD(T)理论水平上详细研究了铜一铜、铜一钋相互作用、电子相关和相对论效应对团簇CunPom(n,m=1,2)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相关效应表现为铜一铜、铜一钋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钋一钋之间的微弱的排斥力。电子相关和相对论效应使钋化物团簇CunPom(n,m=1,2)的Cu—Cu键长和Cu—Po键长缩短、使Po-Po变长;提高振动频率、降低能量,使团簇结构变得较为刚性和紧凑;使团簇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矮杆小麦配套麦套春棉增产通许县棉办张乃安,郭翠英,付景堂矮杆小麦良种配套,是麦套春棉的增产关键之一。据调查,豫麦18小麦(矮杆)套种春棉,棉苗长势和产量,均好于豫西832小麦(高杆)套种棉。-、棉苗长势好(一)株高茎粗增加。据94年6月15日调查,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2,6-吡啶二羧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4(pdc)4(H2O)7]·3H2O,利用FT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呈现出二维层状结构,金属铜离子以五或六配位方式存在,2,6-二羧酸以三齿配体和铜离子相连.  相似文献   

11.
小麦耐盐机理及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盐小麦抵抗盐胁迫是以渗透调节为主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渗透调节中甜菜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盐胁迫耐盐小麦应该具有相应的结构特征。耐盐小麦生物学性状与形成产量的关系是耐盐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在生产实践中,选择优良耐盐品种结合覆膜技术使耐盐小麦各种生理指标都得到改善,获得了6600公斤/公顷的高产量。鉴于甜菜碱的独特作用,如果经济成本允许应该考虑耐盐小麦田间甜菜碱施肥。  相似文献   

12.
根据小麦所常规室小麦产量试验7年的数据,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性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温、降水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比较突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差异较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试验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克字号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即西部应在保持新克旱九号小麦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株粒数;东部则应在保持克丰三号小麦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内部氧化Cu/Mg合金产生的Cu/MgO界面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了一种新的取向关系,这种取向关系不同于通常观察到的两晶胞取向完全一致的简单关系。而且对界面的结构和位错进行了研究,发现两位错线之间的距离与O点阵理论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硝酸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硝酸铅对小麦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溶液分别处理小麦根尖8 h、16 h、24 h,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测定小麦根尖的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现象.结果表明:小麦根尖随着硝酸铅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逐渐下降,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微核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粉培养中蔗糖浓度外源激素对启动细胞分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外源激素等对离体花粉中小孢子细胞分裂启动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的蔗糖浓度适用于小麦花粉培养,而较高蔗糖浓度(9%)不利于花粉培养;蔗糖浓度高于9%时则不能启动花粉粒的脱分化及雄核发育.实验表明,外源激素的存在是花粉脱分化并进入雄核发育的必要条件,2,4-D在诱导花粉粒转向孢子体发育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连续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利用国产的设备和药品对以甲酸为缓冲体系的小麦醇溶蛋白电泳方法进行了研究。改变了凝胶的交联度及配制方法,对麦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本方法的分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操作更加简单易行,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便于遗传分析和品种注册。  相似文献   

17.
由羟基末端基聚砜或聚醚砜与环氧树脂反应制得了聚砜(或聚醚砜)-环氧树脂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对铁、铜、铝等金属具有良好的粘性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溶液培养法对硼和温度与小麦生长发育及结实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缺硼处理B0.4的株高和干物重低于正常供硼处理B10但差异不显著,在正常供硼条件下,随温度降低,小麦结实率有所下降,缺硼导致小麦不结实、正常供硼条件下,对照处理单株粒重和植株硼含量最高,低温处理次之,高温处理最低,正常供硼处理B10硼含量普遍高于缺硼处理B0.4,二者差异前期较小,抽穗、开花以后差异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