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正常人体细胞中,葡萄糖主要经有氧代谢分解成水和CO_2,并产生大量能量.早在20世纪20年代,Otto Warburg就发现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依然倾向于通过糖酵解分解葡萄糖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将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并将该现象称为Warburg效应~([1]).大多数肿瘤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Warburg效应,且其发生与多种癌基因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是肿瘤组织中一类十分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M2型极化与肿瘤的恶化密切相关。GRP78蛋白作为肿瘤晚期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来促进肿瘤恶化,但GRP78对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化是否具有干预作用依然未知。本研究利用体外纯化的GRP78蛋白来模拟肿瘤细胞分泌的GRP78,用其处理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然后通过~1 H NMR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发现经GRP78处理后细胞中有18种代谢产物,培养基中有14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进一步的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在GRP78蛋白处理后,RAW264.7细胞的糖酵解代谢明显减弱,而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加强,这与M2型巨噬细胞的代谢类型一致,表明经GRP78处理后,RAW264.7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这一发现表明肿瘤微环境中GRP78的存在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的重要原因,这也为靶向GRP78的肿瘤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趋化因子IL-8和受体CXCR1、CXCR2在胃肠和肝肿瘤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了趋化因子IL-8和受体CXCR1、CXCR2在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中的表达。在胃肠肿瘤中,CXCR1在癌细胞的细胞核膜和细胞质中表达,CXCR2在癌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在肝癌中,CXCR1和CXCR2在癌巢中有表达而在邻近的肝组织中无表达。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受体CXCR1、CXCR2的转录,其结果证实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在胃肠和肝肿瘤中检测到了IL-8的表达。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胃肠和肝肿瘤中IL-8与CXCR1/CXCR2共表达(p=0.0448)。实验结果说明趋化因子IL-8和受体CXCR1、CXCR2可能在胃肠和肝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我国第一大肝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增加了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病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在MAFLD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脂肪肝的全球危害及卫生负担、脂肪肝命名的变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几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新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查阅铜死亡相关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对铜死亡相关基因产物进行PPI分析;使用R语言、Kaplan-Meier方法、THPA以及TIMER等数据库进行铜死亡相关基因与HCC相关的差异表达分析、ROC分析、临床的相关性分析、免疫浸润,最后将得到的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药物筛选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共筛选出4个与肝癌相关性较强的铜死亡相关基因,即DLAT、CDKN2A、GLS和MTF1,它们主要参与TCA循环、铂类耐药性、癌症中的碳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4个基因与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性较大,与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免疫细胞密切相关,最后筛选出阿霉素、表没食子素没食子酸酯、曲格列酮、熊去氧胆酸等与上述蛋白结合能力较高的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己糖激酶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密切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并汇总分析.结果己糖激酶作为糖酵解的限速酶,有4 种同工酶,其异常表达不仅与肿瘤的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而且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调亡及基因突变等多种生物学特征有密切关联,是影响肿瘤生物学特征的一个重要的代谢酶.结论进一步探索己糖激酶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ULK1和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数个临床病理因素,探讨ULK1和Bec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取得8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定量Real-time PC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织中ULK1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联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LK1和Beclin1在肝癌中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均低于在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ULK1和Beclin1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K1和Bec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呈正相关关系(r=0.26,P=0.02).ULK1在肝癌中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术前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嗜酒、肿瘤部位及分级无关,与肿瘤大小相关.Beclin1在肝癌中与性别、年龄、HBSAg、术前肝功能分级、嗜酒、肿瘤的部位及分级无关,但与肿瘤的大小及AFP表达相关.结论:ULK1和Beclin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进而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肝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过度肝脂肪沉积和脂肪变性是脂肪肝发展的关键环节.胱硫脒-伽马-裂解酶(CSE)是在肝脏中催化硫化氢(H2S)生成的酶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CSE/H2S在调控肝脏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用高脂饮食(HFD)喂食野生型(WT)和CSE敲除(KO)小鼠后,对小鼠肝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与WT小鼠不同,HFD喂食显著增加CSE-KO小鼠的血浆和肝脏胆固醇水平以及肝和胆囊的大小.这些CSE-KO小鼠呈现典型的脂肪肝组织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肝功能损害.血浆和肝脏甘油三酯水平也比HFD喂养WT小鼠显著降低.核受体转录因子LXRα以及它的靶基因,CYP7A1,在对照组和HFD组CSE-KO小鼠肝脏中的表达都低于相应WT小鼠的水平.这些异常阻碍胆固醇分解成胆汁并导致胆固醇蓄积在肝脏和胆囊.由于CSE/H2S通路缺失造成对HFD诱导的脂肪肝的高易感性,肝脏CSE/H2S通路可能是治疗脂肪肝损伤的一个新的靶向.  相似文献   

9.
田间除草剂乙草胺施用之后非常容易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溪水中乙草胺浓度可达纳摩尔水平,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长期影响.因职业关系而产生的皮肤暴露和吸入,可导致人血液乙草胺浓度达到微摩尔水平.对乙草胺体内动力学的研究,发现肝脏是乙草胺毒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已知在肝脏细胞多种生理功能中,钙离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肝脏细胞,乙草胺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介导胞浆钙振荡的可能影响.实验发现低浓度乙草胺(1、10μmol·L-1)对苯丙肾上腺素所诱导钙振荡没有影响,但是高浓度(50、100、200μmol·L-1)乙草胺在有些肝脏细胞可逆性抑制苯丙肾上腺素所诱导的胞浆钙振荡.在苯丙肾上腺素2次串联刺激之间短暂加入乙草胺(1、10、100μmol·L-1),乙草胺对肝脏细胞基础钙浓度没有影响,也不影响第2次苯丙肾上腺素刺激所引发胞浆钙振荡.细胞免疫化学研究发现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肝脏不同细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固定的大鼠肝脏切片进行组织免疫化学检测,发现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肝脏小叶的密度梯度分布:α1肾上腺...  相似文献   

10.
糖酵解是肿瘤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代谢更旺盛,因此对葡萄糖的摄取更为显著.基于此,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及其衍生物可以用于肿瘤显像.由于99mTc优良的核性质,通过99Mo-99mTc发生器方便获得且99mTc标记药物可通过药盒化制备,因此99mTc标记葡萄糖衍生物肿瘤显像剂成为99mTc标记肿瘤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各类99mTc标记的葡萄糖衍生物肿瘤显像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肿瘤疫苗制备方法尚无法做到将广谱肿瘤抗原通过特定激活性吞噬受体途径递送给抗原呈递细胞,这可能是现有肿瘤疫苗临床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利用化学生物学方法,尝试将激活性吞噬受体的配体与广谱肿瘤抗原连接,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新的方法.首先,通过非天然糖代谢掺入对培养的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和CT26.WT结直肠癌细胞抗原进行标记,使糖基化肿瘤抗原携带叠氮化的唾液酸,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确定代谢掺入的最优条件参数.其次,利用生物正交反应使肿瘤抗原叠氮修饰位点再进一步共价缀合生物素,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生物素化情况.最后,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原理,将小鼠抗生物素单抗(IgG1亚型,其Fc结构域是IgG1FcR的配体)与生物素化肿瘤抗原交联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Western Blot判断最优交联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唾液酸前体物代谢掺入能高效地使肿瘤细胞发生叠氮化修饰,最佳浓度是2 mmol/L、最佳时间是24 h;通过生物正交反应能使叠氮化肿瘤抗原进一步生物素化;生物素化肿瘤抗原能高效地与抗生物素抗体形成复合物,二者交联的最佳比例(w/w)是20/1(4T1)或25/1(CT26.WT).结果证明,本研究通过化学生物学手段实现了广谱肿瘤抗原与特定吞噬受体的配体的交联,在方法学上为研制新型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冬眠是很多哺乳动物在低温、食物缺乏和缺氧等极端环境下选择的应对技巧,表现为体核温度降低,心率、代谢率和呼吸率下降等。在不同冬眠动物的不同组织中,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理水平和生化水平的调节变化,此外,微小非编码核酸族(microRNA,miRNA)也起到潜在的调控作用。了解miRNA的代谢过程及主要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其作用。miRNA在冬眠动物体内调控糖酵解与糖异生、氨基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和脂代谢稳态等代谢途径中的靶物,从而潜在地调控冬眠时的能量来源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miRNA能帮助保护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和大脑等组织免受低温带来的伤害,保护机体度过恶劣环境并且在冬眠结束之后苏醒。对不同的冬眠物种及其不同器官组织中miRNA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冬眠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后,观察肝脏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对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实施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手术切下的肝脏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Satterthwaite近似法对这两组标本进行t检验.【结果】经顺铂治疗的病人较对照组的癌细胞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癌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而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提示诱导细胞凋亡发生是顺铂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主要方式.【结论】小剂量CDDP诱导治疗肝癌,作为综合治疗肝癌方法的一种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外科治疗(肿瘤切除或减低肿瘤负荷)前,作为辅助治疗能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能谱CT是近年由传统CT转型而成的新型CT,系统依靠升级后的宝石探测器得以在成像过程中高低双能间切换并运算不同能量时采集的数据,获取信息更多,有助于进一步区分不同组织的成分.能谱CT成像(以下简称GSI)对于肝脏的肿瘤性病变,如肝小细胞癌的检出;肝乏血供肿瘤的扫描检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脏血管成像及门静脉栓子分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且对于肝硬化分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值得深入研究.虽然能谱CT成像对于肝炎的价值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是从多方面综合评价,能谱CT成像对肝脏疾病的评估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的原因,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为对象,体外研究了亚硝酸钠对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加用一定剂量的亚硝酸钠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HIF-1α表达,超过一定剂量反而抑制细胞增殖和HIF-1α表达;当用亚硝酸钠和NO特异性清除剂c-PTIO一起作用细胞时,细胞增殖效应和HIF-1α表达总体有所下降,但细胞增殖和HIF-1α表达的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现象依然存在.结果提示,亚硝酸根离子和NO共同阻滞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导致细胞耗氧量下降,HIF-1α降解减少,使细胞有氧糖酵解加强,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石璐 《科技信息》2010,(29):I0041-I0041,I0030
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正常的生长机制被解除并且通过凋亡来清除异常细胞的保护机制也会缺失。肿瘤细胞也必须通过增加营养素的摄取和血管的形成来支持无限制的生长带来的新陈代谢的上调。另外,它们必须依赖糖酵解产生的无效的能量,这种糖酵解的状态可以来源于突变,该突变能促进细胞的增值、含氧量低的肿瘤微环境还可能使线粒体的功能丧失。在肿瘤中,自体吞噬途径的失火可增强坏死和炎症,促进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种情况可以进一步增强肿瘤的生长。因此,肿瘤细胞不能有效的适应代谢性应激并且在代谢突变的情况下导致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RhoE/Rnd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RhoE/Rnd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为探索RhoE/Rnd3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提供依据。对166例组织标本(其中正常肝脏组织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106例)利用免疫组化研究RhoE/Rnd3在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RhoE/Rnd3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普遍表达,但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低下或缺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hoE/Rnd3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胞浆中。RhoE/Rnd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8%,83/106),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肝组织(阳性率为97%,58/60)。P<0.005。且RhoE/Rnd3的表达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染色强度有下降趋势(P<0.005)。RhoE/Rnd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表明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负性调控作用,结合目前的研究结果,RhoE/Rnd3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探讨MSP58基因在人类肝癌肿瘤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MSP58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肿瘤组织中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两种肝癌细胞系HHCC、HepG2,22例肝癌癌区组织,13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两种肝癌细胞系中MSP58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有明显表达;在22例肝癌肿瘤组织中,不同级别的人肝癌肿瘤标本中mRNA及蛋白均有MSP58表达,并且MSP58的表达量随着人肝癌肿瘤恶性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13例正常肝组织无表达.MSP58在肝癌肿瘤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说明其可能对肝癌肿瘤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肝癌手术标本的原位移植(patient-derived orthotopic xenograft PDOX)模型,研究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活体成像和PET/CT在模型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新鲜肝癌手术标本接种于重度免疫缺陷NPG小鼠皮下建立肝癌PDX模型,通过组织形态观察、STR分型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对PDX模型进行评估。进一步将PDX模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肝原位移植建立PDOX模型,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尾静脉注射18F-FDG,通过小动物PET/CT观察确认肝原位肿瘤的生长。结果 STR分型结果表明PDX肿瘤的人源性特征,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表明PDX肿瘤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到肝脏肿瘤的发生;PET/CT可清晰观察到小鼠肝脏部位18F-FDG分子探针富集。结论 成功建立了肝癌PDOX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PET/CT影像技术可对该模型进行评估,为肝癌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