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几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特种加工有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解磨削等;而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来加工等应用得还不普遍。主要对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来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家例作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超声-放电复合加工方法是当前硬材料加工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精确地控制超声频率与振幅,使加工智能化,扩大加工范围,保持合适的间隙等问题需要人们更深入的研究并更好地解决,才能使超声-放电复合加工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频窄脉冲电解加工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高频窄脉冲电解加工(HSPECM)的机理。结果表明:HSPECM的强脉冲效应,改善了电解加工极间的间隙特性;强压力波,大脉冲间反向电流以及微火花均产生强烈的去极化作用,改善了电流效率特性,缩小了加工截止间隙,这些均强化了阳极溶解的集中蚀除能力,并实现了微小间隙加工。工艺试验证明,上述变化可导致高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效率。用HSPECM加工的型腔试件其圆度达到0.02mm,重复精度在0.05mm以内,表面粗糙度在Ra0.60μm以下,使电解加工从半精加工水平提高到了精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4.
深冷技术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冷技术是一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 国内外深冷技术在切削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措施,提出以动态的,能量的及系统论的观点,进一步改善实验技术手段,加快深冷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仿形加工、NC加工的特点,提出一种将其两有机结合的加工系统.对模具型腔表面研磨及抛光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在加工中将各种方法加以组合,以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6.
短时距加工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asher&Zacks提出的时间信息自动加工不受任务干扰的标准,要求被试在一种干扰任务(数字判断)和两种干扰任务(数字判断与语词复述),这两种处理下对5个短时距进行比较,探讨短时距(小于5s)认知的加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短时矩的信息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参与的控制加工  相似文献   

7.
兔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胆固醇少之特点。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及肥胖者的理想动物食品。因此,兔肉加工制品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玫瑰板兔,采用乙基麦芽酚与铁盐代替硝酸盐进行发色,使板兔形成鲜艳的玫瑰色泽,避免硝酸盐产生硝胺的致癌物质,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性;采用低盐与复合性香辛料。调味料进行腌制,快速风干发酵,使产品具有肉质紧密、富有弹性。鲜嫩味美,咸淡适宜,腊香醇厚的风味;食用被膜剂处理与真空包装技术联用,使产品达到良好保藏的目的。1生产工艺流程宰前准备→宰杀放血…  相似文献   

8.
精密切削中影响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精密切削中影响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指出刀刃几何形状,进给量,刀具磨损等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刀刃钝圆半径对加工表面的变质层的影响最大,从而合理地采取措施,改善零件的加工表面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深小孔高速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深小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这种深小孔加工方法,在难切削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在生产率、成本、精度和深径比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电解和磨粒研磨复合作用的机理,并研究了主要加工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电解研磨复合加工法,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将不锈钢和普通钢的大面积工作表面加工成镜面。  相似文献   

11.
对蜂王浆进行了微波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获得蜂王浆冻干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干燥特性曲线;研究了样品厚度、电场强度和真空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干燥质量高的优点,可在干燥行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食品低温保藏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保藏方法但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可采用许多方法来降低 食品冷冻厂的能耗.其方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提高冷量的利用效 率;合理用电.  相似文献   

13.
超声辅助食品冷冻过程是一种新的技术。本文通过对湿面筋蛋白中可冻结水含量及冰晶粒度分布的检测,研究超声辅助食品冷冻过程中冰结晶的热力学机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不同冷冻环境下湿面筋蛋白中可冻结水的含量,结果可见:超声辅助冷冻和液氮浸渍冷冻的湿面筋蛋白中可冻结水的含量比传统冷冻过程的高。用扫描电镜间接观察和分析了冷冻的湿面筋蛋白中冰晶的形状和粒度分布,表明适当的功率超声能加速湿面筋蛋白的冷冻过程;超声辅助和液氮浸渍冷冻的湿面筋蛋白中冰晶细小且分布均匀,可减少冷冻时对面筋蛋白网络结构的破坏。显示超声辅助冷冻是改善冷冻食品品质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微波、冷冻预处理对改善尾巨桉木材干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常伴有开裂和皱缩等严重的干燥缺陷,为了减少桉树皱缩等干燥缺陷,提高桉树的干燥质量和探讨皱缩的形成原因,采用冷冻处理和微波辐射两种方法对尾巨桉木材进行预处理,研究微波、冷冻处理后尾巨桉木材的渗透性、干燥速度和木材的皱缩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木材的渗透性,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减少木材的皱缩。对照材和微波辐射材,皱缩均发生在心、边材的交接处,部分木纤维扭曲,相互挤压,细胞腔变得狭小,形成扭曲带,相邻扭曲带的木纤维向相反方向挤压、溃陷;前者扭曲带宽可达5~20个细胞,皱缩深度为0.76 mm,后者扭曲带为5~10个细胞,皱缩深度为0.35 mm;冷冻预处理材表面未见明显皱缩痕迹,细胞皱缩程度不明显,扭曲带(1~2个细胞宽)隐约可见。  相似文献   

15.
岩石低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线性热弹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岩石冰胀效应的变物性本构方程,给出了干燥低温和饱和冻结状态下单轴压缩强度和力学特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借助花岗岩在两种状态下的压缩试验结果,探讨了低温花岗岩的单轴压缩力学特性.饱和冻结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大于干燥低温状态的抗压强度,其相差量随着温度降低有增加趋势;在同种状态下抗压强度随温度降低呈增长趋势,增长率逐渐减小.低温附加强度主要由岩石基质热力效应所贡献,而由岩石孔隙冰胀效应引起的附加强度相对较小.花岗岩在干燥低温和饱和冻结状态下,变形模量均随温度的降低呈增大趋势,而泊松比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热物性变化的条件下,用计算机模拟了黄瓜片的速冻过程,讨论了介质温度、传热系数和食品厚度对冻结时间的影响,并且与不考虑热物性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考虑了热物性变化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节能型的冷冻干燥方式,进行了在常压下利用流化床中吸附剂吸附水分同时放出热量实现冷冻干燥的研究。以粒状物料为例,建立了球坐标下常压冷冻干燥的传热过程理论模型,计算了物料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升华界面的移动距离,并对床温、物料尺寸和吸附剂粒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测量了物料内的温度分布变化,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提高床温、采用小尺寸物料和吸附剂,可以提高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18.
对锂电池石墨负极涂层进行了红外干燥特性实验研究,探索了红外热源功率、辐射距离对极片涂层干燥特性及系统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片涂层的干燥分为升速、恒速及降速阶段;极片临界含水率与涂层干燥过程中厚度变化存在线性关系;在实验条件下辐射距离、热源功率对极片涂层干燥速率具有如下影响:功率越大、距离越小,干燥速率越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了各自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系统的较优干燥工况参数:红外热源功率150 W,辐射距离155 mm。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冷冻干燥法,真空干燥法,N2吹干法3种干燥方法对Candida.sp.GXU08所产脂肪酶活力的影响,以3种方法制得的酶为催化剂进行了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环化反应.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酶粉酶活保留率最高,有78.74%,转化率为1.367%;真空干燥酶活保留率有75%,转化率为1.158%;N2吹干法的酶活保留率最低为63.9%,转化率仅有0.405%.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谷物干燥能耗高,粉尘、废热污染严重,干燥品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系统,该系统采用开式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其汽化潜热,兼具低温真空干燥与热泵节能的双重优势。以连续型真空干燥滚筒实验为依据,设计了基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连续型真空干燥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物质、能量守恒数学模型;并依托Aspen Plus软件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建模,分析了干燥压力、溶液热交换器效率、加热温度和稀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及干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系统COP为1.728 5,干燥能耗为3 346.92 kJ/(kg·H_2O),降低当前传统谷物干燥机能耗的37%;该系统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且节能效果显著。提高溶液热交换器效率、降低加热温度以及降低稀溶液浓度均能提高系统COP,降低干燥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